对“心理危机论”的再思考

对“心理危机论”的再思考

一、对“心理学危机论”的再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李朝晖[1](2014)在《当代心理学危机——从理论心理学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当代心理学危机的表现及原因进行分析,作者认为心理学的危机不在心理学的本身问题,而在于心理学研究中的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的分化,以及各个理论之间的隔阂。而理论心理学的出现在心理学的发展中找到一个相对的平衡点,因此在理论心理学指导下,应当坚持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并重,并努力找到一条整合心理学理论的道路。

张勇[2](2014)在《超越进化心理学的理论困境》文中提出进化心理学是近年兴起的一种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它是现代进化生物学与认知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试图从进化和适应的视角来揭示人类心理的内在特征。但是,进化心理学自诞生以来就一直饱受争议。有人认为它是一场心理学革命,将会成为一种新的心理学范式。批评者则认为,进化心理学有“新瓶装旧酒”的嫌疑,它只是社会生物学的翻版而已。进化心理学之所以引发众多争论,主要在于其理论框架的模糊性和局限性。本研究将梳理进化心理学理论框架的形成过程,从心理结构、心理过程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剖析进化心理学的理论观点,指出进化心理学的理论困境,阐明进化心理学的实证研究可能面临的误区和陷阱,并为进化心理学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进化心理学的诞生得益于现代进化生物学和心理学的长足发展。在生物学方面,习性学运动、广义适合度理论、互惠式的利他主义、亲代投资理论以及社会生物学等,都是进化心理学的生长土壤。而由于行为主义和信息加工范式的固有局限性,随着婴幼儿认知发展研究的不断深入和领域特殊性理论的兴起,一部分心理学家重新回到了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传统轨道。此外,进化心理学理论框架的构建过程,也得益于上世纪末关于心理学危机的大讨论,以及对心理学的三大范式、心理学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取向等问题的反思。进化心理学的心理结构理论以适应器理论为代表。适应器理论经历了心理模块理论、瑞士军刀模型、海量模块理论、适应器理论(即EPM理论)等发展过程,该理论认为人类的心理由一系列进化形成的心理适应器所组成,每一种适应器都是专门用于解决某些特定的适应性问题。适应器理论存在的主要缺陷包括:(1)它一种静态的模块观,未能从动态的角度刻画心理机制的发展过程;(2)它对模块的限定标准模糊不清,对领域一般性心理机制的看法前后矛盾;(3)它不能解释适应器的析取问题与可分性问题;(4)它对各个适应器之间的协同运作方式也语焉不详。进化心理学的心理过程理论主要表现为达尔文算法。根据达尔文算法,每一种进化形成的心理机制只能接收小部分特定的信息,然后按照它内部的运算程序和决策规则对信息进行加工,并产生相应的输出信息,而这些输出结果可以用于解决特定的适应性问题。达尔文算法的实质仍然是认知心理学的计算与表征理论,它只是缩小了计算的范围和容量,并未超越传统计算理论的藩篱。再加上将心理结构还原为生理结构的倾向,进化心理学必将继续受到如下问题的困扰:心理的可计算性,句法和语义的关系,心理的指向性与意向性等。进化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理论主要包括逆向工程法和多水平分析法。逆向工程法遵循从功能到结构的思路:先明确人类祖先反复面对的适应性问题,然后根据适应性问题来确定适应器的主要功能,进而探究该适应器的内在结构和运作机制。多水平分析法认为,进化心理学的研究过程可以从高到低地分为一般的进化理论、中级水平的进化理论、具体的进化假设、从假设中得出的具体预测这四个层级,研究者可以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策略。总体来说,这两种研究方法论面临的难题有:(1)功能与结构之间并非存在一一对应关系,从功能推测结构可能行不通;(2)适应器在个体身上也经历了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所以不能简单地从适应器的成型状态倒回去推测它的原初特征;(3)很多具体的进化假设无法操作化,可能面临不可证伪的问题;(4)进化心理学并未提出新式的研究技术,大量的问卷调查使其研究价值大打折扣。尽管进化心理学存在诸多问题,但它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启示。进化心理学的积极意义表现为:(1)拓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将很多常识心理学的主题纳入到科学心理学的范畴;(2)摒弃了自行为主义以来的相对主义心理观;(3)重塑了“先天-后天”论的对立模式;(4)指出了心理无限可变性的文化主义心理观的缺陷;(5)若能谨慎地选择研究变量和方法,进化的视角可以带给我们很多新的发现。总体而言,目前进化心理学还不足以成为一个新的心理学范式,但它仍不失为一个非常有用的视角。进化论将继续为心理学的发展提供营养,但它在当下的意义比较有限。进化心理学要走向成熟,有赖于人类学、认知神经科学和具身认知理论的长足发展。古人类学能够填补人类进化的“缺失环节”,认知人类学可以为进化心理学提供丰富的素材。认知神经科学在心理与脑机制之间搭建起桥梁,是进化心理学的必经之路。进化心理学仍然属于传统认知心理学的范畴,具身认知理论可以消解进化心理学的计算主义实质,是进化心理学的前进方向。

王诗卉[3](2014)在《基于库恩范式论的心理学史观的批判与超越》文中研究说明现代心理学是以自然科学的研究形式而诞生的,在诞生之初就已充满着心理学科学主义研究取向与心理学的人文主义研究取向之争。这就导致了心理学内部的学派林立,理论分歧众多,这种分裂并不是存在于心理学发展史的某一时刻,而是伴随着整个心理学的发展史。许多科学主义取向心理学家们洞察到这种危机,为了使心理学成为一门完整、系统的自然科学,同时也证明其合法性,不得不诉诸于哲学。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应势而出,对整个科学哲学界、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库恩的范式理论为心理学家们提供了解释心理学自然科学性质的模型,许多学者在未充分了解范式本质的基础上,断然肯定心理学发生了科学的革命,并赋予其自然科学的地位。本研究在充分剖析心理学范式革命论的基础上,否定了心理学曾经发生过库恩意义上的范式革命,在肯定范式理论对心理学的积极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几种试图超越范式理论的尝试,并提出新的超越范式论心理学史观的观点,即首先应明确心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意识,意识研究与自然科学研究物理世界的区别又是什么;其次,提出心理学应以元理论的建设为基础,明确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方法论的建设;最后,讨论心理学研究应按照其内在本性以问题为中心开展研究,而不是以方法为中心,这样才有可能达到心理学的理论同一性。

舒跃育[4](2013)在《心理学危机的实质与解决方案》文中研究表明人们曾在不同层面上讨论心理学的危机,而这种对危机认识的偏离本身又进一步加强了学科本身的分裂。在总结前人对危机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表明,心理学危机是心理学学科发展中自我同一性危机的表现,其实质在于心理学学科同一性的缺乏,而根源来自于心理学建立之初的理论基础。因此,心理学危机的解决有待于其学科同一性的确立,心理学学科的发展则有待于其学科同一性的展开。

邓黎崇[5](2012)在《范畴和范式对心理学方法论的建构意义》文中指出心理学的对象是人,心理学的生存依据与存在价值亦蕴涵在其研究对象之中。心理学科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的本质的追寻史。自然科学取向的心理学把人看成可以被预测和控制的客体对象,人是心理学研究的“元素”或“原子”和现实存在的“机械体”;人文科学取向的心理学把人看成是经验着的主体,人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存在的整体和不断超越的自我实现者。但自始自终,心理学不像物理学和化学一样,有统一的学科框架,有共同的概念和术语,有基本的范畴和学科群体都接受的规范的范式。正是因为心理学缺乏统一的研究范式,所以心理学缺乏影响力,致使它的学科地位备受质疑。心理学从独立之日开始,学科内部就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对心理学研究的范畴理解的不同。信奉不同范畴的心理学研究者依据不同的理论相互指责甚至攻击,但谁也难以说服对方。心理学发展到今天,还没有确立起真正适合人的特性的研究方法论。方法是人们为了解决问题或者达到一定的目的所使用的途径或手段。方法论是从哲学的高度总结人类创造和运用各种方法的经验,寻求关于方法的规律性知识,它所提供的是具体科学研究所必须遵循的一般性规律或法则,方法论制约和影响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不同方法论的研究者考虑问题时都会有自己特有的视角和观点,即他们的研究范畴和范式不尽相同。不同的研究范畴和范式导致他们在选择研究程序、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手段上都会呈现出差异。本研究通过对心理学主要流派研究方法论的反思,我们发现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论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1)科学与人文的交流与对峙;(2)一般方法论与具体方法论的并存和脱离;(3)方法论整合的希望与绝望。十大心理学派对心理学研究的客观推动作用是巨大的,它们都曾充当过心理研究过程中的主角,代表过心理学历史发展的某个时期的辉煌,客观地左右着心理学史的发展。然而,不同的心理学派对于同一事物,由于经验、视角的不同,导致它们对心理学的对象、任务、范围、方法都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这种方法论上难以统一的困境导致了人们对心理学科学性的质疑。众所周知,作为一门科学,必须要具备系统的概念,基本的范畴和规范的范式。概念、范畴和范式是方法论建构的基础。概念描述的是学科研究的特定对象,范畴揭示的是学科研究对象的基本性质和规律性,而范式则是概念和范畴的集合与运用。一个学科的概念、范畴和范式既可以反映学科研究的对象,也可以标明学科乃至一个时代的科学理论思维的特点。叶浩生认为“心理学只有解决了范畴的多样性问题,形成一个统一的范畴即‘范式’,产生一场范式的革命,才能成为一门‘规范’科学。”关于心理学研究对象、领域、取向、途径和方法等基本问题,历史并没有给我们一个合理、完善的答案。通过对心理学研究范畴的回顾和反思,借鉴库恩的范式理论,我们认为范式和范畴对心理学方法论的建构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概念建构之于学科形成的基础作用;(2)范畴建构之于学科独立性的支撑作用;(3)范式建构之于学科研究的统合作用。只有一个合理、完善的研究方法论,心理学科才具有持续发展的可能。本研究通过回顾心理学主要流派的方法论,反思心理学的研究范畴,探讨范畴和范式对心理学研究方法论的建构意义,有助于心理学重新评估自己的研究对象、范围和方法,找回被遗忘的真实领域与主题;有助于我们合理对待心理学的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澄清现有心理学理论有效的边界和条件。建构心理学真正适合人的特性的研究范式,可以促进心理学的成熟和规范。

胡昆,孟红[6](2009)在《现代心理学的危机——心理学中的现代性思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性思维追求"基础主义",挖掘"本质主义",坚信"普遍主义",坚持"表象主义",高扬"理性主义",倡导"中心主义"。现代思维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现代心理学的危机。心理学要走出困境,必须跳出现代心理学的思维模式,从思维方式上进行变革,以崭新的思维重审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直至它的一切。

修巧艳[7](2006)在《试论斯塔茨的心理学整合观 ——兼谈心理学的分裂与统一问题》文中指出本文力图在梳理斯塔茨心理学思想形成背景、演变历程的基础上,勾画斯塔茨的心理学整合观——心理行为主义理论,以此为起点,阐述其他心理学家在心理学的分裂与统一问题上的观点,并呈现我们对心理学统一问题的思考和看法。 斯塔茨整合思想的形成有其自然科学背景、科学哲学背景和心理学背景,其整合观的演变历程为,从社会行为主义发展到范式行为主义,再到心理行为主义。在心理行为主义理论中,斯塔茨提出了统一的科学哲学即统一的实证主义,认为科学的发展都是从分裂走向统一,心理学目前还是现代的不统一科学;斯塔茨提出的框架理论即多水平的理论与方法将传统意义上的各个领域看作是不同的研究水平,它们分别是生物学水平、基本的动物学习水平、人类学习水平、社会交互作用水平、儿童发展水平、人格水平、心理测量水平、变态心理学水平、行为治疗水平。各个水平按照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水平之间相互联系,较低水平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是下一较高级、复杂水平的分析起点。斯塔茨的整合观在心理学界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心理学家对分裂与统一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多。不少研究者分析了心理学分裂的表现和根源、探讨了统一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可采取的对策。我们认为,在分裂与统一问题上的立场有赖于对心理学基本理论问题的看法。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整体性和特殊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心理学必须进行统一的研究,只有采取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将其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化,才能促进心理学形成统一的整体,发挥其在各种应用领域的功能。

罗新红[8](2005)在《理论心理学发展及其研究的新特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冯特1879年建立心理实验室为始,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迄今为止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可仍未形成统一的理论构建,仍然存在着思想上的分歧。出现了当前心理学界认为的心理学发展存在多种危机的说法,使得心理学面临破碎的危机。目前建构以元理论为核心的理论心理学体系,大力促进心理学的理论研究,是心理学发展的关键所在。随着理论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特点。

徐冬英[9](2005)在《心理学的分裂与统一研究述评》文中提出国内外关于心理学分裂与统一的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心理学的危机在于没有确立与人的特性相适应的研究范式。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已呈现出主客二分和主客同一两种研究范式,相应的有外观心理学和内观心理学两种心理学,心理学危机的摆脱在于构筑一种建基于完善人性的整合视野。

麻彦坤[10](2005)在《维果茨基对现代西方心理学的影响》文中指出维果茨基的一生短暂而辉煌,他创立的文化历史理论与独特的研究方法成为心理学知识宝库中的珍品,不但在当时产生了一定影响而且对当代心理学的发展依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西方出现的“维果茨基现象”就是有力明证。维果茨基与皮亚杰的论争代表了发展心理学两条迥然不同的研究路线,开创了两种不同形式的建构主义——认知建构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两者互动互补,见证了20世纪发展心理学前进的轨迹;维果茨基的代表性理论——最近发展区历经时间和经验的考验步入了当代教育心理学的话语中心,在动态评估、同伴合作等方面启发了当代的教育教学改革,融入了支架式教学、合作性教学、互惠式教学、情景性教学等一系列当代教学模式;维果茨基对心理学危机的阐述与分析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的意义,他所描述的危机症状及原因在当代心理学的发展中依然存在,他对心理学危机的解决与处理为当代主流心理学摆脱危机、走出困境提供了借鉴与启发;维果茨基对文化因素的关注在当代心理学的文化转向中得到了有力诠释,文化历史理论的复兴为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契机,为心理学的统一提供了一种新思路,直接影响、催生了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本土心理学、多元文化论心理学等多种重视文化影响的心理学研究取向;作为社会建构论的先驱维果茨基为社会建构论心理学奠定了认识论、方法论、工具论基础,社会建构论心理学继承了维果茨基的反叛精神,动摇了现代心理学的基本预设。当下的“维果茨基现象”方兴未艾,维果茨基的理论与思想抹去历史的尘埃,散发出时代的光辉。西方出现“维果茨基现象”决非偶然,西方学者尤其是美国学者在积极寻找新的理论框架,而维果茨基的思想提出了许多见解促进了他们的探索。在这种意义上,维果茨基不仅走在了他所处的时代的前面,而且走在了我们时代的前面,当前研究维果茨基决不是研究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而是在研究一位活生生的现代人对现代心理学的现实意义。

二、对“心理学危机论”的再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心理学危机论”的再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当代心理学危机——从理论心理学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理论心理学概念
3 心理学危机表现和原因
    3.1 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的分化严重
    3.2 理论多样化和学派林立
4 心理学的出路
    4.1 坚持两条腿走路
    4.2 寻找一条整合心理学和沟通各个理论之间的道路

(2)超越进化心理学的理论困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问题提出与选题意义
    1 进化心理学的兴起
    2 进化心理学受到的批评与质疑
    3 争论背后的深层原因
    4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论述思路
第二章 进化心理学的历史脉络
    1 进化论和社会生物学的渗透
        1.1 达尔文之前的进化思想
        1.2 达尔文的进化论与现代综合
        1.3 习性学与社会生物学运动
    2 进化思想在心理学领域的演变
        2.1 机能主义心理学
        2.2 精神分析与行为主义
        2.3 认知革命与进化论的回归
    3 关于心理学危机的大讨论
第三章 进化心理学的理论构架
    1 心理结构论:心理适应器理论
        1.1 心理模块理论
        1.2 瑞士军刀模型
        1.3 海量模块理论
        1.4 心理适应器理论
    2 心理过程论:达尔文算法
        2.1 计算与表征理论
        2.2 达尔文算法的内涵
    3 研究方法论:逆向工程法
        3.1 从功能到结构的方法论逻辑
        3.2 逆向工程法
        3.3 多水平分析法
第四章 进化心理学的理论贡献
    1 从常识心理学到科学心理学
    2 从“硬件无关紧要”到对大脑的回归
    3 对“先天—后天”二分法的重塑
    4 对相对主义和文化主义心理观的驳斥
第五章 进化心理学的理论困境
    1 对心理适应器理论的批评
        1.1 对模块的限定标准模糊不清
        1.2 对领域一般性心理机制的看法前后矛盾
        1.3 心理适应器具有动态发展性
        1.4 模块之间的个体差异
        1.5 模块的分化与层级问题
    2 对达尔文算法的批评
        2.1 计算主义难题
        2.2 心理的语义与意向性问题
        2.3 还原论的困境
    3 对逆向工程法的批评
        3.1 功能与结构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3.2 静态模块观的方法论困境
        3.3 研究假设缺乏合理的操作化程序
        3.4 研究技术的单一化
第六章 超越进化心理学的理论困境
    1 视角而非范式
    2 古人类学与认知人类学
        2.1 弥补缺失的环节
        2.2 寻找“原始思维”
        2.3 研究范例
    3 走向进化认知神经科学
    4 具身认知理论与第二代认知科学
        4.1 具身认知理论的思想渊源与基本主张
        4.2 具身认知与进化心理学的理论异同
        4.3 具身性与适应性的互补
参考文献
后记

(3)基于库恩范式论的心理学史观的批判与超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的难点和创新之处
第2章 库恩范式理论阐析
    2.1 范式理论的产生背景及其内涵
        2.1.1 范式理论的产生背景
        2.1.2 范式的内涵和定义
    2.2 范式革命中的科学发展模式
        2.2.1 前科学时期
        2.2.2 常规科学时期
        2.2.3 反常和危机
        2.2.4 科学的革命
    2.3 科学理论的不可通约性
    2.4 范式论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范式论心理学史观的批判
    3.1 范式论心理学史观的产生背景
        3.1.1 心理学科学地位受质疑的危机
        3.1.2 范式发展模式对心理学家们的吸引
    3.2 范式论心理学史观的形态及其批判
        3.2.1 心理学范式革命论综述
        3.2.2 “三范式论”批判
    3.3 严格按范式论理解心理学史的结论
        3.3.1 心理学从来没有过统一的范式
        3.3.2 心理学仍处于“前范式科学”阶段
    3.4 范式论对于心理学研究的积极意义
        3.4.1 有助于心理学学派间的交流
        3.4.2 有助于心理学的研究走向人性的回归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范式论心理学史观的突破尝试及其超越
    4.1 解决范式论心理学史观困境的尝试
        4.1.1 斯塔茨的心理学整合主义
        4.1.2 理论心理学取向
    4.2 范式论心理学史观的超越
        4.2.1 意识存在是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前提
        4.2.2 心理学研究展开的基础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心理学危机的实质与解决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对心理学危机的初步认识
3 危机的本质
4 心理学的学科同一性与危机的解决
5 小结

(5)范畴和范式对心理学方法论的建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缘起
    1.2 研究方法与目的
2 心理学研究方法论的演变
    2.1 心理学十大流派的方法论反思
    2.2 心理学方法论存在的问题
3 范畴对心理学研究方法论的影响
    3.1 范畴概述
    3.2 对心理学研究范畴的回顾
    3.3 对心理学研究范畴的反思
4 范式对心理学方法论的影响
    4.1 库恩的范式理论
    4.2 库恩的范式理论对心理学方法论的影响
5 范畴与范式对心理学方法论的建构意义
    5.1 范畴与范式的关系
    5.2 方法论与学科的基本规范
    5.3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6)现代心理学的危机——心理学中的现代性思维(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代性思维方式
二、心理学中的现代性思维方式体现
    (一) 科学主义心理学的现代性思维方式的体现
        1.唯科学主义的主导思想
        2.主客二分的研究范式
        3.心理学的还原论原则
    (二) 人文主义心理学的现代性思维方式体现
        1.个体主义倾向
        2.基础主义的追求
        3.心理学中的中心主义
三、心理学中现代性思维方式的贡献与局限

(7)试论斯塔茨的心理学整合观 ——兼谈心理学的分裂与统一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斯塔茨的心理学整合思想的形成
    一、心理学整合的探索者
        (一) 学术生平
        (二) 主要论着
        (三) 斯塔茨在心理学界的影响
        1. 论着引起的反响
        2. 为心理学整合所做的其他工作
    二、斯塔茨的主要研究历程
        (一) 主要观点概述
        (二) 在分支领域的研究工作
        (三) 整合观的演变
第二章 整合心理学的心理行为主义理论
    一、心理行为主义的形成背景
        (一) 自然科学的感召
        (二) 科学哲学的源泉
        (三) 心理学的催化
    二、心理学分裂的原因分析
        (一) 对传统宏大理论的批判
        (二) 心理学分裂的原因及表现
    三、整合观:心理行为主义理论
        (一) 统一的实证主义
        1. 统一的实证主义的主要观点
        2. 学者的反对与斯塔茨的辩护
        (二) 行为主义化心理学与心理学化行为主义
第三章 整合与建构:多水平的理论与方法
    一、主要内容
        (一) 生物学水平
        (二) 基本的动物学习水平
        (三) 人类学习水平
        (四) 社会交互作用水平
        (五) 儿童发展水平
        (六) 人格水平
        1. 语言-认知技能
        2. 感觉-运动技能
        3. 情绪-动机技能
        (七) 心理测量水平
        (八) 变态心理学水平
        (九) 行为治疗水平
    二、心理行为主义理论的特点
        (一) 形式上的特征
        1. 逻辑特征
        2. 明晰性与分析性
        3. 关于中介变量
        (二) 启发性特征
    三、对心理行为主义理论的评价
        (一) 扬恰对心理行为主义的评论
        (二) 施皮格勒的评论
        (三) 小结
第四章 心理学界众说纷纭的分裂与统一问题
    一、心理学界对分裂与统一问题的关注
        (一) 1980年代以前
        (二) 1980年代以后
    二、心理学分裂问题之争论
        (一) 积极支持者的观点
        1. 分裂危机的表现
        2. 分裂的根源
        (二) 悲观支持者的观点
        (三) 反对者的观点
    三、心理学统一问题之争论
        (一) 统一及其必要性
        (二) 统一的可能性
        (三) 统一的对策
        1. 借助于心理学史的研究进行整合
        2. 借助于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实现整合
        3. 树立大心理学观
        4. 大力发展理论心理学
        5. 通过认知科学整合心理学
        6. 通过行为主义整合心理学
        7. 其他观点
第五章 统一的心理学之“可能”、“应为”与“可为”
    一、统一的心理学之“可能”
    二、统一心理学之“应为”
    三、统一的心理学之“可为”
参考文献
附录

(8)理论心理学发展及其研究的新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心理学探索路上思想的分歧
2.心理学危机的表现
3.理论心理学的发展
    3.1 理论心理学发展的必然
    3.2 理论心理学发展的新特点
        3.2.1 实证材料的整合
        3.2.2 研究方法的假设
        3.2.3 理论心理学中的后现代思潮
        3.2.4 注重心理学科价值, 建立理论心理学科

(10)维果茨基对现代西方心理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0 前言
    0.1 选题缘由
    0.2 研究背景
    0.3 本研究的意义
    0.4 论文的框架结构
1 维果茨基的生平与贡献
    1.1 维果茨基理论探索的轨迹
        1.1.1 年轻的维果茨基:早年生活和早期着作
        1.1.2 戈麦尔序言:《教育心理学》与《艺术心理学》
        1.1.3 概念基础:意识、行为结构与文化符号
        1.1.4 承前启后:《心理学危机的历史内涵》
        1.1.5 理论核心:文化历史理论的基本主张
    1.2 维果茨基对心理学方法论的探索
        1.2.1 维果茨基对心理学方法论的宏观思考
        1.2.2 维果茨基心理学方法论的基本主张
        1.2.3 维果茨基创立的具体方法
    1.3 维果茨基心理学理论概要
        1.3.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3.2 个体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起源
        1.3.3 高级心理机能的符号工具中介性
2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应用与拓展
    2.1 最近发展区概念进入当代教育心理学的话语中心
        2.1.1 最近发展区思想重放光芒的学术背景
        2.1.2 最近发展区揭示了学习、发展与教学之间的辩证关系
    2.2 最近发展区与动态评估
        2.2.1 最近发展区理论开了动态评估之先河
        2.2.2 从最近发展区概念引申出来的两种动态评估观
        2.2.3 动态评估的发展与应用
        2.2.4 动态评估面临的困难
    2.3 最近发展区框架内同伴合作的深化研究
        2.3.1 配对合作研究
        2.3.2 教学中的小组合作研究
        2.3.3 同伴合作研究的评价与思考
    2.4 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当代教学模式中的阐释
        2.4.1 最近发展区概念的当代解读
        2.4.2 最近发展区启发下的当代教学模式
        2.4.3 上述教学模式的共识与思考
3 维果茨基与皮亚杰认知发展观的比较
    3.1 维果茨基与皮亚杰认知发展观评价的元研究
        3.1.1 现有评价的特点
        3.1.2 上述特点形成的原因
        3.1.3 进一步研究的思考
    3.2 维果茨基与皮亚杰认知发展观比较的新思考
        3.2.1 壁垒分明:研究取向显着不同
        3.2.2 殊途同归:研究方法与具体观点多处交叉
        3.2.3 互动互补:两种理论的未来走向
    3.3 维果茨基与皮亚杰建构主义教育观的互补
        3.3.1 两种不同范式的建构主义
        3.3.2 两种建构主义教育观的比较
        3.3.3 两种建构主义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互动互补
4 维果茨基与社会建构论心理学
    4.1 维果茨基理论中的“社会建构”思想
        4.1.1 活动:心理建构的社会源泉
        4.1.2 工具与符号:心理建构的社会介质
        4.1.3 内化:心理建构的一般社会机制
        4.1.4 最近发展区:知识建构的具体社会机制
        4.1.5 自我中心言语:心理社会建构之典型例证
    4.2 社会建构论心理学对维果茨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4.2.1 前后相继的反叛传统
        4.2.2 一脉相承的认识论
        4.2.3 异曲同工的工具论和方法论
        4.2.4 意蕴一致的教育理念
5 维果茨基与当代心理学的危机
    5.1 维果茨基对心理学危机的分析
        5.1.1 普通心理学理论的分歧
        5.1.2 心理学危机的症状与实质
    5.2 当代主流心理学的危机
        5.2.1 与20世纪初相同的危机根源
        5.2.2 与20世纪初相似的危机症状
    5.3 维果茨基解决危机的努力带来的启示
        5.3.1 维果茨基解决心理学危机的尝试
        5.3.2 “维果茨基论危机”的启示
6 维果茨基与当代心理学的文化转向
    6.1 关注文化影响是维果茨基理论的核心主张
        6.1.1 维果茨基对“文化”的使用
        6.1.2 维果茨基学派开展的跨文化研究
    6.2 文化历史理论的复兴与当代心理学的文化转向
        6.2.1 文化历史理论复兴的背景
        6.2.2 文化历史理论复兴的突出表现:文化转向
    6.3 文化历史理论的复兴影响了心理学的发展方向
        6.3.1 推动了当代心理学研究取向的转变
        6.3.2 创造了当代心理学进一步发展的新契机
7 总结:“维果茨基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7.1 “维果茨基现象”的出现
        7.1.1 维果茨基理论在苏俄的境遇
        7.1.2 西方出现“维果茨基现象”的背景
    7.2 “维果茨基现象”形成的原因
        7.2.1 维果茨基创造性的工作吸引了西方
        7.2.2 西方心理学的发展需要借鉴维果茨基思想
    7.3 维果茨基研究热中的冷思考
        7.3.1 维果茨基是心理学理论家还是方法论者
        7.3.2 维果茨基理论中存在的难题
        7.3.3 进一步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四、对“心理学危机论”的再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当代心理学危机——从理论心理学视角[J]. 李朝晖.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4(06)
  • [2]超越进化心理学的理论困境[D]. 张勇. 华东师范大学, 2014(11)
  • [3]基于库恩范式论的心理学史观的批判与超越[D]. 王诗卉.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4(07)
  • [4]心理学危机的实质与解决方案[J]. 舒跃育. 心理科学, 2013(06)
  • [5]范畴和范式对心理学方法论的建构意义[D]. 邓黎崇. 长江大学, 2012(01)
  • [6]现代心理学的危机——心理学中的现代性思维[J]. 胡昆,孟红.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9(05)
  • [7]试论斯塔茨的心理学整合观 ——兼谈心理学的分裂与统一问题[D]. 修巧艳. 南京师范大学, 2006(12)
  • [8]理论心理学发展及其研究的新特点[J]. 罗新红.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06)
  • [9]心理学的分裂与统一研究述评[J]. 徐冬英.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5(05)
  • [10]维果茨基对现代西方心理学的影响[D]. 麻彦坤. 南京师范大学, 2005(03)

标签:;  ;  ;  ;  ;  

对“心理危机论”的再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