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计差错及其更正(论文文献综述)
冯怡雯[1](2021)在《上市公司恶意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研究 ——基于ST索菱案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
王余峰[2](2015)在《浅谈会计差错及会计差错更正》文中研究表明对于会计实务领域来讲,差错更正有着非常关键的存在意义。目前国家相关部门对差错更正措施以及应用条件等都明确做了论述。不过,与之相关的定义以及措施选取等工作还存在一些缺陷之处。文章具体论述了差错的成因以及形成时间和意义等等的内容,并且论述了常用的更正措施。
范婧[3](2014)在《论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操纵利润的动因及治理》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企业会计核算中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现象频繁出现。本文首先概述了前期会计差错更正财务处理的相关理论和准则规定,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现象导致的前期差错更正,结合案例进行理论分析。然后结合盈余管理的理论,对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来操纵利润的不正当动机进行了分析。以案例分析法,分析了我国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来操纵利润的表现形式,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来操纵利润的防范对策及建议。
闫宇[4](2014)在《上市公司会计差错的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这几年,我国上市公司中有越来越频繁地实施重大前期差错更正的现象。其中2006年至2009年期间被证监会处罚的上市公司中,由于重大前期差错因素导致的占15.48%。对此2006年2月,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由财政部发布,其中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比1998年的准则对会计差错的规定进行了修订。对会计差错做出了更严格的定义和规范,在此背景下研究重大前期差错更有重要的意义。论文首先概述了会计差错的最新企业会计准则方面的规定,即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的内容规定,从会计制度框架下,对会计差错及其更正的理论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会计差错及其更正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最后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主观故意会计差错的表现形式,在综合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差错进行不当盈余管理的防范对策及建议。
贾爽[5](2013)在《上市公司会计差错与审计风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不仅反映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且还是投资者作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会计差错的发生说明前期财务报告出现了错报。不管是客观无意还是主观刻意,会计差错的出现都反映了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低下。注册会计师作为外部审计机构在提高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充分性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完善和提高公司治理效率方面也发挥出了积极的效果。当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告体系不受信任时,说明公司的内部控制有效性不再可靠,潜在的风险较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也相应增加。本文首先总结了国内外对会计差错的相关研究现状;然后分别对会计差错和审计风险进行理论阐述;接着对会计差错与审计风险的关系进行分析,会计差错反映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管理层盈余管理现象严重,财务报告信任度降低,财务报告存在重大错报的风险较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较高。本文以2010-2012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发布会计差错更正公告的公司进行研究,以检验上市公司会计差错与审计风险的相关关系。首先对审计风险进行量化,即用被处罚和异常审计收费作为审计风险的替代变量,进行SPSS统计回归。结果显示,会计差错与审计风险确实存在相关关系,且涉及营业利润和非经常性损益的会计差错与审计风险存在相关关系;涉及关联交易的会计差错与审计风险的相关关系不明显。最后,本文从注册会计师角度提出了关注会计差错更正报告,通过会计差错查找审计线索以降低审计风险的建议,即加强对会计差错更正报告中敏感项目的审计,如涉及营业利润、关联交易和非经常性损益的会计差错,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秦焕霞[6](2011)在《基于CREAM追溯法的上市公司会计差错人因失误分析》文中指出近几年,沪深交易所网站发布的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表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铺天盖地,公告中调整事项日益增多,对投资者和债权人造成了极大的困扰,甚至使他们对财务报表系统逐渐失去了信心,这种现象一方面反映出我国会计信息披露规范性不足,公司内部控制和监管体系的不完善,另一方面也对我国职业审计界的工作质量提出质疑,因此有必要对会计差错的相关问题进行详细研究和讨论。通过对大量国内外文献的查阅,发现现在所有研究都是针对恶意差错而言的,对无意差错没有任何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关注企业企图利用盈余差错提高利润等方面,忽略了会计人员、审计人员作为社会人,在不同的环境,技术等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可能会造成人因失误,因此本文就从会计工作中的人因失误这一领域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将会计人员,工作环境和电脑视为一个系统,首先利用人-机工程的原理,采用第二代人因失误方法—CREAM追溯法,对造成会计差错的人因失误从会计人员个人因素,个体技能因素,组织环境因素三方面来进行根原因分析。由于CREAM追溯法是工学中一种定性的研究方法,首次用于会计学的研究中,所以为了证实其三分法在会计领域中的适用性,本文进行了实证研究。选取2007-2010年沪深交易所发生过会计差错更正的3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其内部会计人员进行了调查。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会计人员心理及生理因素,个体技能因素,组织环境因素与会计差错发生的频数,严重程度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会计人员心理及生理因素,个体技能因素,组织环境因素是造成会计差错的人因失误,并且得到以下结果:(1)会计人员心理及生理因素与会计差错发生的频数,严重程度呈负相关;(2)个体技能因素与会计差错发生的频数,严重程度呈负相关;(3)组织环境因素与会计差错发生的频数,严重程度呈负相关。最后本文针对CREAM追溯法所研究的发生会计差错的人因失误原因在审计监管,会计制度建设,公司内部控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于洁[7](2011)在《上市公司披露补充更正公告的相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证券市场在我国发展已有二十多年了,在各种利益的驱使下,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屡见不鲜,而且公司做假的手段也越来越高明。会计报表差错更正及重述被上市公司反复利用,使其报表信息可信度大打折扣。研究表明,这些年来以“报表重大差错更正”为借口而追溯调整的上市公司数量呈急剧上升态势,统计在2007年年报中对会计差错重述进行披露的上市公司就多达130多家,占了200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9%多。文章第一章导论中论述了研究的意义,会计信息在内容上和获取时间上不对称,使得通过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来间接获得该公司资本价值信息的投资者处于劣势’。因为投资者经常会根据报表反映的利润来判断上市公司的业绩,为了达到获得资本市场上的收益,实现企业的融资目标或者ST公司避免退市等目标,操纵会计利润成为了经理人员的常用手段。因此,作者认为有必要就会计差错的发生和更正行为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第二章阐述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意义,并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补充更正公告披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主要围绕企业被动披露信息,监管部门无法进行有效监督,独立第三方的注册会计师难以保持其独立性。第三章中对作者国内外会计差错变更的相关研究做了文献综述,可以看出对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补充更正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主要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更正和补充公告的动机——盈余管理、利润操纵做了详细探讨。但只有少部分观点从经理层平滑利润等角度出发考虑,可见对动机的分析不够全面和细致,比如,从委托代理理论方面没有进行更系统地阐述。而且对于发布报表补丁的公司特征分析的也不够深入,不利于进一步分析上市公司报表补充更正的动机。另外,对上市公司报表补充更正的实证分析也没有细致分析其实证结果,没有对上市公司报表补充更正的效果进行深入探讨。为了更加完善上市公司报表补充更正的研究,第四章主要叙述了运用的研究方法和选取的数据,第五章的描述性统计及实证分析中对采集的数据做了更加深入的分类和比较。论文样本期间涵盖2004到2008年五年(是以披露的会计差错时间计算),样本企业为在深沪两市A股上市,并发布年度报告补充更正公告的企业。文章结论及预期贡献有以下几点:(1)更加细分了进行报表差错更正的企业特点、行业背景,描述性统计发现:①从披露了报表补充更正的时间来看,2005、2006和2007年更正和补充的公告呈上升趋势,其中2007年最多,可能是企业年报编制公布的时间是第二年的4月1日前,而且在披露过程中绝大部分企业都倾向于尽可能的推迟信息披露的时间,因此07年的年报受新会计准则的影响,追溯调整,所以数量多。②披露公告的企业上市时间一般都比较长,基本在6年以上,说明更多的企业是在逐渐熟悉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则之后,为了企业的利益而进行的信息披露规划。③从披露公告企业的行业属性来看,制造业行业的披露占绝大比重,相反,统计中发现在披露公告的企业中公共事业类型企业最少。说明了制造行业本身涉及范围广,企业数量多,规模大小不定,因此在监管上存在难度;同时正因为制造业本身和其他行业联系密切,交易频繁,所以更有通过信息披露取得资本市场利益的动机。相反,统计中发现在披露公告的企业中公共事业类型企业最少,可能是在资本市场中该类型企业本身少,而且由于行业的性质使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减少。④对于不同的样本发生错报的会计科目不同,我们将样本进一步分类为收入类、费用类、投资收益类、漏税类等,在我国收入类、费用类的会计差错更为普遍,因为这两类会计科目数量多,涉及金额大,可以满足企业“盈余管理”的需要,因此在总体样本中占了60%之多。(2)对上市公司公告更正披露信息的性质做了更细的分类,有助于投资人更好的提取其中信息含量,分析可以看出:①作为披露的好消息的公司,公司股价的差额收益率会基本维持在正值;②主动披露的虽然为坏消息,但从中并不能明显看出公司有盈余管理动机的,其收益曲线和披露好消息的收益曲线类似。③相反,企业为进行盈余管理而进行的会计报表重述和因为受到证监会或税务部门处罚、责令改正的重述所形成的超额收益有大致相同的变动趋势,即如果企业的公告是由于证监会的处罚或税务财政等相关部门检查发现企业存在偷漏税、会计报表信息造假而强制更正的情形,则会给公众反应出企业不诚信,管理层没有尽职,董事会也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的作用的信号。因此对于此类的信息,资本市场则会给予强烈的负面反应。(3)文章验证了会计报表重述或差错更正和资本市场收益变化的密切关联,证实了会计差错及其更正行为动机的有效性,并且说明了“报表补丁”和超额收益的关系。综上研究发现,论文在第六章提出了改善措施,认为只有明确以上这些问题,才有可能让投资者在证券市场用更加理性的头脑进行分析,真正地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改善措施包括提高证券市场监管的合理性、发挥注册会计师及中介的作用、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等。
董美艳,王仁山[8](2009)在《会计差错的更正技巧》文中提出会计差错是指在会计核算时,由于计量、确认、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财会人员若不及时、准确地更正,不仅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而且可能误导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信息使用者作出错误的决策或判断。
王庆山[9](2009)在《浅议会计差错及更正与利润操纵》文中指出为了避免连续亏损、实现扭亏为盈、保持再融资资格,发生会计差错而如不立即更正,容易对会计报表使用者产生误导,严重干扰证券市场的秩序。
徐丹[10](2009)在《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差错更正动因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现有会计法规没有对会计差错的更正时间作出强制性规定,默认为发现差错时更正。因此,上市公司往往是发生了会计差错不立即更正,一拖再拖,或是出于其它目的在需要更正时更正。上市公司的这一行为,违背了财务报告的及时性、客观性原则,使会计报表使用者获得的信息失真,容易对报表使用者产生误导。如果不及时制止,就会严重干扰证券市场的秩序。因此,本文将对促使上市公司立即更正会计差错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首先概述了会计差错及其更正的相关规定和理论基础,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差错更正的现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不立即更正会计差错的现象十分普遍,然后选取了2004-2006年披露了会计差错更正的深沪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均值检验和Logistic回归方法考察了上市公司立即更正会计差错的动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证监会的检查、其他外部监管、管理层变更、收益质量与会计差错的立即更正正相关,损益影响程度与会计差错立即更正负相关,而事务所的变更假设未能通过显着性检验。针对以上实证研究结果,论文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具体来讲,本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绪论”。首先,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差错更正的现状以及立即更正动因的研究,不仅在理论研究上有利于丰富我国的实证会计理论和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而且在现实意义上能督促上市公司及时更正前期差错,加强对上市公司监管,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保护广大投资者,弥补制度缺陷,从而促进资本市场的良性运转。其次,文献综述。国内目前对于前期差错及其更正的实证研究普遍存在样本范围不够广、数据缺乏适时性以及缺乏针对实证结果的对策建议等问题。国外学者在前期差错及其更正实证研究领域起步较早,角度广泛,取得的成果也较丰富,给我国的前期差错及其更正实证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借鉴。第二章“会计差错及其更正的有关规定”。本章分别从会计差错的概念定义、审计标准、国外和我国会计差错更正的专业性标准以及会计差错的其他政策性规定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三章“会计差错及其更正的相关理论基础”。首先,舞弊审计理论。揭示被审计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存在的重大舞弊,既是审计师的神圣职责,也是被审计公司广大投资者的基本要求。将舞弊审计的理论套换在差错审计上来,并且由该理论想到了会计师事务所变更能否成为促使上市公司立即更正会计差错的重要因素。其次,契约动因理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结合体,代理人即管理层或会努力经营以提升自己的业绩,或会采取舞弊手段粉饰报表,以求在股东那得到高额的回报。当无法通过努力经营提升业绩获得回报时,多半会采取舞弊手段。基于此,在对上市公司会计差错立即更正的动因研究时,本文考虑了高管人员变更、控股股东变更、差错的损益影响程度等因素。随后,公司治理理论。公司治理是为了解决现代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问题的一系列制度安排,财务报告作为这些制度安排下的信息披露载体,显然与公司治理息息相关。因此,探寻财务重述(即:会计差错更正)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以期达到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加强公司内部控制机制的目的,从而为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以及避免财务重述打下坚实的基础。第四章“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差错更正的现状及主要问题”。首先,总览会计差错更正的现状,对我国2004-2006年的会计差错更正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虽然上市公司进行会计差错立即更正的“自觉性”在提高,上市公司发生会计差错不立即更正的现象在下降,但不立即更正的现象仍然十分突出,会计差错更正的现象普遍存在。其次,分析上市公司披露的差错更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方面,很多上市公司在披露会计差错更正时表述含混不清,不能起到有效传递重要信息的作用。另一方面,上市公司通常采用混淆会计估计、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以及将以前年度中异常经营状况、无法再掩饰的造假行为以重大会计差错的形式进行处理等手段来操纵会计差错的发生及更正。第五章“上市公司会计差错更正动因的实证分析”。本文选取了2004—2006年披露了会计差错更正的深沪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在两个层面上采用三种研究方法对上述假设及变量进行检验分析上市公司立即更正会计差错的动因。其中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单变量检验,其中包括各自变量在两组样本之间的均值差异检验和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检验;第二个层面是包括所有自变量和因变量在内的多变量检验。三种研究方法是指均值检验,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检验和logistic回归检验。第六章“本文结论、对策和建议”。首先,通过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差错更正的现状以及实证研究结果,得出研究结论,第一,事务所变更对促使上市公司立即更正会计差错不产生显着性影响;第二,来自外部监管部门的监管是促使上市公司立即更正会计差错的主要因素,如证监会的检查、税务局的稽查、审计局的审计等;第三,会计差错更正对损益的影响程度越大,会计差错立即更正的可能性越小;第四,若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发生变更,其会计差错被要求立即更正的可能性会更大;第五,收益质量好的公司立即更正差错的可能性更大。其次,对策与建议。促使上市公司立即更正会计差错以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披露信息披露质量应主要从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加强证监会的监管、其他外部监管部门的督促以及强化注册会计师的舞弊审计责任三个方面入手。第七章“研究的局限性”。一方面,由于证监会仅要求上市公司以临时公告的形式披露会计差错更正信息,而未对其相应格式做出规定。因此,部分上市公司所发布的会计差错更正报告具有一定的不规范性,对于某些信息并未进行十分明晰的披露。针对这一情况,本人在对更正报告进行解读时,将不可避免的加入一些自身主观的判断,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本文的结论。另一方面,本文以审计舞弊、契约动因和公司治理三大理论作为本文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并在此理论基础上提出事务所变更、证监会检查、其他外部监管、损益影响程度、管理层变更和收益质量共六个假设来进行分析,但是限于自身经验不足,可能还存在着笔者未考虑到的成因。对于找到的原因,笔者的建议也是针对大体而言,还不够具体和完善。本文的贡献与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选题内容方面。国内目前对于前期差错及其更正的研究大多数还停留在概念、形式上,虽然对将前期差错及其更正和盈余管理动机结合在一起的实证研究日趋增多,但是普遍存在样本范围不够广、动因假设不够全面以及没有针对实证结果的对策建议等问题。因而,本文从“动因”视角,选取2004-2006年所有进行了会计差错更正的A股上市公司(包括同时发行B股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并在“三大理论基础”上提出“六大假设”,最后针对现状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提出“三大对策”,不仅能够较为有效地提高研究的全面性、适用性和新鲜度,而且丰富了“会计差错更正”问题研究视野。第二,研究方法方面。本文采用了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出“三大理论基础”(审计舞弊、契约动因和公司治理)、“两个层面”(单变量和多变量)以及“三种检验方法”(均值检验,皮尔逊相关性检验和logistic回归检验),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三大对策”。
二、会计差错及其更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会计差错及其更正(论文提纲范文)
(2)浅谈会计差错及会计差错更正(论文提纲范文)
1 会计差错产生原因及对会计差错更正的理解 |
2 会计差错类别 |
2.1 会计差错的时间概念。 |
2.2 会计差错产生的程序。 |
2.3 会计差错涉及的会计科目。 |
2.4 会计差错重要性。 |
3 会计差错的更正处理 |
3.1 会计差错处理原则。 |
3.2 会计差错的更正处理思路。 |
3.3 会计差错更正处理。 |
4 结束语 |
(3)论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操纵利润的动因及治理(论文提纲范文)
一、绪论 |
(一) 研究背景 |
(二) 前期差错更正财务核算的相关理论 |
二、利用不当会计政策、不当会计估计变更的动因 |
(一) 获取上市资格 |
(二) 扭亏为盈 |
(三) 避免连续亏损 |
(四) 促进业绩增长 |
三、利用不当会计政策、不当会计估计变更的形式 |
(一) 会计政策使用错误 |
(二) 会计估计错误 |
四、对利用不当会计政策、不当会计估计变更的治理对策 |
(一) 改进会计差错的处理方法 |
(二) 加强外部审计 |
(三) 优化治理结构加强外部监管 |
1. 培养战略投资者, 强化资本市场的竞争 |
2. 给予管理者相应的股份 |
五、结论 |
(5)上市公司会计差错与审计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会计差错和审计风险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1.2.3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述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之处 |
1.3.1 研究内容及框架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会计差错与审计风险概述 |
2.1 会计差错概述 |
2.1.1 会计差错概念和发生原因 |
2.1.2 会计差错的更正原则 |
2.2 审计风险概述 |
2.2.1 审计风险的涵义及特性 |
2.2.2 审计风险的成因 |
2.2.3 审计风险衡量 |
第三章 会计差错与审计风险关系分析 |
3.1 会计差错对审计风险的反映 |
3.1.1 会计差错的盈余管理动机增加审计风险 |
3.1.2 会计差错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增加审计风险 |
3.1.3 “重大会计差错”公司审计失败案例 |
3.2 不同类型会计差错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
3.2.1 涉及营业利润的会计差错 |
3.2.2 涉及关联方交易的会计差错 |
3.2.3 涉及非经常性损益的会计差错 |
第四章 实证研究 |
4.1 会计差错与审计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
4.1.1 研究假设 |
4.1.2 研究模型与变量定义 |
4.1.3 样本选取与样本描述性统计 |
4.1.4 实证结果分析 |
4.2 会计差错与异常审计收费的相关性研究 |
4.2.1 研究假设 |
4.2.2 研究模型与变量定义 |
4.2.3 样本选取与样本描述性统计 |
4.2.4 实证结果分析 |
第五章 关注会计差错降低审计风险的建议 |
5.1 关注涉及营业利润的会计差错 |
5.2 关注涉及关联交易的会计差错 |
5.3 关注涉及非经常性损益的会计差错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6)基于CREAM追溯法的上市公司会计差错人因失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言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国内研究现状 |
1.4 主要研究目标及内容 |
1.5 研究方法及思路 |
1.6 本文创新点 |
2 会计差错及人因失误 |
2.1 会计差错的相关制度规定 |
2.2 会计差错及其更正所带来的影响 |
2.3 会计差错的原因分析 |
2.4 人因失误概述 |
2.5 会计系统中人的认知模式 |
2.6 本章小结 |
3 基于 CREAM 追溯法的会计差错人因失误模式及其因素分析 |
3.1 CREAM 追溯法的介绍 |
3.2 会计系统中人的失误模式分析 |
3.3 基于CREAM 追溯法的会计系统中人-机-组织环境因素分析 |
3.4 基于CREAM 追溯法的后果-前因表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会计差错人因失误的实证研究 |
4.1 研究假设 |
4.2 样本的选取 |
4.3 调查问卷的设计 |
4.4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
4.5 数据预处理 |
4.6 三个因子与会计差错发生的线性回归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5 减少会计人因失误的措施 |
5.1 完善会计制度建设,规范会计行为 |
5.2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
5.3 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提高工作效率 |
5.4 加强审计市场监管,保持审计独立性 |
5.5 完善企业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
5.6 制定合理的惩罚措施,强化会计行为合法性 |
6 结论展望和局限性 |
6.1 结论及展望 |
6.2 本文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致谢 |
(7)上市公司披露补充更正公告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2 研究步骤 |
1.3 研究方法 |
2. 上市公司报表补丁信息披露综述 |
2.1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意义 |
2.2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发展 |
2.3 我国企业补充更正公告披露的发展及问题 |
3 国内外研究的文献综述 |
3.1 国外研究综述 |
3.2 国内研究综述 |
4. 研究设计 |
4.1 研究视角的确定 |
4.2 研究对象的分类 |
4.3 研究方法——事件研究 |
4.4 样本数据的选取和处理 |
5 描述统计与实证分析 |
5.1 年报补充更正公告披露的描述性统计 |
5.2 补充更正公告披露统计的相关分析 |
5.3 目标企业的审计报告分析 |
5.4 补充更正公告披露的市场反应及分析 |
6. 基于分析结果的相关建议 |
6.1 提高证券市场监管的合理性 |
6.2 充分发挥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作用 |
6.3 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及公司治理机制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9)浅议会计差错及更正与利润操纵(论文提纲范文)
一、会计差错定义和处理方法 |
(一) 会计差错分为本期差错和前期差错 |
(二) 前期会计差错处理方法 |
二、会计差错及其更正形成的原因及动机 |
(一)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复杂性和有效性 |
(二) 上市公司内部操纵利润的内在机理分析 |
(三) 上市公司外部环境对会计差错产生的影响 |
1、股票发行和上市动机。 |
2、运用更正会计差错操纵利润的效益和成本。 |
3、信息披露监管法律体系不健全。 |
三、利用更正会计差错操纵会计利润的有关问题 |
(一) 避免连续亏损 |
(二) 实现扭亏为盈 |
(三) 保持再融资资格 |
四、防范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的对策及建议 |
(10)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差错更正动因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1.1.1 选题的理论价值 |
1.1.2 选题的现实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思路 |
2. 会计差错及其更正的有关规定 |
2.1 会计差错的概念定义及其鉴别标准 |
2.2 与会计差错有关的审计标准 |
2.3 会计差错更正的专业性标准 |
2.3.1 国际会计差错更正的专业性标准 |
2.3.2 我国会计差错更正的专业性标准 |
2.4 会计差错更正的其他政策性规定 |
3. 会计差错及其更正的相关理论基础 |
3.1 舞弊审计理论 |
3.1.1 舞弊与财务报表舞弊 |
3.1.2 引发舞弊的成因 |
3.1.3 舞弊审计的涵义 |
3.2 契约动因理论 |
3.2.1 契约理论的阐释 |
3.2.2 会计信息在企业契约中的作用 |
3.2.3 审计在监督契约过程中的作用 |
3.3 公司治理理论 |
3.3.1 公司治理理论的阐释 |
3.3.2 公司治理结构的组成 |
3.3.3 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功能 |
4.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差错更正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
4.1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差错更正现状 |
4.2 主要问题 |
5. 上市公司会计差错更正动因的实证分析 |
5.1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
5.1.1 样本选取 |
5.1.2 数据来源 |
5.2 实证研究假设 |
5.2.1 事务所变更假设 |
5.2.2 证监会检查假设 |
5.2.3 其他外部监管假设 |
5.2.4 损益影响程度假设 |
5.2.5 管理层变更假设 |
5.2.6 收益质量假设 |
5.3 研究变量的定义及数学模型 |
5.3.1 研究变量的定义 |
5.3.2 实证研究方法 |
5.3.3 研究模型 |
5.4 实证分析 |
5.4.1 单变量分析 |
5.4.2 多变量分析 |
5.5 小结 |
6. 结论与对策建议 |
6.1 本文结论 |
6.2 对策建议 |
7. 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四、会计差错及其更正(论文参考文献)
- [1]上市公司恶意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研究 ——基于ST索菱案例分析[D]. 冯怡雯. 华东政法大学, 2021
- [2]浅谈会计差错及会计差错更正[J]. 王余峰.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24)
- [3]论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操纵利润的动因及治理[J]. 范婧. 国际商务财会, 2014(09)
- [4]上市公司会计差错的问题研究[J]. 闫宇. 现代经济信息, 2014(12)
- [5]上市公司会计差错与审计风险研究[D]. 贾爽. 沈阳工业大学, 2013(02)
- [6]基于CREAM追溯法的上市公司会计差错人因失误分析[D]. 秦焕霞. 南华大学, 2011(11)
- [7]上市公司披露补充更正公告的相关研究[D]. 于洁. 西南财经大学, 2011(05)
- [8]会计差错的更正技巧[J]. 董美艳,王仁山. 农村财务会计, 2009(12)
- [9]浅议会计差错及更正与利润操纵[J]. 王庆山. 现代商业, 2009(21)
- [10]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差错更正动因的实证分析[D]. 徐丹. 西南财经大学, 2009(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