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个老乐师的回忆(论文文献综述)
程雅娟[1](2013)在《宋辽金乐舞服饰艺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华民族的乐舞文化历史悠久,传统深厚,上下五千年,记录中华乐舞发展轨迹的文字和图像连绵不断。乐舞文化集诗吟、乐曲、舞蹈三种中国传统经典艺术于一身,并在长期的发展中不断生发出服饰、舞美、道具等更多的艺术分支,特别是乐舞服饰,如同一面镜子般折射出乐舞文化的发展与变化。宋辽金时期是乐舞艺术发展的转折时期,乐舞在继承前朝的同时出现诸多转变。宫廷与民间乐舞十分繁盛,开始出现一定的情节和人物,孕育了后世戏曲艺术及多种艺术形式。纯舞逐渐衰落,乐舞中戏剧性因素逐渐增强。变革在乐舞服饰中亦得以体现,服饰的角色性、主题性逐渐增强,特别在杂剧类乐舞表演中,乐舞服饰带有较强的个性特征。乐舞者透过服饰传达出角色的身份、性格、地位等等信息,甚至将这些角色特点夸张与放大,呈现一定的戏剧效果。对宋辽金时期的乐舞服饰研究,无论对民族服饰文化、乐舞文化,或戏曲服饰文化溯源研究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本文的研究就是针对此问题而进行。本文将宋辽金的乐舞服饰其分为仪式表演类乐舞服饰、社会生活类乐舞服饰、宗教类乐舞服饰三种类型。其中仪式表演类乐舞服饰主要包括:大曲、大乐类服饰、队舞服饰、旗鼓乐舞服饰;社会生活类乐舞服饰则主要包括:伎乐服饰、舞队服饰、杂剧服饰、备宴与宴饮乐舞服饰、丧葬乐舞服饰等;宗教类乐舞则主要包括佛教乐舞服饰与道教乐舞服饰。并分别对其乐舞服饰的精神内涵与艺术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乐舞服饰的精神内涵涵盖广阔,包括乐舞主题、价值观念、社会审美观等多方面。宋辽金时期的乐舞服饰的主题涵盖了西域文化、节庆文化、宗教文化等;价值观念包括了尚“雅”的社会心理、尚“乐”的生命精神、尚“祥”的思想观念、“鬼神”崇拜的民间思想等等;社会审美观包括了崇尚“簪花”、道袍等。这些精神内涵是几千年来乐舞文化、民俗文化、礼乐文化不断发展和积淀的结果,是乐舞服饰文化精神内涵的精粹。乐舞服饰又是服饰艺术中一个特殊分支,它由形制、色彩、纹饰、搭配、材质、工艺等因素组成,创造出满足人们审美的视觉语言,因此它又是一种造型艺术。其艺术特征主要由审美性、装饰性和符号性构成。宋辽金时期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前朝乐舞服饰文化的继承,尚雅崇儒的社会风气与审美趣味,广泛的民间乐舞土壤,乐舞中戏曲元素的产生,都使这一时期的乐舞服饰在审美性、装饰性和符号性这三方面皆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后世乐舞服饰的持续发展以及博大精深的戏曲服饰的产生起到巨大作用。
肖文明[2](2013)在《国家触角的限度之再考察——以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的文化改造为个案》文中指出本文以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的文化改造为个案,试图重新考察许慧文与萧凤霞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争论。通过对文化生产者、文化中介和文化受众三个方面的分析,来说明文化改造与国家设定的目标之间存在各方面的距离。本文由此支持许慧文所谓"国家触角的限度"之说法,并对其理论解释予以扩充深化,同时也将反思集权主义模式的适用性问题及前述争论引发的国家理论相关议题。
孙琳[3](2009)在《谈梵高绘画作品中色彩的运用和表现》文中研究指明梵高的绘画在色彩上表现出非凡的创造力,他对色彩的运用和表现是他众多绘画特点中最有价值的方面。本文通过对梵高当时外部条件和内心世界的剖析,并从色彩学的角度研究归纳了梵高色彩艺术的一些特征,以更深入地探究他在色彩艺术方面的独创性。
刘丽,胡槿,杜华[4](2005)在《2004年中国近代史论着目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薛文俊,马军[5](2004)在《一个老乐师的回忆》文中提出本次采访于2002年6月26日进行,地点在上海奉贤路薛寓。
W·阿德,周锡福[6](1981)在《温森特·梵高的生平》文中提出 当人们提到温森特·梵高的名字时,我们会立即想到许许多多闪烁着艺术魅力的画图。同时一幅凄凉悲惨的景象也会浮现在我们脑海里:在一条荒芜的小径上,一个人背着沉重的十字架——自己辛苦阴郁的一生——,他一步步拖曳着走向各各他(基督被钉十字架的地方——译注)。 在梵高的身上,艺术和生活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我们不能象一般的“艺术家论文”一样,对他的生活和艺术创造分别论述。他的一生不从属于任何时代或环境,他的作品创作时也没有计划,没有方向。这两点是与众不同的,是梵高独具的风格。
二、一个老乐师的回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个老乐师的回忆(论文提纲范文)
(1)宋辽金乐舞服饰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序言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选题的几点解释 |
第一章 宋辽金乐舞服饰的溯源 |
第一节 原始乐舞服饰的萌芽 |
第二节 战国至汉代乐舞服饰的发展 |
第三节 南北朝至唐时期乐舞服饰的鼎盛 |
第四节 五代十国时期乐舞服饰的继承与发展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宋辽金乐舞服饰的文化背景 |
第一节 历史文化背景 |
第二节 乐舞文化背景 |
第三节 影响乐舞服饰的综合因素 |
第三章 宋辽金时期的乐舞服饰 |
第一节 仪式表演类乐舞服饰 |
一、 大曲、大乐类乐舞服饰 |
二、 队舞类乐舞服饰 |
三、 旗鼓类乐舞服饰 |
四、 仪式表演类乐舞服饰综述 |
第二节 社会生活类乐舞服饰 |
一、 伎乐服饰 |
二、 舞队服饰 |
三、 乐舞杂剧服饰 |
四、 备宴、宴饮乐舞服饰 |
五、 丧葬乐舞服饰 |
六、 社会生活类乐舞综述 |
第三节 宗教类乐舞服饰 |
一、 道教乐舞服饰 |
二、 佛教乐舞服饰 |
三、 宗教乐舞服饰综述 |
第四章 宋辽金乐舞服饰艺术的精神内涵 |
第一节 乐舞主题的表现 |
一、 主题之—西域文化 |
二、 主题二—节庆文化 |
三、 主题三—宗教文化 |
第二节 价值观念的呈现 |
一、 尚“雅”的社会心理 |
二、 尚“乐”的生命精神 |
三、 尚“祥”的思想观念 |
四、“鬼神”崇拜的民间思想 |
第三节 社会审美观的体现 |
一、 “簪花”、“戴花”的人生态度 |
二、 尚着道袍的精神内涵 |
第五章 宋辽金乐舞服饰的艺术特征 |
第一节 乐舞服饰的审美性 |
一、 舞台美术中的乐舞服饰审美 |
二、 乐舞交流中的服饰审美融合 |
三、 乐舞传播中的雅与俗的流变 |
第二节 乐舞服饰的装饰性 |
一、 款式的装饰性 |
二、 饰物的装饰性 |
三、 纹样的装饰性 |
四、 色彩的装饰性 |
第三节 乐舞服饰的符号性 |
一、 乐舞服饰符号性的表现 |
二、 乐舞服饰符号的生成过程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
后记 |
(2)国家触角的限度之再考察——以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的文化改造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一、导言 |
二、文化生产者:惯习变迁的滞后性和群众的繁复性 |
(一) 惯习变迁的滞后性 |
(二) 文艺工作者的繁复性 |
三、文化中介:国家的不同质性 |
(一) 体制内的不合规演出 |
(二) 体制外的不合规演出:街头演出 |
四、文化受众:文化的相对自主性 |
五、小结与讨论 |
(一) 国家触角的限度之成因 |
(二) 对许萧争议的简要评论与反思 |
(3)谈梵高绘画作品中色彩的运用和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一、用光亮明快的夸张色彩进行装饰 |
二、用大色块的对比进行装饰 |
三、用绝对的黑白进行装饰 |
四、一个老乐师的回忆(论文参考文献)
- [1]宋辽金乐舞服饰艺术研究[D]. 程雅娟. 苏州大学, 2013(11)
- [2]国家触角的限度之再考察——以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的文化改造为个案[J]. 肖文明. 开放时代, 2013(03)
- [3]谈梵高绘画作品中色彩的运用和表现[J]. 孙琳. 集宁师专学报, 2009(02)
- [4]2004年中国近代史论着目录[J]. 刘丽,胡槿,杜华. 近代史研究, 2005(05)
- [5]一个老乐师的回忆[J]. 薛文俊,马军. 史林, 2004(S1)
- [6]温森特·梵高的生平[J]. W·阿德,周锡福. 世界美术, 19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