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大衣高血压30例分析及家庭保健指导

白大衣高血压30例分析及家庭保健指导

一、白大衣性高血压30例分析及家庭保健指导(论文文献综述)

郭莎莎[1](2021)在《清肝解郁汤治疗肝火亢盛型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状态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清肝解郁汤治疗肝火亢盛型原发性高血压病伴焦虑状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来自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符合本课题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将合格受试者等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规格:每片5 mg),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肝解郁汤治疗。疗程:4周。观察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24小时动态血压昼夜节律、中医临床证候、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安全指标等数据。并对取得的研究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降压疗效:治疗后两组之间收缩压、舒张压、24小时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有显着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93%)明显高于对照组(70%)。2.中医证候:治疗后两组之间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有显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60%)。3.HAMA评分:治疗后两组之间HAMA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有显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93%)高于对照组(67%)。4.安全性指标疗效:治疗前后,两组肝肾功能等相关指标未见明显异常改变,在本课题研究期间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清肝解郁汤能改善肝火亢盛型高血压伴焦虑状态患者的血压水平,降低患者的HAMA评分,缓解焦虑症状及中医临床症状,在临床使用中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张旭[2](2021)在《诊室血压达标的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课题旨在探究诊室血压达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变化与高血压介导的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进一步明确诊室血压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应积极行动态血压监测以减轻靶器官损害的重要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血压科2015年1月—2020年5月诊室血压已经达标的高血压病人,符合入选及排除标准共347例,依据ABPM(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动态血压监测)是否达标,分为ABPM达标组和ABPM未达标组。收集两组病人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用药方案等一般资料;同时收集心脏超声、动态心电图、颈动脉超声、脉搏波传导速度、踝臂指数、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UACR(Urinary albumin-creatinin ration,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BPM等观察指标。并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于一般资料的两组间差异性比较,首先进行数据正态性检验。采用卡方检验对性别、用药方案、血压变异性、颈动脉超声、心律失常、心脏几何构型进行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t检验对年龄、身高、体重、血生化指标等一般资料、动态血压值、心脏超声、脉搏波传导速度、踝臂指数、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UACR等相关指标进行两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BPM未达标是否为高血压介导的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采用线性回归分析ABPM未达标是否为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大的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ABPM与心率变异性及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347例患者,其中ABPM达标组:148人;ABPM未达标组:199人。ABPM达标组病人的平均年龄:62±12.49岁,其中男性病人66例;ABPM未达标组病人的平均年龄:58±13.80岁,其中男性病人124例。高血压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占比、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ABPM未达标组较ABPM达标组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PM未达标组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较ABPM达标组明显偏低(P<0.05)。两组在联合用药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ARB使用率方面,ABPM未达标组使用率明显高于ABPM达标组(P<0.05)。2.ABPM未达标组各时间段内动态血压值、昼夜节律及曲线类型异常的比例方面均明显高于ABPM未达标组(P<0.05),但在晨峰现象的发生率中ABPM未达标组较ABPM达标组明显偏低(P<0.05)。3.ABPM未达标组与ABPM达标组相比,室间隔厚度、左房内径、左室后壁厚度明显增大(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BPM未达标是左房内径的危险因素(OR:1.755,95%CI:1.141—2.701,P=0.011),ABPM未达标是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的独立危险因素(OR:2.737,95%CI:1.470—5.096,P=0.002;OR:3.597,95%CI:1.136—11.394,P=0.030)。4.ABPM未达标组较ABPM达标组相比PWV明显增大(P<0.05),但在ABI、FMD、颈动脉内膜增厚及狭窄斑块形成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发现,ABPM未达标是PWV(左侧、右侧)的危险因素(B系数及P值分别为:B系数=98.313,P=0.005;B系数=86.239,P=0.006)。5.ABPM未达标组较ABPM达标组在UACR方面明显升高(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BPM未达标是UACR的独立危险因素(OR:4.131,95%CI:1.845—9.252,P=0.001)。6.两组在最快心率及心律失常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ABPM未达标组的平均心率及最慢心率均大于ABPM达标组(P<0.05),ABPM未达标组中SDNN(Standard Diviation of NN intervals,全部窦性心搏NN间期的标准差)、SDANN(Standard Diviation Average of NN intervals,全部窦性心搏NN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明显低于ABPM达标组(P<0.05)。7.将ABPM各时间段血压均值与靶器官损害观察指标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靶器官的损害程度与夜间收缩压的相关性最大,且呈正相关。8.对血压变异性及靶器官损害指标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的损害密切相关。9.将ABPM指标与心率变异性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各时间段内的SBP均值及夜间SBP下降百分比与心率变异性密切相关(P<0.05),而舒张压与之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诊室血压达标而24小时ABPM未达标高血压患者较诊室血压及24小时ABPM均达标患者高血压介导的靶器官损害明显加重,ABPM未达标是高血压介导的靶器官损害的独立的危险因素。2.24小时ABPM中,夜间SBP不达标与高血压介导的靶器官损害呈显着正相关。3.与诊室血压相比,24小时ABPM能更准确反映血压达标情况从而指导降压治疗,对预防和逆转高血压介导的靶器官及自主神经功能损害具有更大价值。4.对于诊室血压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应积极行24小时ABPM,评估患者是否24小时血压均达标,筛查出ABPM未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并给予降压治疗调整,进一步降低高血压介导的靶器官损害及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闫冰青[3](2020)在《子痫前期孕妇血尿PLGF、sFlt-1的表达的水平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孕妇血尿中胎盘生长因子(PLGF)及可溶性酪氨酸激酶1(sFlt-1)的表达水平与子痫前期发病之间的关系,为临床预判子痫前期的发生提供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06月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产前检查的孕2834周的60名正常妊娠孕妇和住院分娩的孕2834周的60名子痫前期孕妇的临床资料,将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子痫前期孕妇作为研究组,根据诊断标准将研究组分为子痫前期组(35名)和重度子痫前期组(25名),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患者的血清及尿液中PLGF及sFlt-1的水平。结果(1)一般资料:三组患者的年龄、孕周、孕次、产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2)研究组血清PLGF、sFlt-1、sFlt-1/PLGF比值平均值是[26.70(31.80)]pg/ml、[423.50(655.63)]pg/ml、[13.320(145.090)];尿液PLGF、sFlt-1、sFlt-1/PLGF比值平均值分别是[30.00(15.98)]pg/ml、(235.85±33.95)pg/ml、[7.330(9.16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3)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PLGF、sFlt-1、sFlt-1/PLGF比值平均值分别是(5.85±2.83)pg/ml、(1065.88±150.42)pg/ml、[162.990(103.850)];尿液PLGF、sFlt-1、sFlt-1/PLGF比值平均值分别是(16.83±4.07)pg/ml、(263.74±27.49)pg/ml、(16.582±4.392);与子痫前期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4)研究组血清PLGF水平与尿液相比,P=0.609>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sFlt-1水平与sFlt-1/PLGF比值平均值均高于尿液,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研究发现正常妊娠组、子痫前期组与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清、尿液中PLGF和sFlt-1的表达水平及sFlt-1/PLGF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GF表达水平在子痫前期患者体内低于正常妊娠孕妇,sFlt-1水平及sFlt-1/PLGF比值高于正常妊娠孕妇,有显着差异,进一步表明子痫前期的发生与发展可能与该类因子的表达失衡有关,PLGF、sFlt-1及sFlt-1/PLGF比值可望作为妊娠早中期评估孕妇子痫前期发生的指标。

蔡鹏[4](2020)在《甲状腺功能与白大衣性、隐匿性及持续性高血压的关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甲状腺功能与高血压之间存在紧密而复杂的联系,显性甲状腺功能亢进与甲状腺功能减退均可导致血压升高,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及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是否能够引起血压升高,虽几经临床研究探索,但仍存在争议。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高发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且具有较明确的心血管损伤作用,其与机体血压间的关联的研究意义尤为重要。而在甲功正常的人群中,甲状腺功能指标与血压水平间也可能存在关联。曾有荟萃分析结果提示促甲状腺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与收缩压、舒张压升高相关,但其荟萃分析结果具有较高的异质性无法解释。近期多项大型临床研究结果提示与高血压相关的为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而并非TSH。这也使得甲功正常人群中甲状腺功能指标与机体血压间的关联也存在争议。而实际上,上述结果均仅建立在诊室内血压的研究基础上,而单依靠诊室内血压可能并不能充分的反映甲状腺功能与血压状态间的真实关联。随着动态血压监测及家庭自测血压的逐渐普及,医学界发现诊室内血压与诊室外血压存在不一致性。联合诊室内血压与诊室外血压可以将机体血压划分为4种血压亚型,分别为正常血压(Normotension,NT)、单独诊室内血压升高的白大衣高血压(White-coat hypertension,WCH)、单独诊室外血压升高的隐匿性高血压(Masked hypertension,MHT)及诊室内外血压均升高的持续性高血压(Sustained hypertension,SHT)。而WCH等高血压亚型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清晰。本次研究则突破诊室内血压层面,进一步联合24小时动态血压,划分WCH、MHT及SHT后,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与WCH等高血压亚型间的关联,并分析甲功正常人群中WCH、MHT及SHT各自的甲状腺功能特点。希望可借此更全面地了解甲状腺功能与机体血压间的关联,并尝试解释既往诊室内血压层面上甲状腺功能与机体血压间的研究争议。第一部分研究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与WCH、MHT及SHT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为横断面观察性研究。自2017年12月至2019年11月共有3078名成年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参与者均已完成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继续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参与者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患病史、用药史情况进行了解,实地测量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诊室内测量参与者上臂肱动脉血压及听诊心率,取非同日3次血压及心率平均值记录为诊室内血压和诊室内心率测量结果。对参与者血脂、空腹血糖、肝功、肾功及甲状腺功能指标TSH、FT3、FT4进行检测。详细了解参与者病史及检查检验结果后,按照排除标准,剔除降压药物及影响甲功药物应用者1354例,先心病、心肌病及中度以上心瓣膜病患者29例,继发性高血压者17例,肝肾功能不全者65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以外的甲功异常者182例。共纳入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组(S-HYPO组)104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组(ET组)1327例,样本总体年龄61.9±11.7岁,男性736例,女性695例。参照欧洲高血压实践指南2014版标准结合诊室内血压及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在参与者中划分NT、WCH、MHT及SHT。采用SPSS 22.0软件对S-HYPO组与ET组间WCH等高血压亚型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1.S-HYPO组TSH浓度明显高于ET组,而其FT3及FT4浓度则低于ET组(P<0.001,P=0.002,P<0.001)。2.S-HYPO组与ET组相较未发现诊室内收缩压及舒张压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S-HYPO组日间收缩压平均值、夜间收缩压平均值、夜间舒张压平均值、24-h收缩压平均值及24-h舒张压平均值均明显高于ET组(P=0.048,P=0.002,P=0.007,P=0.014,P=0.046)。3.列联表分析结果提示S-HYPO组与ET组间NT、WCH、MHT及SHT总体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2=14.625,P=0.002)。采用Bonferroni法调整P值后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MHT与NT组间及SHT与NT组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及甲状腺功能正常者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高脂血症混杂因素后,仍提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是MHT及SHT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97,95%CI:1.298-3.719,P=0.003;OR=2.232,95%CI:1.290-3.863,P=0.004)。研究结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与MHT及SHT发生相关,而与WCH无关。第二部分研究目的:探索甲功正常人群中TSH、FT3、FT4与诊室内外血压关联是否一致,分析甲功正常人群中WCH、MHT及SHT各自的甲功特点。研究方法:纳入第一部分中的甲功正常参与者,共1327例,平均年龄61.6岁,其中男性700例,女性627例。参照欧洲高血压实践指南(2014版)划分组别,SHT为诊室内血压与动态血压均升高组;WCH为诊室内血压升高而动态血压正常组;MHT为诊室内血压正常而动态血压升高组;NT组为诊室内血压与动态血压均正常组,并且将NT组与MHT组合并称为诊室内血压正常组(NT+MHT组),WCH组与SHT组合并称为诊室内血压升高组(WCH+SHT组),NT组与WCH组合并为动态血压正常组(NT+WCH组)、MHT组与SHT组合并为动态血压升高组(MHT+SHT组)。共计WCH+SHT组489例,NT+MHT组838例,MHT+SHT组598例,NT+WCH组729例,NT组544例,WCH组185例,MHT组294例及SHT组304例参与本章节研究。采用SPSS 22.0软件对组间TSH、FT3及FT4浓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1.WCH+SHT组FT3、FT4浓度高于NT+MHT组(P<0.001,P=0.003),而TSH浓度不存在组间统计学差异(P=0.148)。MHT+SHT组则表现为TSH及FT3水平高于NT+WCH组(P=0.023,P=0.007),而FT4水平不存在组间统计学差异(P=0.975)。2.SHT组TSH浓度高于NT组及WCH组(P=0.011,P=0.018),FT3浓度高于NT组及MHT组(P<0.001,P=0.002)。3.WCH组FT4浓度显着高于NT组、MHT组及SHT组(P<0.001,P=0.002,P=0.001)。4.上述差异性结果均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高脂血症混杂因素,上述差异仍显着存在(P<0.05)。5.TSH在区分WCH及SHT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561(95%CI:0.508-0.614,P=0.023),FT4的曲线下面积为0.594(95%CI:0.542-0.646,P<0.001)研究结论:TSH、FT3、FT4与诊室内血压、动态血压关联不一致。SHT以TSH、FT3升高为临床特征,而WCH则表现为FT4升高。第三部分研究目的:第二部分结果提示TSH、FT4在WCH与SHT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但其鉴别WCH与SHT的区分度较差。因此,进一步尝试联合甲功外的其他指标建立WCH与SHT的鉴别诊断模型。研究方法:纳入甲功正常人群中诊室内血压升高者的临床信息建立WCH的鉴别诊断模型。共纳入WCH患者185例,SHT患者304例。使用RSTudio软件1.2.1335版,通过划分训练集和验证集、Lasso回归筛选变量、Logistic回归建模并绘制列线图,区分度及校准度检验等建立WCH的鉴别诊断模型。欧洲高血压实践指南指出应针对高血压1级患者进行动态血压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WCH,该方法视为高血压分级法。本模型则将非低危参与者(WCH患病风险≥30%)列为动态血压监测对象,相应方法视为鉴别诊断模型法。卡方检验比较高血压分级法与鉴别诊断模型法参与者参检率及WCH漏诊率的统计学差异。研究结果:1.参与者通过RStudio软件随机划分训练集及验证集,共获得训练集346例、验证集143例。训练集中WCH患者139例,SHT患者207例,验证集中WCH患者46例,SHT患者97例,组间WCH占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97)。2.Lasso回归及单因素Logistic回归共同确定参模变量。参模变量为单纯收缩性高血压(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ISH)、诊室内收缩压、诊室内舒张压、TSH、FT4及血肌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建模,并绘制列线图。3.鉴别诊断模型在训练集及验证集中的区分度比较接近(AUC=0.725,95%CI:0.671-0.778;AUC=0.692,95%CI:0.604-0.780)。校准度检验提示鉴别诊断模型在训练集及验证集中均具有良好的校准度(MAE=0.017,MSE=0.00038;MAE=0.023,MSE=0.00097)。4.高血压分级法参检率为75.7%,鉴别诊断模型法参检率为68.1%,鉴别诊断模型法可显着减少参检率(?2=6.926,P=0.008)。而高血压分级法WCH漏检率为14.1%;鉴别模型法漏检率为16.8%,两种方法间WCH漏诊率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2=0.518,P=0.471)。研究结论:甲功正常人群中可以建立稳定的WCH鉴别诊断模型,并且具有一定的区分度。

王雪宁[5](2020)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及心率变异性分析》文中提出背景高血压是当今世界上流行较为广泛、危害极其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在我国也是发病率很高的一种慢性疾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及危险因素,目前高血压人群中多数为原发性高血压,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是由于遗传和环境等多因素共同相互作用的结果。高血压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同样高血压也可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动脉粥样硬化过程,在其病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及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分析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临床诊断及病情评价中,能够指导临床医师制定出更加合理的降压方案,在疾病的预防及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动态血压值及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指标,分析探讨该类患者的动态血压及心率变异性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8年06月01日至2019年01月31日就诊于新乡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门诊、住院及健康体检患者169例,平均年龄为63.63±11.51岁,其中选取40名血压正常的健康体检患者,余129名均为患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患者。2.纳入标准:初诊高血压:在未服用降压药物的前提下,非同日于诊室测得3次血压,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90mmHg(1mmHg=0.1333kPa);已诊高血压:详细询问患者病史,若既往明确诊断高血压病,即使血压水平为<140/90mmHg,也同样诊断为高血压,以上被纳入的高血压患者均至少近5日未服用任何降压药物。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经详尽的病史询问和全面的体格检查,通过相关检验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冠状动脉造影等发现缺血证据或明确的冠状动脉狭窄,最终由临床专业医师确诊,纳入慢性稳定型冠心病患者。3.排除标准:诊室血压中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的高血压患者;有明确的继发性高血压病史或经肾功能、肾脏彩超、肾上腺CT或肾动脉造影等检验检查高度怀疑某些继发因素引起的血压升高;基础心律为非窦性心律,如患有房扑、房颤等;既往合并有糖尿病、脑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及严重的心功能不全等疾病病史;既往曾行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心脏支架植入术等心脏相关手术治疗;既往有甲状腺或垂体等影响心率的疾病病史;既往有明确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或恶性实体肿瘤病史;妊娠期女性或既往患有妊娠期高血压;长期患有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以及近期夜间睡眠质量差、失眠等;近3天有明显发热(体温≥37.3℃)及重症感染;近1周使用洋地黄类制剂、B族维生素等可能影响HRV的药物;近1月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脏急性突发事件。4.诊断标准:上述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符合《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17版)》[1];冠心病的诊断及分类标准符合《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2]。5.分组:根据上述标准将入选患者分为正常血压组、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组及原发性高血压合并CHD组,其中正常血压组记为A组(共40人),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组记为B组(共67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CHD组记为C组(共62人)。6.观察内容:入组患者均完善24小时动态心电血压监测(心电血压二合一记录器),收集白天(07:0022:00)平均血压、夜间(22:00次日07:00)平均血压、全天24小时平均血压、夜间血压下降率数据,观察24小时血压的形态,同时收集HRV的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Index、RMSSD值。结果1.各样本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B组、C组患者的白天平均收缩压(day-time mea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dm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ay-time mean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m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ight-time mea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nm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ight-time mean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nmDBP)、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hour mea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24hmSBP)、24小时平均舒张压(24-hour mean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24hmDBP)水平均高于A组,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血压水平仅dmDBP、nmSBP、nmDBP、24hmDBP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mSBP、24hmSBP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B组、C组患者的三种血压形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反杓型血压比例明显增高,与B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B组、C组患者的HRV的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Index、RMSSD测量值均低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上述指标测量值最低,与B组比较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4小时动态心电血压监测可以无创且有效地监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CHD患者的昼夜血压波动情况以及心率变异性。2.原发性高血压合并CHD患者的夜间血压明显高于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且反杓型血压形态比例升高,血压昼夜节律改变更加明显。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为主要特征,但当合并CHD时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情况更加显着。

涂燕玉[6](2019)在《远程健康管理对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清晨血压自我监测依从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远程健康管理对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清晨血压自我监测依从性的作用,以期提高患者清晨血压自我监测依从性及有效地控制其清晨血压水平。为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提供新的科学方法和途径。方法:第一部分调查研究。运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以及血压监测认知与依从性量表、高血压治疗态度与信念量表、高血压治疗依从性量表对南宁市西乡塘区北湖南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88名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基线调查,了解本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监测认知与依从性现状。第二部分干预研究。以第一部分研究对象中符合研究条件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随机抽样和分组,抽取符合条件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68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4名。对照组予社区常规护理,主要内容为常规指导患者每天使用自备的电子血压计自测清晨血压,每月门诊/电话/家庭随访一次,每月举行一次健康知识讲座。干预组在社区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远程健康管理,主要内容:(1)关联平台,即A223型臂式电子血压计与康康血压APP平台关联;(2)指导患者如何使用血压计,并督促其于每日清晨自测血压,测量后血压值会自动上传至APP平台;(3)每日登入APP平台,分析、记录研究对象血压测量情况,针对测量情况,通过电话或短信,给予个体化地提醒、建议和指导,每周对观察和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评估。干预前、干预1、2、3个月时对两组患者应用血压监测认知与依从性量表、高血压治疗态度与信念量表、高血压治疗依从性量表进行调查。干预结束后入户测量两组患者血压,并回收家庭自测血压登记表,最后进行效果评价。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监测认知与依从性水平较低。血压监测认知与依从性评分等级为“好”者分别仅占23.40%、21.63%。(2)治疗态度与信念等级为“差”者占74.11%,治疗依从性等级为“低”者占79.08%,其中在治疗依从性各维度中,血压监测维度的得分指标最低(32.13%)。(3)影响血压监测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是血压监测频率(OR分别为0.119、0.213)、血压计(OR=0.230)、高血压治疗态度与信念(OR=0.160)、高血压治疗依从性(OR=0.217)。(4)血压监测认知与依从性各维度得分、治疗态度与信念总分比较,干预组在干预第2、3月后,患者血压监测各维度得分、治疗态度与信念总分均较干预1个月时提高;干预2、3个月时,干预组血压监测各维度得分、治疗态度与信念总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清晨血压自我监测率、血压监测频率比较,干预第712周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高血压治疗依从性总分、各维度得分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血压监测、服药依从性”维度上差异显着(P<0.05)。血压值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监测认知和依从性水平较低,血压监测频率、血压计、高血压治疗态度、信念与治疗依从性是血压监测依从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加强患者自我血压监测管理。(2)与社区常规护理相比,远程健康管理能更好的提高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清晨血压监测认知,治疗态度与信念,提高清晨血压自我监测依从性,改善治疗依从性。(3)远程健康管理技术成熟、操作简便,值得在社区老年高血压及其他慢病管理中推广应用。

李毅[7](2018)在《负电场治疗仪辅助治疗难治性高血压(肝阳上亢型)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以现代物理静电疗法与传统穴位刺激疗法相结合为切入点,通过观察负电场治疗仪辅助治疗难治性高血压(肝阳上亢型)的临床疗效,评价负电场治疗仪辅助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疗效性与安全性,初步探讨负电场治疗仪影响血压的作用机制及其发展前景,为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打开新的局面。方法:按照课题研究纳入标准,选择60例四川省中医院心血管科从2017年8月至2018年2月明确诊断为难治性高血压(肝阳上亢型)且血压控制尚未达标的住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30例。在合理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 po qd+缬沙坦氢氯噻嗪片92.5mg po qd+富马酸比索洛尔片2.5mg po qd);治疗组在对照组相同西药的基础上联合负电场治疗仪(一天一次,一次60分钟)。此次临床观察周期均设置为2周。观察期间收集两组疗效性与安全性相关指标(症状、体征、相关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应用SPSS21.0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从而系统评价负电场治疗仪辅助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疗效性与安全性。结果:一、疗效性评价:1.对照组与治疗组在降低24小时平均血压、24小时收缩压最高值、血压晨峰程度、平均心率及改善临床症状等方面均有一定疗效,自身前后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2.治疗组在降压幅度、降压总有效率及改善临床症状上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二、安全性评价:两组患者安全性检测相关指标在整个观察期间未见明显异常,未出现与药物及负电场治疗仪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评价为1级。结论:1.西药联合负电场治疗仪不仅能够有效降低难治性高血压(肝阳上亢型)患者的血压水平,而且能够明显的改善临床症状。2.负电场治疗仪无创、无严重毒副作用,在辅助药物控制血压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好。3.该仪器操作简单,患者接受度高,为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打开了新的局面,有进一步研究及临床推广的价值。

洪肖娟[8](2017)在《辨证归经取穴治疗1级原发性高血压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辨证归经取穴治疗1级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的临床疗效,为辨证归经取穴治疗1级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推广运用提供科学研究证据,并进一步验证“经穴效应具有特异性,循经特异性是经穴效应重要表现形式”的研究假说。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通过中央随机系统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28例1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辨证归经组、他经取穴组、非经非穴组和等待治疗组。辨证归经组选用太冲和人迎为基础穴,阴虚阳亢证(厥阴型)配以太溪和内关,痰湿壅盛证(阳明型)配以足三里和曲池;他经取穴治疗组选用风池、阴陵泉、血海和外关;非经非穴组选用课题组前期试验验证的4个非穴点;等待治疗组在试验过程中不进行针刺干预,将在试验结束后根据患者意愿接受18次免费针刺治疗。辨证归经组、他经取穴组及非经非穴组受试者接受每周3次,每次30分钟,共计6周18次的电针治疗。在入组0周、6周、9周、12周各进行一次评价,评价的主要结局指标为动态血压监测的患者24h平均收缩压和24h平均舒张压,次要结局指标包括日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血压负荷、血压昼夜节律等。结果:1、辨证归经组在入组6周、9周、12周时的24h平均收缩压及其改善值、日间收缩压及其改善值,入组6周、12周时的24h平均舒张压改善值、日间舒张压改善值、日间收缩压负荷,入组9周、12周时的脉压,以及入组12周时的夜间平均收缩压及其改善值与等待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辨证归经组在入组6周、9周、12周时的24h平均收缩压改善值,入组6周、12周时的24h平均收缩压,入组6周时的24h平均舒张压、日间平均收缩压及其改善值、日间收缩压负荷与非经非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辨证归经组在入组6周时的24h平均收缩压及其改善值、日间平均收缩压改善值、脉压与他经取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辨证归经组的降压效应从入组6周持续到入组12周随访结束,患者入组6周、9周及12周时的24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日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日间血压负荷、夜间血压负荷等指标持续改善,与入组0周时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他经取穴组、非经非穴组和等待治疗组各指标在入组6周或9周后呈现上升趋势,降压效应逐步消失。结论:1、辨证归经取穴针刺治疗1级原发性高血压疗效优于等待治疗,主要表现在降低24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日间平均舒张压、日间收缩压负荷、脉压以及夜间平均收缩压方面,辨证归经取穴治疗1级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2、辨证归经取穴治疗1级原发性高血压疗效优于非经非穴,主要表现在降低24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日间平均收缩压及日间收缩压负荷等方面。3、辨证归经取穴治疗1级原发性高血压疗效优于他经取穴,主要表现在降低患者24h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收缩压及脉压方面。4、辨证归经取穴针刺降压疗效较他经取穴、非经非穴和等待治疗在降压的幅度、降压的针对性、降压起效速度和降压效应维持方面均具有一定优势。

王帅[9](2015)在《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信息化管理下的上海莘庄社区老年高血压的诊治现状调查目的分析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5年后上海市莘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情况,调查社区老年人群中难治性高血压的比例,探索进一步管理的经验及不足。方法2012年6月到12月,上海市莘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60岁及以上老年人体检,采用电子血压计(Microlife3AJ1-2)连续测量3次血压,并现场询问降压药物使用情况。取3次血压平均值进行分析。血压≥140/90mm Hg为高血压及血压控制不达标的定义界值。结果1)共邀请14804人,实际参加9605(64.9%)人,8347人(男性,45.7%)纳入分析。2)高血压患病率为56.9%,知晓率82.0%,治疗率79.1%,控制率47.8%,治疗后控制率为60.4%。3)在治疗的3760例高血压患者中,54.1%服用一种降压药物,仅10例(0.3%)服用3种以上降压药物并包括一种利尿剂,可定义为难治性高血压。4)使用的降压药物中,钙通道阻滞剂(占45.1%)最多,其次为ARB(22.8%)和传统复方制剂(17.6%),β受体阻滞剂(4.2%)和ACEI(4.1%)较少。结论信息化管理下的莘庄社区高血压知晓率和治疗率较高,可诊断的难治性高血压比例较低,需进一步优化管理,提高联合药物治疗比例,提高血压控制率。第二部分全国多中心血压登记研究中难治性高血压的患病率和临床特征目的:对全国多中心血压登记研究的数据库进行分析,探讨难治性高血压的患病率及临床特征。方法:从2009年8月到2013年11月,我们在全国18个省市的59家医院进行血压登记研究,采用电子血压计(Omron HEM‐7011‐C)进行诊室和家庭血压测量,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Space‐labs 90217,Mobil‐O‐Graph等)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测量。并以问卷的形式询问患者的用药情况、生活习惯、及既往病史等。根据24小时动态血压水平定义血压控制达标。采用方差及协方差分析方法对难治性高血压、已控制高血压以及治疗不充分血压未控制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结果:1)登记的2891例患者中,192人为正常血压,2626例为高血压,正在进行降压治疗1986例,未治疗640例。2)人群总的血压控制率为22.7%,治疗后控制率为31%,24.4%的高血压未进行降压治疗,45.8%的高血压治疗不充分血压未控制达标。3)难治性高血压的患病率为8.3%。患病率以60‐80岁为最高,40岁以下最低。4)难治性高血压和已控制高血压相比,高血压诊断年龄较小、病程较长、肥胖、吸烟、饮酒以及血压的昼夜节律紊乱较多。5)和已控制高血压相比,难治性高血压的家庭自测逐天血压变异较大,调整了性别、年龄、BMI、吸烟、饮酒、糖尿病、家庭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之后,差异仍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已控制高血压相比,难治性高血压24小时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异系数较高,其他24小时短时血压变异指标及心率变异无明显差别。结论:我国多中心血压登记研究中,难治性高血压的患病率为8.3%。难治性高血压多表现为高血压诊断年龄较小、肥胖、吸烟、饮酒以及血压的昼夜节律紊乱较多、血压变异增大。第三部分难治性高血压与靶器官损伤目的:分析瑞金医院高血压门诊已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数据,探讨难治性高血压与可控高血压相比,靶器官损伤是否具有差异。方法:412个受检者(平均年龄58.8岁,60%女性)根据24小时动态血压定义为难治性高血压81例,已控制高血压173例,未充分治疗高血压158例。进一步将难治性高血压分为血压已控制和未控制的难治性高血压。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靶器官损伤指标之间的差别,多元线性回归分析24小时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以及血压变异和心率变异指标与靶器官损伤之间的关系。结果:1)未控制的难治性高血压与已控制难治性高血压、已控制高血压相比,调整了年龄、体质指数、高血压病程、吸烟、饮酒、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血糖水平、颈动脉斑块及血清尿酸水平之后,尿蛋白肌酐比值(4.0 vs 1.7 vs 2.4mg/mmol)、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9.5 vs 8.6 vs 8.3 m/s)及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16.7 vs 14.7 vs 14.9 m/s)都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已控制的难治性高血压与可控高血压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尿蛋白肌酐水平与24小时收缩压和舒张压关系均非常密切(P<0.001)。血清肌酐水平与收缩压关系密切,而与舒张压和脉率无显着相关性。肾小球滤过率与收缩压(P=0.049)和心率(P=0.02)显着相关。颈‐股及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都显着相关(P<0.001)。反射波增强指数与心率显着相关(P<0.001),而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关系不显着。3)大部分的靶器官损伤指标不能独立与24小时血压变异或心率变异关联(P≥0.07),尿蛋白肌酐比值与24小时舒张压标准差相关(P=0.009),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收缩压标准差相关(P=0.02),肾小球滤过率、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心率变异呈负相关(P≤0.04)。结论:难治性高血压和已控制高血压相比靶器官损伤较严重,尤其是未控制的难治性高血压。靶器官的损伤与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关系密切,血压变异和心率变异在高血压的靶器官损伤中可能也起到一定作用。

王丽君[10](2013)在《刺络泻血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量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 EH)是当今社会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以体循环中动脉血压的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是一种多基因遗传和多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复杂性状疾病。EH患者大都缓慢起病,早期高血压病人可无明显症状,也有表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眼花、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手脚麻木、疲乏无力、易烦躁等症状,这些症状多为高级神经功能失调所致,其轻重与血压增高程度并不一致。后期血压常持续在较高水平,并伴有脑、心、肾等靶器官受损的表现。近些年,抗高血压药物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常用降压药物可以概括为五大类,即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11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以及由上述药物组成的固定配比复方制剂。此外,α受体阻滞剂或其他种类降压药有时也可应用于某些高血压人群。在临床上,西医主要以药物治疗,但是治疗时间长、疗效不理想,服药依从性差、副作用明显、治疗费用高等缺陷难以避免。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地防治措施依然是医学界持续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中医药诊治疾病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个体化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通过中药、针灸等不同方式方法,针对不同的病因、发病机制等进行治疗,已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刺络泻血疗法是中医的传统疗法之一,其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运用经络的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将人体各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点,通过调理经络以调气和血,达到协调阴阳、宣通气血、内外兼顾、标本兼治的整体效应。本论文分为文献综述与临床研究两部分。文献综述分两篇,第一篇为原发性高血压的现代医学研究现状。第二篇为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综述。临床研究部分目的:探讨不同刺血量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并与口服牛黄降压片进行随机对照观察,评价临床疗效,充实临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方法。方法:将97例确诊为高血压(轻、中度)患者,按其就诊挂号的电脑显示号随机分为刺血组1(大量刺血组)、刺血组2(点刺出血组)、对照组(药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并对采用的治疗方法进行安全性检测,记录不良反应,最后进行统计分析观察临床疗效。结果:①刺血组与对照组均能够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西医临床症状;刺血组1与刺血组2进行临床总疗效比较P<0.05,疗效存在显着性差异。刺血组1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得P<0.05,疗效存在显着性差异。刺血组2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得P>0.05,疗效无差异。②刺血组1的愈显率(66.67%)高于刺血组2(45.16%)及对照组的愈显率(38.71%);③刺血组1与刺血组2在治疗前后收缩压改变均与对照组有显着差异。④三组在治疗前后舒张压改变均存在显着性差异。⑤刺血组对患者的TC、TG、LDL-C均有疗效,对照组不改变患者的TC、TG、LDL-C水平。⑥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刺血组1优于刺血组2和对照组,提示刺络泻血疗法能够改善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症状,且大量刺血组优于点刺出血组及药物对照组。结论:刺络泻血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效,并且刺血量对疗效有影响,值得深入研究及普遍推广。

二、白大衣性高血压30例分析及家庭保健指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白大衣性高血压30例分析及家庭保健指导(论文提纲范文)

(1)清肝解郁汤治疗肝火亢盛型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状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标准制定
        (一)西医诊断标准
        (二)中医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剔除标准
        (六)脱落标准
    四、研究方法
        (一)样本量估算
        (二)分组方法
        (三)治疗方案
    五、观察指标
        (一)一般项目
        (二)安全性观测项目
        (三)疗效性观测指标
        (四)疗效判定标准
    六、统计方法
    七、研究结果
        (一)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
        (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及治疗后两组间指标比较
        (三)安全性评价
讨论
    一、现代医学对高血压伴焦虑的研究进展
        (一)高血压与焦虑情绪关系的研究
        (二)高血压与焦虑之间的发病机制研究
        (三)高血压伴焦虑的西医治疗
    二、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的研究进展
        (一)中医病名及相关病因病机的探讨
        (二)高血压伴焦虑的中医辨体质偏颇类型
        (三)高血压伴焦虑的中医药治疗
    三、清肝解郁汤的组方配伍分析及单味中药的功效讨论
        (一)组方配伍分析
        (二)单味中药的功效讨论
    四、结果分析
    五、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状态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2)诊室血压达标的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前言
(二)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2.1 基本资料收集
        2.2 诊室血压
        2.3 动态血压及达标标准
        2.4 靶器官损害的评估
        2.4.1 超声心动图
        2.4.2 颈动脉超声
        2.4.3 血管功能检测
        2.4.4 尿微量白蛋白测定
        2.4.5 动态心电图
        2.5 分组方法
        2.6 统计学方法
(三)结果
    1.患者基本资料的比较
    2.ABPM指标的比较
    3.靶器官损害指标的比较及其与ABPM的关系
        3.1 心脏损害指标的比较及其与ABPM的关系
        3.1.1 心脏结构的比较
        3.1.2 心脏几何构型的比较
        3.1.3 ABPM与IVST的关系
        3.1.4 ABPM与 LVPWT的关系
        3.1.5 ABPM与 LAD的关系
        3.2 血管损害指标的比较及其与ABPM的关系
        3.2.1 血管损害指标的比较
        3.2.2 ABPM与 PWV的关系
        3.3 UACR的比较及其与ABPM的关系
        3.3.1 UACR的比较
        3.3.2 ABPM与 UACR的关系
        3.4 动态心电图的比较
    4.ABPM值与HMOD的相关性
    5.血压变异性与HMOD的相关性
    6.ABPM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
(四)讨论
    1.ABPM的临床意义
    2.ABPM与靶器官及自主神经损害的相关性
        2.1 ABPM与心脏损害的关系
        2.2 ABPM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2.3 ABPM与肾损伤的关系
        2.4 ABPM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3.晨峰现象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
    4.ABPM昼夜节律异常的危害
    5.ABPM与诊室血压的比较
    6.本研究的创新性
    7.本研究的局限性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综述 动态血压在疾病诊断及评估靶器官损害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3)子痫前期孕妇血尿PLGF、sFlt-1的表达的水平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1章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4 分组标准
    2 方法
        2.1 血压的测量方法
        2.2 实验方法
    3 统计学处理
第2章 结果
    1 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2 对照组与研究组血清PLGF、sFlt-1及sFlt-1/PLGF比值比较
    3 对照组与研究组尿液PLGF、sFlt-1及sFlt-1/PLGF比值比较
    4 子痫前期组与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PLGF、sFlt-1及sFlt-1/PLGF比值比较
    5 子痫前期组与重度子痫前期组尿液PLGF、sFlt-1及sFlt-1/PLGF比值比较
    6 研究组血清与尿液之间PLGF、sFlt-1及sFlt-1/PLGF比值比较
第3章 讨论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甲状腺功能与白大衣性、隐匿性及持续性高血压的关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与白大衣、隐匿性及持续性高血压的关联分析
    2.1 前言
    2.2 材料及方法
    2.3 研究结果
    2.4 讨论
    2.5 结论
第三章 甲功正常人群中TSH等甲功指标与白大衣性、隐匿性及持续性高血压的关联分析
    3.1 前言
    3.2 材料及方法
    3.3 研究结果
    3.4 讨论
    3.5 结论
第四章 甲状腺功能正常人群中白大衣高血压与持续性高血压鉴别诊断模型的建立
    4.1 前言
    4.2 材料及方法
    4.3 研究结果
    4.4 讨论
    4.5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一 甲状腺功能对机体血压的调控作用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白大衣高血压与隐匿性高血压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及心率变异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及心率变异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6)远程健康管理对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清晨血压自我监测依从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研究相关定义
第一部分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监测认知与依从性现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部分 远程健康管理对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清晨血压自我监测依从性的效果研究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论
研究创新点
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7)负电场治疗仪辅助治疗难治性高血压(肝阳上亢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路线设计
    2.研究目的
    3.研究方法
        3.1 病例来源
        3.2 病例分组
        3.3 诊断标准
        3.4 纳入标准
        3.5 排除标准
        3.6 剔除标准
        3.7 脱落标准
        3.8 终止标准
        3.9 脱落及终止病例的处理
        3.10 治疗方案
        3.11 观察周期
        3.12 观察指标
    4.观察结果
        4.1 一般资料可比性分析
        4.2 治疗前后降压疗效分析
        4.3 血压变异系数的分析
        4.4 降压有效率比较
        4.5 两组降压达标率比较
        4.6 平均心率比较
        4.7 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4.8 症状前后变化比较
        4.9 症状改善有效率比较
        4.10 对RAAS的影响
    5.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评价
讨论
    1、中医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的认识
        1.2 中医证候分型
        1.3 中医治法认识
    2、西医对高血压病认识
        2.1 高血压发病有关因素及发病机制
        2.2 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的治疗
    3、负电场治疗仪作用机制
        3.1 静电疗法作用机制
        3.2 穴位刺激疗法作用机制
    4、问题与展望
    5、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8)辨证归经取穴治疗1级原发性高血压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选题背景
    2.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方案
    1.研究对象
        1.1 受试者来源
        1.2 受试者的选择
        1.2.1 诊断标准
        1.2.2 纳入标准
        1.2.3 排除标准
        1.2.4 病例的剔除脱落与处理方式
        1.2.5 中止试验标准
    2.研究方法
        2.1 试验流程图
        2.2 研究设计类型
        2.3 样本含量的估算
        2.4 随机方法
        2.5 盲法的实施
        2.6 对照
        2.7 治疗方案
        2.7.1 分组与选穴
        2.7.2 定位与操作
        2.7.3 辅助针刺点定位与操作
        2.7.4 针具和电针仪
        2.7.5 针刺标准操作流程
        2.7.6 治疗疗程与观察周期
        2.7.7 合并用药规定
        2.8 观察指标
        2.8.1 社会人口学及基线指标
        2.8.2 疗效评价指标
        2.8.3 安全性观察
        2.8.4 研究评价指标
        2.8.5 不良事件的处理
        2.9 数据管理
        2.9.1 定义原始数据
        2.9.2 数据记录
        2.9.3 数据核查
        2.9.4 数据录入与锁定
        2.10 统计分析
        2.10.1 统计分析计划
        2.10.2 统计分析集
        2.10.3 主要分析内容和方法
        2.11 研究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2.11.1 研究影响因素的分析及控制
        2.11.2 研究培训
        2.11.3 依从性的保障
        2.11.4 质量监查
        2.12 伦理学审批与临床试验的注册申请
        2.13 知情同意
        2.14 总结与资料保存
    3.研究结果
        3.1 试验完成情况
        3.1.1 各中心病例分布及完成情况
        3.1.2 中心效应情况分析
        3.1.3 病例剔除、脱落情况
        3.2 基线分析
        3.2.1 人口学资料
        3.2.2 实验室检查
        3.2.3 病情资料
        3.3 疗效指标
        3.3.1 主要指标
        3.3.2 次要指标
        3.4 合并用药情况
        3.5 受试者依从性
        3.6 不良事件
讨论
    1.经穴效应循经特异性是指导临床循经取穴的重要理论基础
    2.辨证归经取穴针刺效应研究是对经穴循经特异性规律的进一步挖掘和完善
    3.研究载体1级原发性高血压的选择依据
        3.1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认识
        3.1.1 原发性高血压的危害日益显着
        3.1.2 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3.1.3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存在局限性
        3.2 祖国医学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认识
        3.2.1 中医病名的认识
        3.2.2 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3.2.3 中医辨证分型
        3.3 原发性高血压是研究辨证归经取穴的良好载体
        3.3.1 辨证归经取穴是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最主要的选穴方法
        3.3.2 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独具优势但目前仍缺乏高质量临床研究证据
    4.研究设计方案的分析
        4.1 研究对象的选择
        4.1.1 选择1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
        4.1.2 选择40-75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
        4.1.3 选择痰湿壅盛型和阴虚阳亢型患者为研究对象
        4.2 试验分组的选择
        4.3 针刺治疗方案的选择
        4.3.1 辨证归经组穴位的选择
        4.3.2 他经取穴组穴位的选择
        4.3.3 非经非穴的选择
        4.3.4 等待治疗组的选择
        4.3.5 电针及参数的选择
        4.4 临床疗效指标的选择
        4.4.1 动态血压监测的选择
        4.4.2 动态血压指标的选择
    5.辨证归经取穴治疗1级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评价
        5.1 辨证归经取穴与等待治疗的疗效差异
        5.2 辨证归经取穴与非经非穴的疗效差异
        5.3 辨证归经取穴与他经取穴的疗效差异
        5.4 辨证归经取穴治疗1级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优势分析
结论
创新与特色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2:受试者知情同意书
    附件3:临床试验相关资料
    附件4: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9)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绪论
第一部分 信息化管理下的上海莘庄社区老年高血压的诊治现状调查
    引言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 血压测量及数据收集
        1.3 诊断标准和定义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人群的基本特征
        2.2 高血压的患病率
        2.3 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2.4 降压药物使用情况及难治性高血压比例
    3 讨论
第二部分 全国多中心血压登记研究中的难治性高血压的患病率和临床特征
    引言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血压测量
        2.2 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
        2.3 实验室检查
    3 诊断标准和定义
    4 统计学方法
    5 结果
        5.1 人群的基本特征
        5.2 血压控制和降压药使用情况
        5.3 难治性高血压的患病率
        5.4 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特征
        5.4.1 一般临床特征分析
        5.4.2 血压变异与心率变异分析
    6 讨论
第三部分 难治性高血压与靶器官损伤
    引言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血压测量
        2.2 血管功能检测
        2.2.1 桡动脉脉搏波分析及cf-PWV测量
        2.2.2 ba-PWV检测
        2.3 颈动脉超声
        2.4 血尿生化及其他检查
    3 统计学方法
    4 结果
        4.1 患者的基本特征
        4.2 难治性高血压与靶器官损伤
        4.3 24小时血压及心率的平均水平及变异与靶器官损伤的关系
    5 讨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刺络泻血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量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原发性高血压的现代医学研究现状
        1 流行病学调查
        2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
        3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理研究
        4 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及实验室检查
        5 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
        6 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
        7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综述
        摘要
        1 古籍中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病机的相关论述
        2 现代中医文献的相关论述
        3 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治疗概况
        4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资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临床资料
    结果
        1 治疗前三组可比性分析
        2 疗效分析
        3 不良反应
    讨论
        1 刺络泻血疗法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2 刺络泻血治疗中出血量的控制及意义
        3 结论分析
        4 晕针、晕血的处理
        5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四、白大衣性高血压30例分析及家庭保健指导(论文参考文献)

  • [1]清肝解郁汤治疗肝火亢盛型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状态的临床研究[D]. 郭莎莎.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
  • [2]诊室血压达标的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D]. 张旭.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3]子痫前期孕妇血尿PLGF、sFlt-1的表达的水平及意义[D]. 闫冰青. 西北民族大学, 2020(08)
  • [4]甲状腺功能与白大衣性、隐匿性及持续性高血压的关联分析[D]. 蔡鹏.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01)
  • [5]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及心率变异性分析[D]. 王雪宁.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6]远程健康管理对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清晨血压自我监测依从性的研究[D]. 涂燕玉.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负电场治疗仪辅助治疗难治性高血压(肝阳上亢型)的临床观察[D]. 李毅.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8(02)
  • [8]辨证归经取穴治疗1级原发性高血压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D]. 洪肖娟.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7(11)
  • [9]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D]. 王帅.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3)
  • [10]刺络泻血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量效研究[D]. 王丽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10)

标签:;  ;  ;  ;  ;  

白大衣高血压30例分析及家庭保健指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