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械通气撤离的临床思维(论文文献综述)
王皓琰[1](2020)在《下腔静脉变异度联合膈肌位移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的机械通气患者在自主呼吸试验(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SBT)过程中,通过超声监测患者膈肌位移及下腔静脉变异度,并与呼吸浅快指数(Rapid shallow breathing index,RBSI)进行对比,评估膈肌位移及下腔静脉变异度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预测价值,帮助临床医师高效撤机,提高预测的准确性。方法选取了42例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时间大于48小时且拟撤机的患者。入选患者已通过撤机筛查,拟行SBT试验,于撤机前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一般资料,SBT试验前记录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 II)、潮气量、p H、Pa O2/Fi O2、Pa O2、Pa CO2等一般临床资料,通过公式计算RBSI。针对下腔静脉变异度及膈肌的右侧位移进行时间节点为SBT试验30min时测量。根据撤机成功结果将患者分为撤机成功组以及失败组。对上述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下腔静脉变异度及膈肌位移联合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预测价值。结果1共计42例患者符合标准给予纳入,导致患者发生呼吸衰竭需进行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的原因主要有重症肺炎15例(36%),心力衰竭7例(17%),心肌梗死4例(10%),脑血管意外10例(2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急性加重4例(10%),肺栓塞2例(5%)。2按照撤机结局将患者划为成功组及失败组。成功组29例患者,失败组13例患者。完整的记录两组各个参数后进行统计分析。一般基础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APACHE II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3撤机前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p H、Pa CO2、Pa O2、潮气量、Pa O2/Fi O2,无统计学意义(P>0.05)。4在SBT 30min时,测得的下腔静脉变异度成功组明显高于失败组(0.27±0.06 vs 0.20±0.05,P=0.003),膈肌位移成功组明显高于失败组(11.00±1.67 vs 9.36±1.83,P=0.007),RSBI成功组明显低于失败组(47.22±8.41 vs54.64±8.31,P=0.011),三项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5对下腔静脉变异度、膈肌位移及RBSI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为下腔静脉变异度的最佳阈值为0.23,灵敏度为72.41%,特异度为84.62%,AUC为0.789。膈肌位移的最佳阈值为9.63mm,灵敏度为86.21%,特异度为69.23%,AUC为0.769。RBSI最佳阈值为48.35,灵敏度为55.17%,特异度为84.62%,AUC为0.740。6利用Logistic回归计算出膈肌位移与下腔静脉变异度两个指标的联合预测指标,对联合预测指标进行ROC曲线分析,最佳阈值为0.45,灵敏度为86.21%,特异度76.92%,AUC为0.851。7根据上述对RBSI、下腔静脉变异度、膈肌位移及联合指标的ROC曲线的分析,联合预测指标对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高于传统RBSI、下腔静脉变异度及膈肌位移单一指标预测价值。结论在ICU中,RBSI、膈肌位移及下腔静脉变异度对撤机的预测有指导意义。同时膈肌位移及下腔静脉变异度联合的预测指标可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上述指标均可作为撤机预测的监测工具。图4幅;表6个;参129篇。
陈钱喜[2](2020)在《影响重症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带管时间的因素》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影响神经重症监护室(Neurolo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需要机械通气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带管时间以及拔管结果的影响因素,用于指导神经重症科医师临床拔管决策,用更为明确的临床指标来指导拔管实践,正确把握拔管时机和条件提供参考,尽可能避免一系列延长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时间导致的并发症和不良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的需要气管插管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选取符合拔管成功和失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脑梗死解剖位置、梗死面积、气管插管带管时间、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scoring system)、血红蛋白水平、白蛋白水平、血钠水平、构音障碍情况、咳嗽反射情况、肺部感染情况、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以及呼吸机相关参数包括吸入气中的氧浓度(FIO2)、潮气量(VT)、呼气末正压(PEEP)等临床相关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将拔管失败作为因变量,有统计学意义的独立因素作为自变量,连续性因素设定界限值,再进行多因素二元逻辑分析。因带管时间为有序变量,故根据患者的带管时间将纳入研究对象分成3组,分别为1-3d,4-7d,8-14d,分别将临床资料分组赋值后采用有序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本组符合纳入标准的122例拔管成功或失败的AIS患者(男72例,女50例),年龄4587岁,平均年龄约为68.8岁。拔管成功组患者28例(23%),拔管失败组患者94例(77%)。拔管成功与拔管失败两组间年龄、气管插管带管时间、NIHSS评分、GCS评分、APACHEⅡ评分、血钠水平、呼吸浅快指数、梗死面积、咳嗽反射、构音障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性别、脑梗死解剖位置、血红蛋白水平、白蛋白水平、VT、PEEP、高血压病、糖尿病、肺部感染和吸烟史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将拔管失败作为因变量,有统计学意义的独立因素作为自变量,连续性因素设定界限值,进行多因素二元逻辑分析提示入院GCS评分<8分(OR=2.6,P=0.03)和入院NIHSS评分≥15分(OR=2.2,P=0.001)与拔管失败具有显着相关性。拔管失败组带管时间1-3d组有56例(59.6%),4-7d组11例(11.7%),8-14d组27例(28.7%),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分组赋值后,进行有序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拔管失败组带管时间的影响因素包括大面积梗死(P=0.009)、GCS评分<8分(P=0.002)、贫血(P<0.001)、构音障碍(P=0.006)。结论:基于传统气管插管拔管指征,入院NIHSS评分≥15分和入院GCS评分<8分是拔管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大面积梗死、GCS评分<8分、血红蛋白水平低、构音障碍均与拔管失败患者的带管时间具有相关性,且梗死面积越大,GCS评分越低,血红蛋白水平越低,存在构音障碍,预测带管时间延长的可能性更大,增加拔管失败的风险。
赵品跃[3](2020)在《膈肌超声指标联合血乳酸差值对预测撤机价值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膈肌超声指标与自主呼吸试验(SBT)前后动脉血乳酸水平的差值对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以期为机械通气撤机时机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ICU住院行有创机械通气最少48小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本次研究中。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者共计62例,按照其最终撤机的结局分成撤机成功组及撤机失败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预后情况、撤机前后呼吸指标、潮气量(VT)、膈肌移动度(DD)、自主呼吸频率(RR)、浅快呼吸指数(RSBI)和膈肌浅快呼吸指数(D-RSBI)、SBT试验前后血乳酸水平等,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找出上述因素中影响撤机结局的相关因素,并将找出的因素作为具有潜在预测价值的参考指标,采取ROC曲线来分析评价各指标对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1)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烟酒史、原发疾病、合并疾病以及APACHE-Ⅱ评分等指标均无显着差异(P>0.05)。(2)两组患者撤机前动脉血pH值、心率(HR)、呼吸频率(RR)、二氧化碳分压(PaC02)、氧分压(Pa02)、血氧饱和度(Sp02)、平均动脉压(MAP)均无显着差异(P>0.05)。(3)撤机失败组患者中有1例死亡,撤机成功组患者中无死亡病例,两组患者死亡率无显着差异(P>0.05)。(4)两组患者撤机前自主呼吸频率(RR)、潮气量(VT)指标无显着差异(P>0.05),但撤机失败组患者膈肌移动度(DD)显着小于撤机成功组患者,而浅快呼吸指数(RSBI)和膈肌浅快呼吸指数则较撤机成功组患者更高,有显着差异(P<0.05)。(5)撤机失败组患者SBT试验前血乳酸水平略高于撤机成功组,但差异尚不显着(P>0.05);而SBT试验结束时,大多数撤机失败组患者血乳酸水平较试验前显着升高,且明显高于撤机成功组患者(P<0.05),进一步比较两组患者SBT试验前后血乳酸水平差值,可以看出,两组患者SBT试验前后血乳酸水平差值有明显差异(P<0.05)。(6)撤机失败组患者与撤机成功组患者在膈肌移动度(DD)、浅快呼吸指数(RSBI)、膈肌浅快呼吸指数、SBT试验后动脉血乳酸水平、SBT试验前后血乳酸水平差值等指标上存在显着差异(P<0.05)。(7)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膈肌移动度(DD)较小、浅快呼吸指数(RSBI)高、膈肌浅快呼吸指数高、SBT试验前后血乳酸水平差值高均为撤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将SBT试验前后血乳酸水平差值与膈肌浅快呼吸指数联合评估对撤机结局的预测敏感度、特异度高于两个指标单独应用时,也高于浅快呼吸指数等传统指标,能更好地指导撤机实践,值得临床推广。
张银霞[4](2019)在《心脏及膈肌超声联合血清NT-proBNP对呼吸机撤离的预测价值》文中提出背景: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是定量和定性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主要无创成像模式,这引起了临床医生对预测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成功撤机的兴趣。目的:探讨TTE、膈肌活动度(DE)超声检测及血清NT-proBNP对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36例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按照撤机成功与否分为成功组(n=28)和失败组(n=8)。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自主呼吸试验(SBT)前后二尖瓣脉冲多普勒流入速度(E)与二尖瓣环组织多普勒波速(e’)的比值(E/e’)、膈肌活动度(DE),以及入院时和SBT结束时血清NT-proBNP。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识别曲线下面积和最佳截断值。结果:36例患者中,28例患者撤机成功,8例患者撤机失败。SBT结束时撤机失败组血清NT-proBNP明显高于撤机成功组(p=0.004)。与撤机成功组相比,撤机失败组患者SBT后E/e’值较高(p=0.001),SBT后E/e’曲线下面积为0.799,截断值≥12.63诊断准确度最高,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和85.7%。SBT后撤机成功组的膈肌活动度(DE)显着高于撤机失败组(p=0.001),SBT后膈肌活动度(DE)预测撤机成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2,截断值≥11.3mm诊断准确度最高,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9%和62.5%。SBT后E/e’值及DE联合SBT结束时NT-proBNP预测撤机失败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2(95%置信区间0.715-1.000,p=0.00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和92.9%。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有助于识别心源性撤机失败的高风险患者,膈肌活动度超声检测有助于预测撤机成功,心脏及膈肌超声联合血清NT-proBNP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有指导意义,可以提高撤机成功率。
张俊谊[5](2019)在《膈肌功能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及预后的预测》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膈肌功能及血浆miRNA-1、miRNA-206对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纳入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有创机械通气>12小时且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患者入组后留置膈肌电极导管并确认位置。在持续气道正压(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模式下根据膈肌电信号测量患者神经通气效能(Neuro-ventilatory efficiency,NVE)及神经机械效能Neuro-mechanical efficiency,NME),超声测量右侧膈肌活动度(Excursion of diaphragm,EXdi)及右侧膈肌厚度变异率(Thickening fraction of diaphragm,TFdi)。每日8:00评估患者是否符合撤机前条件,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30分钟CPAP(5cmH2O)的自主呼吸试验,通过后予以撤机拔管并随访撤机结局,未通过患者予以原先的呼吸机设置参数继续机械通气并在次日再次评估是否符合撤机条件。在患者机械通气第1天以及撤机当天留取患者外周血标本并保存,采用RT-PCR检测血浆miRNA表达水平。在机械通气第1天记录如下数据(1)一般情况:年龄、性别、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II(APA CHE II)、机械通气的主要原因(2)呼吸机模式及参数、呼吸形式、呼吸力学、气体交换情况(3)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及剂量(4)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介素-6(5)膈肌功能(NVE、NME、EXdi、TFdi)(6)血浆miRNA表达水平。根据WIND研究将患者撤机结局分为简单撤机、困难撤机以及延迟撤机三组。将困难撤机及延迟撤机患者定义为非简单撤机。根据既往研究结果,将符合EXdi<1cm或TFdi<30%中任一一项指标定义为膈肌功能障碍。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呼吸形式、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炎症指标及血浆miRNA-1、miRNA-206水平,将影响患者非简单撤机(困难撤机及延迟撤机)和延迟撤机因素纳入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分别建立机械通气患者非简单撤机及延迟撤机的风险比例模型。最后将对撤机结局有显着影响的因素做预测价值比较。结果:1一般情况:本研究共纳入57例机械通气患者,简单撤机20例、困难撤机20例、延迟撤机患者17例。延迟撤机组患者年龄显着高于简单撤机及困难撤机组,困难撤机组及延迟撤机组患者APACHE II评分显着高于与简单撤机组。2呼吸形式及呼吸力学比较:(1)呼吸形式:简单撤机与困难撤机患者潮气量(Tidal volume,VT)、呼吸频率(Breathe frequency,f)及浅快呼吸指数(Rapid Shallow Breathing Index,RSBI)无显着差异。延迟撤机组VT明显低于简单撤机及困难撤机组患者,而f及RSBI明显高于简单撤机及困难撤机组患者。(2)呼吸力学:三组患者驱动压、气道阻力无显着差异。延迟撤机组患者呼吸系统顺应性明显低于简单撤机及困难撤机患者。(3)气体交换:三组患者动脉血气酸碱度、二氧化碳分压、乳酸、碳酸氢根浓度、血红蛋白浓度无显着差异,而延迟撤患者氧合指数(PaO2/FiO2,P/F)明显低于简单撤机及困难撤机患者。3膈肌功能比较:延迟撤机患者EXdi明显低于困难撤机患者。三组患者TFdi无显着差异。困难撤机及延迟撤机患者NVE明显低于简单撤机患者[43.09(29.87-58.49)vs.45.69(27.94-74.63)vs.82.2(59.75-97.10),(P<0.05)]。困难撤机组及延迟撤机组患者NME显着低于简单撤机组患者[1.06(0.74-1.57)vs.1.09(0.68-1.61)vs.1.91(1.50-2.79),(P<0.05)]。总体患者膈肌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64.91%。4血浆miRNA水平比较:困难撤机及延迟撤机患者血浆miRNA-1及miRNA-206水平显着低于简单撤机患者。延迟撤机患者血浆miRNA-1水平高于困难撤机患者,但两组间血浆miRNA-206无显着差异。5血浆miRNA水平与膈肌功能的相关性:血浆miRNA-1水平与EXdi、TFdi、NVE及NME均无相关性。血浆miRNA-206水平与NVE及NME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16及0.378(P<0.05)。6膈肌功能及血浆miRNA水平对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血浆miRNA-1水平预测非简单撤机的ROC面积为0.929,血浆miRNA-206水平预测非简单撤机的ROC面积为0.861。NVE<73.7 ml/μV预测患者非简单撤机的ROC面积为0.840,灵敏度为0.838,特异度为0.700。NME<1.2 cmH20/μV预测患者非简单撤机的ROC面积为0.840,灵敏度为0.622,特异度为0.950。7影响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多因素回归分析:(1)与简单撤机相比,呼吸系统顺应性、血浆miRNA-1及miRNA-206水平为非简单撤机(即困难撤机及延迟撤机)的独立保护性因素,OR值分别为0.901(0.817-0.994),0.980(0.963-0.997),0.988(0.977-0.998)。(2)与简单撤机及困难撤机患者相比,年龄为延迟撤机的独立危险性因素,呼吸系统顺应性为为延迟撤机的独立保护性因素,OR值分别为1.058(1.005-1.115),0.939(0.886-0.996)。8存活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与血浆miRNA水平的相关性分析:机械通气时间与miRNA-206 Dend/miRNA-206 D1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71,而与血浆miRNA-1的变化不相关。结论: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膈肌功能障碍发生率高。机械通气第1天反映膈肌功能的神经通气效能及神经机械效能及血浆miRNA-1、miRNA-206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具有预测价值。目的:观察困难撤机及延迟撤机患者在机械通气过程中膈肌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纳入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有创机械通气>12小时的困难撤机及延迟撤机患者。患者入组后留置膈肌电极导管并确认位置。在CPAP 5cm H2O下根据膈肌电信号测量患者神经通气效能(Neuro-ventilatory efficiency,NVE)及神经机械效能Neuro-mechanical efficiency,NME)。在机械通气第1天及撤机当天留取患者外周血标本并保存,采用RT-PCR检测血浆mi RNA表达水平。在机械通气第1、3、7天在5cm H2O的CPAP 5cm H2O采用超声测量患者膈肌厚度(Thickness of diaphragm,Tdi)、膈肌活动度(Excursion of diaphragm,EXdi)及膈肌厚度变异率(Thickening fraction of diaphragm,TFdi)。记录患者如下数据:(1)一般情况:年龄、性别、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II(APACHE II)、机械通气的主要原因(2)呼吸机模式及参数、呼吸形式、呼吸力学、气体交换情况(3)机械通气第1天的NVE、NME以及第1、3、7天的Tdi、EXdi、TFdi(4)机械通气第1天及撤机当天的血浆mi RNA水平(5)记录患者28天病死率、ICU病死率、住院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等。按照患者28天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呼吸形式及呼吸力学、第1、3、7天膈肌功能及mi RNA水平的差异。分析机械通气第1、3、7天膈肌厚度变化(△Tdi%)与NVE、NME、EXdi及TFdi的关系。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估膈肌功能对患者28天病死率的预测价值,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膈肌功能对患者28天生存的影响。结果:1一般情况:本研究纳入37例困难撤机及延迟撤机患者,存活28(75.68%)例,死亡9(24.32%)例,患者年龄为60.43±18.21岁,APACHE II评分为18.95±5.86分。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年龄、性别、BMI、基础疾病等无显着差异(P>0.05)。2呼吸形式及呼吸力学比较:存活组及死亡组患者呼吸形式、呼吸力学无显着差异(P>0.05)。死亡组患者氧合指数明显低于存活组患者[207.20(189.80-227.60)vs.273.75(218.70-350.05),P<0.05],死亡组血红蛋白浓度低于存活组。两组患者动脉血气酸碱度、二氧化碳分压、乳酸、碳酸氢根浓度等无显着差异(P>0.05)。3膈肌功能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机械通气第1、3、7天的Tdi、TFdi无显着差异(P>0.05),死亡患者机械通气第1天EXdi低于存活患者。死亡组的△Tdi%明显低于存活组[-27.66(-38.00--10.34)vs.4.67(-14.41-21.11),P<0.05]。4△Tdi%与膈肌功能的相关性分析:△Tdi%与NVE、NME、EXdi无相关。△Tdi%的绝对值与TFdi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04。5血浆mi RNA水平比较:存活与死亡患者机械通气第1天(D1)及撤机当天(Dend)血浆mi RNA-1及mi RNA-206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且mi RNA-1及mi RNA-206在D1及Dend的差值及比值无显着差异(P>0.05)。6预后情况比较: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撤机结局(患者困难撤机及延迟撤机比例)无显着差异(P>0.05)。死亡组患者14、28、60天内非机械通气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存活组患者。7△Tdi%及EXdi对患者28天生存情况的预测价值比较:△Tdi%预测患者28天生存情况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93(0.6949-0.9837),△Tdi%<-22%预测28天死亡的敏感性为0.6667,特异性为0.8966。EXdi预测患者生存情况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82(0.5584-0.8979),EXdi<1.52cm预测患者28天死亡的敏感性为1,特异性为0.4286。△Tdi%<-22%与△Tdi%≥-22%的患者28天生存情况存在显着差异。EXdi<1.52cm与EXdi≥1.52cm的患者28天生存情况无显着差异(P=0.077)。结论:膈肌厚度改变对患者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膈肌厚度减低大于22%的患者28生存时间明显降低。
刘芙香[6](2018)在《肺内气体分布导向的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GI、SDRVD、?EELI/vt、SDRC及ITGD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临床观察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7年5月至2017年12月入住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的通过SBT前筛查的机械通气患者。试验开始先进行30 min基础通气(PSV模式,PEEP 5cmH2O,PS 8cmH2O),再进行30 min SBT(T管模式30 min)。试验过程中记录如下数据:(1)患者一般资料(姓名,年龄,性别,诊断,入组时间,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等);(2)SBT前5min和SBT结束时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Ha,PaCO2,PaO2,PaO2/FiO2等);(3)SBT前5min和SBT0min、5min、15min、30min时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4)SBT前5min患者机械通气时的潮气量(vt)和呼吸频率(f);(5)SBT前5min和SBT过程中肺内气体分布情况。撤机失败被定义为SBT失败(SBT期间需恢复机械通气)、撤机拔管后48小时内再插管或使用无创通气、撤机拔管后48小时内患者死亡。根据撤机结局,将患者分为撤机成功与失败两组,比较两组之间SBT前5min及SBT过程中GI、SDRVD、?EELI/vt、SDRC、ITGD的差异,分析上述指标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1.一般情况本研究共纳入患者37例,其中撤机成功组24例,失败组13例。SBT前撤机失败组与撤机成功组比较,患者年龄、APACHEII评分、SOFA评分、机械通气持续时间、HR、MAP及血气分析主要指标等一般情况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2.SBT过程中撤机成功与失败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气分析变化比较SBT过程中撤机成功与失败患者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BT结束时,两组患者血气分析主要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SBT前5min及SBT过程中GI值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失败的预测价值SBT前5min、SBT 0min、5min、15min及30min时撤机成功组GI值分别为0.46±0.16、0.49±0.17、0.48±0.17、0.48±0.17及0.49±0.15;撤机失败组在SBT前5min、SBT 0min、5min、15min及30min时的GI值分别为0.63±0.22、0.79±0.28、0.79±0.29、0.84±0.41、0.89±0.50。SBT前5min、SBT 0min、5min、15min及30min时撤机失败组GI值与成功组比较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SBT前5minGI值预测撤机失败的AUC为0.763,cutoff值为0.62,敏感性为0.54,特异性0.92;SBT 0min时GI值预测撤机失败的AUC为0.854,cutoff值为0.52,敏感性0.92,特异性0.75;SBT 5min时GI值预测撤机失败的AUC为0.865,cutoff值为0.50,敏感性1.00,特异性0.67;SBT 15min时GI值预测撤机失败的AUC为0.881,cutoff值为0.52,敏感性1.00,特异性0.75;SBT 30min时GI值预测撤机失败的AUC为0.877,cutoff值为0.52,敏感性1.00,特异性0.67。4.SBT前5min及SBT过程中SDRVD值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失败的预测价值SBT前5min、SBT 0min、5min、15min及30min时撤机成功组SDRVD值分别为7.88±5.48、11.13±4.96、11.32±4.45、11.13±5.22及11.72±5.14;撤机失败组在SBT前5min、SBT0min、5min、15min及30min时的SDRVD值分别为12.82±5.72、16.63±5.60、16.87±5.40、17.26±7.24、19.01±7.21。SBT前5min、SBT 0min、5min、15min及30min时撤机失败组SDRVD值明显高于撤机成功组(P<0.05)。SBT前5min SDRVD值预测撤机失败的AUC为0.756,cutoff值为7.7,其敏感性为0.85,特异性0.70;SBT 0min时SDRVD值预测撤机失败的AUC为0.760,cutoff值为14.25,敏感性0.70,特异性0.75;SBT 5min时SDRVD值预测撤机失败的AUC为0.780,cutoff值为15.45,敏感性0.70,特异性0.83;SBT 15min时SDRVD值预测撤机失败的AUC为0.748,cutoff值为15.35,敏感性0.69,特异性0.79;SBT 30min时SDRVD值预测撤机失败的AUC为0.788,cutoff值为15.60,敏感性0.85,特异性0.69。5.SBT过程中Mean?EELI/vt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失败的预测价值SBT 0min时成功组Mean?EELI/vt值为-0.61±0.54,失败组Mean?EELI/vt值为-1.05±0.55(P<0.05)。SBT5min、15min、30min时撤机成功组及失败组比较Mean?EELI/v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BT 0min时Mean?EELI/vt预测撤机失败的AUC为0.739,cutoff值为-0.92,敏感性0.83,特异性0.54。6.SBT前5min及SBT过程中ITGD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成功的预测价值ITGD 4种模式中,撤机成功患者有21例表现为第1种模式(吸气过程中肺内通气逐步均匀分布),剩余3例表现为其它模式;失败的患者中有7例表现为模式1,剩余6例为其它模式(p<0.05)。第2、3、4种ITGD模式的患者数量分别为3例患者(1例撤机成功,2例失败)、2例患者(1例撤机成功,1例失败)和4例患者(1例撤机成功,3例失败)。ITGD模式1在SBT前及过程中预测撤机成功的敏感性为0.88,特异性为0.46。7.SBT前5min及过程中SDRC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失败的预测价值SBT前5min及SBT 0min、5min、15min及30min时撤机失败患者SDRC值均高于撤机成功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SBT前5min f/vt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失败的预测价值SBT前5min撤机失败患者f/vt明显高于撤机成功患者(67.09±28.41vs.45.18±14.27,p=0.005)。其预测撤机失败的AUC为0.718,cutoff值为60.64次/min.L,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59、0.85。结论:GI、SDRVD、Mean?EELI/vt和ITGD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具有预测价值。
赵倩倩[7](2017)在《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咖啡因治疗NRDS的临床疗效》文中认为目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早产儿中,目前一部分NRDS的治疗仍需要有创呼吸支持,但持续机械通气具有多种并发症,如可引起呼吸机相关性气压伤、容积伤、继发肺部感染,并有增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ial pulmonary hypoplasia,BPD)的风险[1]。因此,最近几年来,NRDS患儿初始治疗越来越多的尝试应用经鼻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Duo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DuoPAP),然而初始行DuoPAP通气的患儿中约有半数因频发呼吸暂停[2],被迫再次应用机械通气,故本文通过应用DuoPAP通气联合呼吸兴奋剂-咖啡因治疗NRDS,希望降低无创通气的失败率,减少机械通气的相关并发症,从而改善生存质量。因此,本研究共分析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63例患儿,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应用DuoPAP通气联合咖啡因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DuoPAP治疗,评估两组的疗效,包括患儿入院0小时与24小时的血气分析指标,出现呼吸暂停的例数,无创通气失败需要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的比例,继发气胸、肺部感染的比例,以及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PPHN)、肺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al hemorrhage,IVH)、脑室周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等相关临床资料,以期得到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更优方案。方法以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科自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并确诊的63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例为研究对象,NRDS诊断标准为:患儿生后不久出现呼吸急促,伴有呼气性呻吟,吸气时三凹等呼吸困难表现,并呈进行性加重,且胸片显示存在NRDS[3]。入选标准:胎龄≥28周,患儿生后有自主呼吸,入院年龄小于12小时,诊断为NRDS,且给予经鼻导管、面罩或头罩吸氧FiO2(吸入氧浓度)>30%,PaO2(动脉血氧分压)<50 mmHg,经皮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患儿。排除标准:生后无自主呼吸,有先天性发育异常(如先天性膈疝),合并严重感染,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严重疾病。操作方法:符合标准的患儿共63例,其中23例患儿为女性,40例患儿为男性,根据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n=33)及对照组(n=30),胎龄在28周到37+1周;出生体重平均为2.05±0.71kg,其中极低出生体重儿15例,超低出生体重儿2例;1分钟Apgar评分为7.11±2.62;羊水污染12例;生产方式有9例为经阴分娩,54例为剖宫产;胎膜早破19例;母亲为妊娠期高血压17例;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共19例;X线胸部正位片均显示有不同程度的NRDS表现(一级:28例,二级:23例,三级:9例,四级:3例);两组患儿在以上一般临床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儿入院后常规清理气道、辐射台卫生处置后,在入院半小时内均接DuoPAP辅助通气(Infant Flow),两组在共同治疗(包括保暖、防治感染、维持内环境平衡、静脉营养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儿给以DuoPAP通气联合咖啡因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以DuoPAP联合与咖啡因等量的生理盐水治疗。DuoPAP初始参数为:吸入氧浓度为21%-40%,PIP为6-8cmH2O,PEEP为4-6 cmH2O,观察组患儿在入院12小时内给以咖啡因治疗,方法为:负荷剂量20mg/kg,间隔24h后,给予维持剂量每日5-10mg/kg微量泵注入。对照组给以与咖啡因(咖啡因1ml:20mg)等量的生理盐水治疗。通过观察患儿在临床症状转归及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资料的差异,从而评估疗效。结果本研究临床疗效比较:1.两组患儿在治疗24小时后血气分析显示: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均较前好转,其中观察组患儿氧分压比对照组升高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相关数据见表2。2.两组患儿DuoPAP使用时间:观察组DuoPAP使用时间比对照组短,但两组数据行秩和检验(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数据见表3。3.本研究结果显示:无创通气失败,需要行气管插管连接机械通气的患儿中,机械通气的比例和上机时间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数据见表3。4.患儿住院总天数,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数据见表3。本研究在并发症方面:1.气胸发生率相同;观察组发生肺部感染、PPHN、BPD、肺出血、IVH的比例均比对照组低,但统计学上差异无显着性(P>0.05)。相关数据见表4。2.本研究中,对比患儿发生呼吸暂停、PVL的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数据见表4。结论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中,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咖啡因治疗NRDS能迅速有效地改善患儿血气分析氧分压指标;能有效减少呼吸暂停发生,降低无创通气失败的比例,减少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的几率及上机时间,减少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发生率。因此对于NRDS,应用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咖啡因治疗临床疗效安全显着,值得推广应用。
叶晓芬,蔡映云,吕迁洲[8](2014)在《论疾病诊治中的顾此失彼》文中认为"顾此失彼"指在疾病的诊治中发现、意识或处理了事物的一个方面或一个事物,而遗漏、忽视了事物的另一个方面或另一个事物。首先,表现在没有全面地收集和分析相关的临床资料。其次,表现为疾病诊断的不全面。再次,表现为疾病治疗的总体安排、治疗方案或药学监护等方面的顾此失彼。与疾病诊断和治疗有关的"彼"是必须被发现和意识的。但在处理时,则根据"彼"与诊断或治疗关系的程度分别对待。为减少或减轻疾病诊治中"顾此失彼"的不良后果,需要采取一系列相应对策,如实施毕业后规范化培养、学习诊治指南和临床路径、重视疾病诊治的程序、提高临床技能、积累临床经验、丰富相关知识、培养临床思维、提高职业素养等。
马晓路[9](2013)在《早产儿相关临床问题的多中心流行病学研究及危重新生儿稳定项目的推广和效果评价》文中认为新生儿死亡率一直是衡量国民健康、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之一。2011年我国卫生部官方网站公布的新生儿死亡率为7.8‰。所有死亡新生儿中有四分之三发生在生后第一周,早产和低出生体重、以及和早产相关的各种并发症是新生儿期死亡或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改革的推进,我国各地区相继建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早产儿尤其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 VLBWI)的生存率较前显着提高,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且存活早产儿中相当部分留有各种后遗症。因此如何进一步降低早产儿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率,改善其生存质量已经成为当今围产医学的研究重点。目前发达国家的新生儿临床研究普遍采取建立多中心协作网络的方式,通过大型临床数据库开展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随机对照试验,取得循证医学证据,并进一步调整医疗实践行为,优化医疗资源的利用,改善医疗质量。相比发达国家,我国临床资料的信息化管理程度还较低,缺乏成熟的全国性多中心协作网络,新生儿医学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经验医学,缺乏循证依据。且由于我国的新生儿人群具有自己的种族、社会经济状况、文化的特殊性,无法直接照搬国外的经验或结论。因此建立我国早产儿临床资料的数据库和协作网络,开展多中心流行病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社会意义。除了死亡率和患病率的流行病学监测以外,区域性的适宜技术推广也是持续改善医疗质量的有力举措。有效的适宜技术推广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医护人员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疾病处理能力,具有低成本,高效益的特点。本课题的研究重点为在我国Ⅲ级NICU建立多中心协作网络,针对不同胎龄和出生体重早产儿的救治现状开展多中心流行病学研究,分析其临床特征、近期临床结局及疾病负担,探讨进一步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的策略,并就新生儿稳定的相关适宜技术——Acute Care of at-Risk Newborn (ACoRN)在浙江省的实施进行效果评价。第一部分VLBWI的全国性多中心流行病学研究目的:1.分析我国Ⅲ级NICU收治的VLBWI的人口学特征、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诊治经过和近期临床结局等。2.将我国资料和发达国家的资料进行比较,探讨进一步降低死亡率、改善临床预后的策略。方法:回顾性病例资料分析1.收集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入住33家协作单位NICU的所有VLBWI的临床资料2.建立多中心协作组和临床资料数据库。3.对VLBWI的死亡率和常见疾病患病率、近期结局和医疗负担进行分析。4.与加拿大新生儿协作网2010年年报资料进行死亡率和患病率的比较。结果:1.研究期间33家NICU收治VLBWI共2914例,其中男性1697例(58.2%),平均出生胎龄30.1±2.3周,平均出生体重1239.9±181.1g;宫内发育迟缓766例(26.3%);超低出生体重儿占8.9%,超不成熟早产儿占25.6%。2.患病率:经过头颅B超筛查的2519例中65.6%未发现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IVH)。Ⅰ度IVH303例(12.1%),Ⅱ度IVH325例(13.0%),Ⅲ度IVH190例(7.6%),Ⅳ度IVH48例(1.9%)。重度IVH (Ⅲ-Ⅳ度)的发生率随出生胎龄和体重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机械通气的应用也随着胎龄和出生体重的增加而减少。接受表面活性物质的占39.6%。胎龄<30周和出生体重<1250g的人群中,50%以上需要氨茶碱兴奋呼吸中枢。住院时间>28天的VLBWI中446例(25.8%)符合BPD (Bronchopulmomary dysplasia, BPD)诊断标准,其中轻度285例(63.9%),中度128例(28.7%),重度32例(7.2%)。41.5%的BPD患儿接受产后皮质激素治疗。共493例VLBWI的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需要药物或手术干预,其发生率在所有住院时间>24h的VLBWI中为18.4%,且发生率随着出生体重和胎龄的减低而增加。口服消炎痛和布洛芬治疗的比例分别为15.1%和84.9%。20例在药物治疗失败后手术结扎,另有2例未经药物治疗直接手术。共194例VLBWI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占住院时间>24h的7.2%。NEC患儿中10.3%接受手术治疗。最终治愈出院的136例(70.1%),医院内死亡15例(7.7%),放弃治疗43例(22.2%)。NEC组开始胃肠喂养的日龄中位数为2d,和未患NEC的VLBWI无差异,但达到足量喂养的时间显着延迟(日龄中位数32.5dvs.24d)。纠正胎龄达32周的VLBWI中78%接受了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筛查,各期ROP的总发生率为24.5%,未检出严重ROP致盲病例。23.4%接受了激光手术。病原学阳性的医院获得性感染(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 HAI)总发生率为12.8%,其中3.1%住院期间发生2次以上HAI。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血流感染是常见的HAI。病原学分布以G-菌最常见(276例次,61.1%),G+菌次之(111例次,24.6%),真菌65例次(14.4%)。3.近期结局:住院期间死亡187例(6.4%),其中30.5%死亡年龄<24h,15.5%死亡年龄24-72h,13.9%死亡日龄3-7d,40.1%死亡日龄>7d。放弃治疗出院812例(27.9%),出生当天即放弃治疗出院或死亡的VLBWI共有218例(7.5%)。随着出生胎龄和体重的增加,死亡率逐渐下降,但出生胎龄≥35周的亚组死亡率却显着高于胎龄31~34周的VLBWI。其余1915例(65.7%)经治疗达到出院标准后出院。治愈出院的VLBWI平均住院费用为40.9±30.8千元(20.4~53.2千元,中位数33.1千元),出院时平均纠正胎龄37.1±2.9周,平均出院体重2076.9±470.5g。出院时66.8%体重未能达到纠正胎龄体重的第10百分位。4.和加拿大新生儿协作网2010年年报资料比较:我国收治的VLBWI以胎龄28周,体重1000g以上的为主,收治的最低胎龄为24周,仅9例。各胎龄和出生体重亚组VLBWI的存活率都存在显着差距。由于我国胎龄≤26周和体重<750克的VLBWI存活的人数很少,因此和加拿大资料不具可比性。在胎龄≥29周和体重≥1000克的VLBWI中,我国BPD、PDA、NEC、ROP的患病率都超过了加拿大资料。结论:1.我国收治的VLBWI以出生体重大于1000g、胎龄28周以上的为主,ELBWI和EPI仅占很小一部分。2.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VLBWI的存活率和救治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3.我国的VLBWI有1/4未能坚持完成治疗。4.这是我国首次对VLBWI开展的多中心大样本流行病学研究。第二部分晚期早产儿的多中心流行病学研究目的:1.分析晚期早产儿(Late-preterm infant, LPI)的人口学特征、分娩方式、各种临床问题患病率、诊治经过和临床结局。2.分析LPI/足月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特点、治疗经过、疾病负担,对不同的疾病严重度评估方法进行比较。3.研究表面活性物质治疗LPI/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浙江省11家Ⅲ级NICU的LPI回顾性研究:回顾性收集2007年1月至12月入住浙江省11家Ⅲ级NICU的新生儿临床资料,分析产科出生新生儿的胎龄分布情况、分娩方式以及NICU收治新生儿的伴发疾病、诊治情况和临床转归等,将LPI和足月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2.全国7家NICU所收治LPI呼吸系统疾病的前瞻性研究:前瞻性收集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期间入住全国7家Ⅲ级NICU的出生胎龄≥34周,因呼吸窘迫需要CPAP或机械通气支持的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症状和血气分析结果进行疾病严重度评分。分析LPI和足月儿发生呼吸窘迫的基础疾病、临床特点、近期转归和疾病负担,比较不同疾病严重度评分体系的实用价值和相关性。3.全国8家NICU表面活性物质治疗LPI和足月儿RDS的前瞻性研究:2010年1月至1010年9月,出生72h内入住8家Ⅲ级NICU的LPI/足月RDS患儿纳入研究。机械通气下FiO2>0.4才能维持PaO2≥50mmHg或SPO2>90%的患儿给予猪肺磷脂注射液,首剂量80-150mg/kg。并按首剂剂量≥100mg/kg和≤100mg/kg分为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观察并记录患儿的人口学信息、给药信息,给药前及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结果、呼吸机参数、临床并发症,记录临床转归、治疗费用、药物不良事件等。通过呼吸机参数、血气指标的动态变化评价药物疗效。结果:1.浙江省11家Ⅲ级NICU的LPI回顾性研究2007年1月至12月期间,纳入研究的医院共有44,362例新生儿出生,早期早产儿占2.7%,LPI占6.2%,总的早产儿出生率为8.9%。58.2%为剖宫产。各医院剖宫产率最高75.6%,最低42.3%。LPI的剖宫产率为63.8%,显着高于早期早产儿组(50.3%)和足月儿组(58.0%)。共10537例新生儿入住NICU,早产儿占33.9%,其中56.9%为LPI。LPI和足月儿占总收治人数的85.4%。住院新生儿中LPI组剖宫产比例(63.8%)显着高于早期早产儿组(50.8%)和足月儿组(52.6%)。71.3%的患儿出生72h内入住NICU。LPI组最常见的住院原因是呼吸窘迫(n=856,42.1%),其次为高胆红素血症(n=357,17.6%)和低血糖(n=176,8.7%)。LPI组中呼吸窘迫(42.1%vs.25.4%)、缺氧缺血性脑病(3.3%vs.2.4%)、颅内出血(3.1%vs.1.2%)和低血糖(8.7%vs.2.9%)的发生率显着高于足月儿组。LPI组引I起呼吸窘迫的基础疾病,最常见的是肺炎(39.5%),其次为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困难(22.5%)和RDS(19.0%)。LPI组机械通气和CPAP支持的比例分别为15.4%和21.4%,足月儿组分别为11.0%和11.6%,两组差异显着。LPI组1777例(87.5%)最终完成治疗,199例(9.8%)由于各种原因放弃治疗,医院内死亡16例(0.8%),40例(2.0%)转运至其他医院接受治疗。其医院内死亡率及转运至外院的比例显着高于足月儿组,完成治疗率则低于足月儿组。2.全国7家NICU所收治LPI呼吸系统疾病的前瞻性研究共503例胎龄>34周的呼吸窘迫患儿纳入研究,平均胎龄36.8±2.2周,平均体重2734.5±603.5g,男性占69.3%;LPI占49.7%。74.8%剖宫产出生,其中51.1%系选择性剖宫产。出现呼吸窘迫的年龄为3.2±9.1h,入住NICU的年龄中位数为4h。LPI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足月儿组。LPI组呼吸窘迫的基础疾病以RDS、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困难和肺炎为主,其中RDS所占比例显着高于足月儿组(41.6%vs.23.7%)。足月儿组重度呼吸窘迫的比例(10.3%vs.5.2%)和SNAP-Ⅱ评分(17.1±14.2vs.14.5±13.1)显着高于LPI组。LPI组住院时间较足月儿长,住院总费用高,医院内死亡率和足月儿组没有差异。根据入院时的呼吸评分,本研究队列中轻中度呼吸窘迫占92.2%,重度仅7.8%。重度呼吸窘迫组的平均胎龄、出生体重较轻中度组大,选择性剖宫产比例最高,入住NICU时间最晚,5分钟Apgar评分<7分、需要气管插管进行复苏的比例最高。重度呼吸窘迫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和医疗费用都高于其他两组。重度呼吸窘迫组的SNAP-Ⅱ评分和最高OI值显着高于其他两组。SNAP-Ⅱ评分和呼吸评分呈线性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较大胎龄、较高SNAP-Ⅱ评分、较高OI值、5分钟Apgar评分<7分是LPI/足月儿RDS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3.全国8家NICU表面活性物质治疗LPI和足月儿RDS的前瞻性研究共96例患儿纳入研究,男性71.9%,平均胎龄36.5±2.1周,平均体重2690.3±562.6g, LPI占59.4%,宫缩发动后的剖宫产占25.0%,选择性剖宫产占62.5%。诊断RDS的时龄中位数为9.9h(0.2~84.2h),胸片RDS分期为Ⅲ-Ⅳ期的65例,占67.7%。首剂猪肺磷脂注射液给药时间为出生后13.3h(0-85.5h),首剂给药剂量为108.5±20.2mg/kg,10.4%的患儿接受第二剂。给药后0.5h, PaO2、SpO2较给药前明显上升,PaCO2、FiO2明显下降,随着时间延长至6h, FiO2进一步下降,平均气道压也较前下降。给药后0.5h,PaO2/FiO2、OI、A-aDO2、PaO2/PAO2均较给药前明显改善,且给药后6h持续改善。机械通气的中位小时数为110.5h,28.1%出现并发症。住院日中位数为18.0d,住院费用中位数32.9千元。治愈出院73例(76.0%),好转出院17例(17.7%),放弃治疗5例(512%),因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1.0%)。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首剂的给药剂量分别为115.8±17.8mg/kg和87.9±9.6mg/kg,大剂量组给药后6h PaO2/FiO2、OI、A-aDO2、PaO2/PAO2的改善显着优于小剂量组。大剂量组机械通气时间缩短,但不能缩短住院时间,且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治愈或好转率和小剂量组相比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我国NICU收治的LPI具有很高的剖宫产率。2.和足月儿相比,LPI中因呼吸窘迫、低血糖、颅内出血入院的比例显着增加,其中呼吸窘迫是最突出的临床问题。3.猪肺磷脂注射液对于较大胎龄的LPI或足月儿RDS具有显着的短期疗效。4. ACoRN呼吸评分是评估新生儿呼吸窘迫严重程度的有用的工具。第三部分危重新生儿初步稳定适宜技术的推广和系统评价目的:1.评估浙江省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的医疗资源分布情况及教学需求。2.对项目医院医护人员进行ACoRN培训,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3.评估ACoRN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材料在中国的适用性。4.评估ACoRN教学模式在中国基层医院进一步推广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前瞻性队列对照研究1.通过问卷调查对浙江省36个县41家Ⅱ级医院的医疗资源和教学需求进行评估,从中选择15家作为ACoRN培训的项目医院。2.对各家项目医院进行ACoRN培训。3.通过5分制的Likert量表调查问卷和典型病例对学员的自信度和专业知识技能进行评估。4.通过问卷和小组讨论对ACoRN教学材料和教学模式进行评估。结果:1.15家项目医院216名医护人员接受ACoRN培训。2.医护人员处理危重新生儿的自信度由培训前的47.6±10.4分上升至培训后的59.2±7.7分。所有子项的培训后得分均显着高于培训前(p<0.01)。3.医护人员的临床知识和技能总分由培训前的31.5±5.1上升至培训后的34.7±3.5分,改善显着(p<0.01,效应量=0.77)。病例A、B、C,学员培训后得分提高显着;病例D的得分培训前后无统计学差异。4.学员对ACoRN教程和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教程符合基层医院的需求,值得推广。其中ACoRN的新生儿初步评估法和系统流程图得到的认可度最高。结论:1. ACoRN项目显着改善基层医院医护人员处理危重新生儿时的自信心。2. ACoRN项目显着改善基层医院医护人员处理危重新生儿的专业知识和技能。3. ACoRN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被基层医院的医护人员接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李德平[10](2011)在《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有创机械通气是ICU呼吸衰竭患者非常有效的治疗措施,它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长时间机械通气会带来众多并发症,而过早撤机和拔管会使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乃至死亡率上升[1]。如何适时的撤离呼吸机一直是ICU医生临床上面临的重要挑战。
二、机械通气撤离的临床思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机械通气撤离的临床思维(论文提纲范文)
(1)下腔静脉变异度联合膈肌位移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研究对象 |
1.1.1 纳入标准 |
1.1.2 排除标准 |
1.2 研究方法 |
1.2.1 自主呼吸试验 |
1.2.2 撤机结局的评定标准 |
1.2.3 实验步骤 |
1.2.4 统计方法与数据分析 |
1.3 实验结果 |
1.4 讨论 |
1.5 结论 |
1.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第2章 综述 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研究进展 |
2.1 前言 |
2.2 脱机与撤机的概念 |
2.3 撤机的时机 |
2.4 撤机预测的指标 |
2.4.1 浅快呼吸指数(RSBI) |
2.4.2 P0.1 |
2.4.3 最大吸气压(Maximal inspiratory pressure,MIP) |
2.4.4 综合指数(CROP) |
2.4.5 综合撤机指数(IWI) |
2.4.6 超声预测撤机指标 |
2.5 撤机后的观察与再次评估 |
2.6 撤机失败的原因 |
2.7 总结与展望 |
2.8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 II) |
附录 B 格拉斯哥昏迷表评分(GCS评分)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2)影响重症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带管时间的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入组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1.3 患者分组 |
2.2 数据资料及标准 |
2.3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重症AIS患者拔管成功组与拔管失败组临床基线资料分析 |
3.2 重症AIS患者拔管失败组带管时间各分段组临床资料基线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影响重症AIS患者拔管成功和失败的因素 |
4.1.1 NIHSS评分与重症AIS患者拔管失败的关系 |
4.1.2 GCS评分与重症AIS患者拔管失败的关系 |
4.2 影响重症AIS患者拔管失败带管时间的因素 |
第5章 结论 |
第6章 局限与展望 |
6.1 局限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3)膈肌超声指标联合血乳酸差值对预测撤机价值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研究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资料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一般资料收集 |
2.2.2 撤机评估 |
2.2.3 撤机前准备和呼吸指标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
2.2.4 动脉血乳酸水平测定 |
2.2.5 撤机结局追踪 |
2.3 技术路线 |
2.4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撤机成功组、撤机失败组一般资料比较 |
3.2 两组患者撤机前氧合指标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 |
3.3 两组患者膈肌移动度和其他呼吸参数的比较 |
3.4 两组血乳酸水平的比较 |
3.5 撤机结局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6 各指标单独应用对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 |
3.7 膈肌浅快呼吸指数与SBT试验前后血乳酸水平差值联合评级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主要缩写词表 |
致谢 |
(4)心脏及膈肌超声联合血清NT-proBNP对呼吸机撤离的预测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中英文术语缩略语对照表 |
附录B:个人简历 |
附录C:综述 |
参考文献 |
(5)膈肌功能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及预后的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前言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主要实验材料、仪器与试剂 |
第一部分 :膈肌功能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研究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机械通气过程中膈肌厚度改变对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论 |
发表论文 |
基金资助 |
作者简介 |
致谢 |
(6)肺内气体分布导向的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前言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主要实验材料、仪器 |
1.研究对象 |
2.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已发表论文 |
基金资助 |
作者简介 |
致谢 |
(7)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咖啡因治疗NRDS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论疾病诊治中的顾此失彼(论文提纲范文)
1 顾此失彼的表现 |
1.1 临床资料收集的顾此失彼 |
1.2 临床资料分析的顾此失彼 |
1.3 疾病诊断的顾此失彼 |
1.4 疾病治疗的顾此失彼 |
1.4.1 总体安排的顾此失彼: |
1.4.2 治疗方案的顾此失彼: |
1.4.3 药学监护的顾此失彼: |
2 疾病诊治中顾此失彼的后果及其应对 |
2.1 顾此不能失彼 |
2.2 顾此可以失彼 |
2.3 顾此不得不失彼 |
3 如何减少或减轻疾病诊治中顾此失彼的不良后果 |
3.1 实施毕业后规范化培养 |
3.2 学习诊治指南和临床路径 |
3.3 重视疾病诊治的程序 |
3.4 提高临床技能 |
3.5 积累临床经验 |
3.6 丰富相关知识 |
3.7 培养临床思维 |
3.8 提高职业素养 |
4 小结 |
(9)早产儿相关临床问题的多中心流行病学研究及危重新生儿稳定项目的推广和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写词表 |
目次 |
引言 |
第一部分 VLBWI的全国性多中心流行病学研究 |
1.1 前言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 结果 |
1.4 讨论 |
1.5 结论 |
第二部分 晚期早产儿的多中心流行病学研究 |
2.1 前言 |
2.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2.5 结论 |
第三部分 危重新生儿初步稳定适宜技术的推广和系统评价 |
3.1 前言 |
3.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3.3 结果 |
3.4 讨论 |
3.5 结论 |
研究展望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1 ACoRN初步评估法和各系统流程 |
附录2 各类评估问卷 |
附录三 ACoRN培训知情同意书 |
附录四 发表论文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10)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撤机条件 |
二、撤机的方法: |
三、撤机相关问题: |
(1) 监测撤机反应: |
(2) 有无撤机危象: |
四、撤机的注意事项: |
四、机械通气撤离的临床思维(论文参考文献)
- [1]下腔静脉变异度联合膈肌位移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D]. 王皓琰.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2]影响重症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带管时间的因素[D]. 陈钱喜. 南昌大学, 2020(08)
- [3]膈肌超声指标联合血乳酸差值对预测撤机价值的研究[D]. 赵品跃.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心脏及膈肌超声联合血清NT-proBNP对呼吸机撤离的预测价值[D]. 张银霞. 蚌埠医学院, 2019(01)
- [5]膈肌功能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及预后的预测[D]. 张俊谊. 东南大学, 2019(05)
- [6]肺内气体分布导向的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临床研究[D]. 刘芙香. 东南大学, 2018(05)
- [7]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咖啡因治疗NRDS的临床疗效[D]. 赵倩倩. 泰山医学院, 2017(06)
- [8]论疾病诊治中的顾此失彼[J]. 叶晓芬,蔡映云,吕迁洲. 医学与哲学(B), 2014(11)
- [9]早产儿相关临床问题的多中心流行病学研究及危重新生儿稳定项目的推广和效果评价[D]. 马晓路. 浙江大学, 2013(03)
- [10]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研究进展[J]. 李德平.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