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性重复参考中自由度的计算研究

不确定性重复参考中自由度的计算研究

一、不确定度重复引用中自由度计算问题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郑科[1](2021)在《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矢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航空航天事业突飞猛进,众多的航天器发射成功。对于这些航天器在空中的变轨、交会对接等的控制,需要姿轨控发动机产生推力来完成,因此姿轨控火箭发动机在现代空间飞行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火箭发动机在点火时产生的推力是一个空间力矢量,作用力方向一般偏离发动机喷管几何中心线,推力矢量可用推力偏移δ,推力偏斜角α等参数来描述,需要对推力矢量参数进行测量,同时对测量的不确定度提出了具体要求。目前对推力矢量测量的不确定度评定一直采用的是标准JJF 1059.1-2012中的GUM法(Guide to the Expression of Uncertainty in Measurement,GUM),但是存在输入量和输出量的概率分布假设、非线性模型近似以及包含区间不准确等问题,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就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领域提出了一种新的小样本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基于最大熵原理的蒙特卡洛法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应用在推力矢量测量。论文主要做了下面几个方面的工作:通过建立推力矢量测量的不确定度测量模型、不确定度分析模型、不确定度高阶传播模型以及不确定度评定模型,对不确定度评定的模型化进行研究;应用GUM法对现有的推力矢量测量系统评定不确定度,量化GUM法由于不考虑高阶项和相关项的误差,发现不确定度下降了24%,说明高阶项和相关项不可忽略,分析GUM法对于推力矢量测量的局限性;通过对蒙特卡洛法的适用性进行研究,与最大熵原理和舍选抽样法的相结合,研究了应用在推力矢量测量的小样本不确定度评定方法,该方法不仅可以应用在推力矢量测量,还可以用于其他物理量例如压力、温度、流量等的不确定度评定,具有普适性;研究算法,基于MATLAB编写小样本不确定度评定软件,简化流程;应用蒙特卡洛法对现有的推力矢量测量系统评定不确定度,与GUM法相比较,结果表明,对于推力参数,GUM法只有标准不确定度满足要求,扩展不确定度不满足要求,测量系统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存在争议,但是通过蒙特卡洛法不确定度评定,由于蒙特卡洛法采用真实的模拟策略,得到的结果更符合实际,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都满足指标要求,进一步验证了测量系统的先进性;基于自适应蒙特卡洛法,验证GUM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对于推力矢量测量GUM法没有通过验证,所以采用蒙特卡洛法作为推力矢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主要方法。

谢玉洁[2](2020)在《SC实验室管理体系关键环节风险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服务行业,检测认证始终支撑着国家质量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IECEE国际电工委员会正式作废已连续使用十余年的ISO 17025:2005版标准,取而代之的是包含风险管理硬性要求的新版17025。由于体系标准换版的过渡期,虽然已有学者就关注体系改进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相关研究,但忽略了实际检测环节中,风险带来的结果质量影响。SC检测实验室是一家代表着华南区产品安全质量水平的检测机构,同时也是本次换版浪潮中的典型,体系运行至今虽未出现重大质量事故,但问题偏差终年不断,甚至不定期重复发生,非常不利于实验室今后高水平高质量的长远发展。本文通过查阅整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业内目前风险管理现状的介绍;比较分析新旧版体系要求差异带来的影响;重点识别研究案例实验室外部评审不符合项、检测报告质量和测量不确定度评估三个关键环节的风险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的半定量(技术绩效测量)和定性(偏差趋势分析和储备分析)风险分析工具,结合检测过程实际资源的安排,设置风险管理程序,制定相关风险控制措施。在完成落实相关的制度措施后,进行实地内审,验证风险控制措施的效果。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模糊评价方法,得出实验室体系风险值,综合评估实验室风险控制的状态。总结归纳针对检测风险管理的合理性建议。

李钰鹏[3](2020)在《空间干涉测量平台的构建与集成仿真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空间激光干涉测距系统是空间引力波探测的关键技术之一,是获取引力波科学信号的技术源头。地面引力波测量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和尺度大小的限制,探测的引力波范围主要集中在高频,其灵敏度很难延伸至1Hz频率以内。如要了解更广范围的引力波及波源的性质,空间引力波探测是不二选择。对于空间干涉测量系统,为了降低系统光程耦合噪声,需要在方案设计阶段考虑噪声抑制方法,并且要求光束具有较为严苛的绝对位置精度。同时,为保证系统能够在轨正常工作,干涉测量平台还应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以抵抗发射冲击的破坏以及空间环境扰动的影响。因此,通过集成仿真手段指导系统优化设计和构建是全局寻优的关键。为发展我国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中国科学院正式提出并启动了我国空间引力波探测“太极计划”。本文以空间太极计划技术验证卫星“太极1号”为研究对象,对其空间干涉测量平台构建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保证干涉测量系统在10 mHz-1Hz的目标频段实现百皮米量级的位置测量精度,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对空间干涉测量平台的光学方案进行了原理分析与仿真计算,讨论了影响系统光程稳定性的相关噪声,并通过合理的光学方案设计,对系统环境噪声以及频率噪声进行了有效的压制。根据高斯光束干涉原理,对其干涉信号进行了理论推导,定义了系统仿真及构建所需的科学信号,建立了光学仿真链路,并通过解析计算验证了其正确性。对空间干涉测量平台进行了结构方案的优化设计。结合拓扑优和参数化建模方法,针对不同的性能指标进行了结构设计参数的灵敏度分析,对系统主支撑结构进行了轻量化设计。使得优化设计方案在满足力学和装调指标的情况下,轻量化程度相对于经验设计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研究分析了温度波动对系统测量精度的影响,结合有限元分析软件,构建了系统光机热集成仿真模型。根据热控指标模拟了空间温度波动,以系统光程稳定性为目标函数,通过计算极端情况下结构尺寸和元件折射率变化所引起的光程噪声,验证了系统设计方案具有足够的热稳定性。针对空间光束在特定坐标系下的绝对位置测量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三坐标测量机的光束绝对位置测量方案,并完成了样机的研制,以及提出了进一步的改进方案,包括更换折反射镜、设置放大镜组等。围绕氢氧催化粘接技术,提出了针对性的装配方案,并由此完成了一体化验证干涉仪样机的搭建,其测量精度达到了(?)。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空间干涉测量平台的工程化集成与环境试验。根据灵敏度分析方法对元件进行了关键性划分,完成了公差分配,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装调方案。最后,对集成的干涉测量平台进行了力热试验,试验后测量平台信号对比度仍大于80%。实验室环境下,测量精度在测量频段内优于(?),满足“太极1号”(?)量级的设计指标要求。

李志艺[4](2020)在《CESSNA172飞机自动化水平测量系统设计》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航空航天产业的飞速发展和进步,数字化测量技术在飞机的装配与维护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国内通航飞机的水平测量还大多使用传统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时间长、效率低、精度一致性差。本文以CESSNA172飞机为研究对象,为了准确评估其结构变形并制定维护方案,设计了一套自动化水平测量系统。确定了飞机水平测量特征参数和特征点,并对飞机水平测量坐标系和坐标转换方法进行了建立和研究。通过对自动化水平测量系统的标定、流程规划和基准点布置,完成测量场的搭建。通过对测量定位装置进行结构设计、硬件选型和模块集成,实现特征点的自动定位、测量和补偿。通过建立MBD测量模型对激光跟踪仪进行程序控制,实现飞机特征点的自动化目标搜寻、路径测量和实时监控。对坐标数据进行自动化解算,得到水平测量特征参数,并实现数据库的用户管理、历史查询、超差预警等。最后对系统进行测试,验证系统精确性、准确性和功能性,并对测量系统不确定度进行计算。测试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测量,在保证测量精度及准确性满足项目指标的基础上,将现有测量时间由5.5小时缩短至0.5小时,测量时间缩短了10倍,目前该系统已经投入使用,并完成了多架次飞机的水平测量工作。

王腾辉[5](2020)在《复杂曲面在机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实验研究》文中指出基于空间调制光学测距原理的在机测量技术由于具有非接触、高效率、便于实时在位测量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精密制造的逆向工程、在位检测领域。利用在机测量系统获得零部件三维位姿和形貌信息,是实现零件加工曲面再设计和辅助制造的数据支撑。但在机测量系统实际测量数据存在分散性和不确定性,这就需要将其分散性进行量化评定,因此将测量不确定度引入在机测量系统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在机测量系统结构复杂,且环境扰动因素多元,不确定度源多达数十个,且传递耦合效应未知,因此存在较大的评定难度。另外,由于在机测量存在测量不确定度,那么基于在机测量数据进行的加工曲面重建/拼接也就继承了不确定度,进而影响到加工精度,故需考虑测量不确定度对曲面建模/拼接的影响。为研究在机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首先对在机测量架构进行分析,并建立了空间坐标变换模型和测点坐标提取模型。基于在机测量架构,从多方面对在机测量不确定度进行影响因素溯源,厘清影响因素和影响样态。针对在机测量不确定度各影响因素间具有高度耦合效应和传递规律难以获取的特征,提出采用融合黑箱模型与量值特性分析的测量不确定度分析方法,以重复性测量分量、复现性测量分量、温度影响分量和数据修约分量等对影响因素进行归总简化完成分析。针对在机测量系统不确定度量化评定难题,设计了面向在机测量的动态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框架,基于在机测量特点规划了网格点阵式和正交连续式两种评定用测量样本集,该点位规划可以有效反映可测空间或指定空间的全域。为实现有效采样,提出了一种空间填充式的同步运动采样方法。提出按照极大似然估计原则或非参数统计方法对采样数据拟合的方法,得到不确定度分量的最佳拟合分布及概率密度函数;建立了在机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数学模型,并基于自适应蒙特卡洛法进行不确定度的传递合成运算。利用所搭建的在机测量实验系统,开展了在机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实验,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针对火箭喷管内壁外廓实际测量,设计优化了循环往复式仿形扫描测量方法,实现了在机测量效率的倍级提升。对火箭喷管铣槽机床在机测量系统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多维评定,对虑及多维测量不确定度的火箭喷管曲面重建/拼接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维不确定度的不确定度基块式内外包络法进行曲面拟合,并提出了包络数据点的选择原则,实现了三次样条插值包络拟合和NURBS包络拟合。完成了循环往复式仿形扫描在机测量算法和主辅侧曲面拼接交互式算法设计,并基于VC++完成软件编写,实现了工程应用。

刘丽莹[6](2019)在《精密光谱辐射计的定标与特性表征》文中认为光谱辐射计作为一个高数据维和多参数维的精密光电仪器系统,仪器精度的评估与优化需要建立在高通量数据统计与矩阵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仪器系统中各种微分模型的降维和积分模型的升维需要测试分析并进行反复迭代运算,导致系统量化表征模型复杂、数据运算量大。基于多维参数和高维数据的光谱辐射计系统表征模型的发展滞后于核心器件及系统的研制,是制约光谱辐射测量系统精度提高的根本原因。随着计算机在测控与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发展,光谱辐射测量相关的仪器建模及计量分析研究也日益增加,但是准确评估和优化光谱辐射计定标精度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亟待深入研究的关键问题。针对光谱辐射计多维参数误差特性中杂散光量化表征建模、CCD非线性模型的双参数相关影响特性建模以及计量定标不确定度评估中关键参数误差特性等问题,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为获取完整的系统参数信息用于实现参数调控,设计了光谱辐射计,为误差特性表征与定标研究提供了仪器基础。对接收函数特性、杂散光特性、狭缝耦合特性几个关键影响环节进行了分析研究和优化设计;为消除因体积减小而加强的杂散光影响,采用线性渐变滤光片和优化杂散光陷阱的方法分别对带内高阶杂散光与带外漫射杂散光进行了杂散光抑制优化。(2)在获取光谱辐射计系统参数基础上,对光谱辐射计误差特性中的杂散光特性进行了量化表征建模并计算不确定度的评估值。在杂散辐射矩阵测量数据基础上,以关键几何特征点为基础,构建了基于带外抑制和背景杂散辐射的杂散光特性量化表征模型。定量给出了所设计的光谱辐射计的杂散光特性评估结果:带外抑制小于0.1%,背景杂散辐射上限小于0.01%,统计均值约为0.001%。该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光谱辐射计中的杂散光抑制设计有效,达到了单色仪系统的杂散光抑制水平。进一步结合谱段范围和光谱分辨带宽,计算出杂散光对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值为2%,为合成不确定度的定量计算提供依据。(3)为了准确评估及抑制光谱辐射计的非线性误差影响,进行了CCD非线性特性量化表征、建模校正及计算不确定度的评估值。对CCD探测器的积分时间和光强灰阶2个关键参数的非线性参数依赖特性进行了实验与建模研究,给出CCD的非线性量化表征函数,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了测量过程中的CCD多尺度非线性修正。采用该模型进行非线性校正后与监测功率计数据进行比较,得出该模型能够将CCD非线性相对偏差从18%降低至2%以内,有效地降低了光谱辐射计的非线性误差,得到不确定度评估值2%,为合成不确定度的定量计算提供依据。(4)通过建立杂散光和非线性误差模型,解决了光谱辐射计系统误差量化表征问题,可以进一步对光谱辐射计进行精确定标。在波长定标中对数据处理组合算法进行了参数优化,实现了波长定标精度达到1/10像素波长间隔;在辐射定标不确定度的评估中,通过积分时间调控实验证明精度的波长依赖特性实际上是信噪比依赖,提出了以信噪比作为示性参数的逐像素调控定标方法,解决了定标精度的波长依赖问题。数据表明,卤钨灯光源定标系统在2小时内的不确定度评估结果小于0.5%。然后,在定标系统不确定度测试评估结果基础上,结合杂散光和非线性的误差特性表征计算给出的不确定度评估值,最终计算出合成不确定度3.8%作为仪器精度,达到了系统设计要求,可进行外场测试评估。(5)为了验证误差特性评估模型及精度优化的有效性,进行了应用验证实验及对比测试分析。首先进行了太阳辐射观测应用实验验证研究,测试结果显示精密光谱辐射计能够有效用于地基气象光谱辐射的业务观测,提供精细的太阳光谱分析数据。之后与日本EKO公司的MS700型太阳光谱辐射计(MS700是目前全球气象光谱辐射测量的标准仪器)进行室外观测比对分析。测试结果显示,所设计的SVG光谱辐射计定标精度(3.8%)优于MS700标称的定标精度(4%),通过与ISO9845标准太阳光谱比较,SVG型光谱辐射计波长分布偏差的标准差比MS700低1%左右。SVG型光谱辐射计的定标精度和分辨带宽误差均优于MS700,验证了误差特性表征模型与定标参数优化结果的有效性。通过对光谱辐射计误差特性表征及优化调控方法研究,使光谱辐射计的精度(3.8%)优于标准精度要求(<5%),所涉及的建模及分析评估方法研究为光谱辐射计量仪器精度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了有效手段。

李卿[7](2019)在《力学计量中测量不确定度的应用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陕西省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高速公路、桥梁、隧道等基础建设迅猛发展,材料试验机、液压千斤顶,以及回弹仪这三种仪器设备都是在高速公路、桥梁和隧道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工程计量器具,其中的评定检测数据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的评定。为了进一步规范我院力学计量及检测的相关数据,本研究以回弹仪、千斤顶、试验机为对象,对计量检定的方法、步骤、检定规程及数据的不确定度分析展开了研究。材料试验机为在各类条件与环境中测试得出的金属、非金属材料等具体的机械和工艺性能、内部缺陷和校验旋转零部件动态不平衡量的精密测试仪器。千斤顶为参考帕斯卡定律进行运行的计量器具,其可以普遍运用到桥梁与码头等相关的运输与工程等方面的起重作业和检测工作,同时对于工程建设的后续检测工作有着无法取代的重要影响。混凝土回弹仪作为当前建筑与交通建设产业中实际运用相对较多的回弹仪。回弹值可以有效判断相关被测物的具体抗压强度参数,回弹值所构成的影响较为巨大。所以本论文选取这三种仪器设备,同时对于校准方面的示值误差不确定度开展评定工作,所选取的这三种仪器设备均符合各自检定规程的要求。依靠设计配套的实验方案,着手构建系统中的数学模型,研究其中的不确定度来源,同时对其开展配套的A类或者是B类评定,参考各个分量来判断具体的不确定度。最终得出相关报告的基础流程。除此之外,依靠后续的实验与理论分析工作,从而确认容易进入到混淆状态的计量定义,有效处理计量检定程序内的不确定度表述等对应的问题;最后把计量检定和计量校准做了比较,因为检定这个概念也只是我国独有的,而校准证书因为多方互认协议在其他国家也是可以使用的,是国际认可的,也只有在校准证书中才会对相关数据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同时也正是因为校准中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提供,可以使得在数据的应用上具有更高的灵活性与准确性。所以本文结果可对陕西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力学计量测试中心开展不确定度评定工作有实际指导意义,并对力值计量的不确定度研究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韩建伟[8](2015)在《携带液滴的高含湿烟气温湿度测试方法与不确定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煤改气工程”是解决城市SO2、NOX和PM2.5等污染问题的重要举措。国家《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要求到十二五末,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燃气锅炉数量达到4至5万台。在发达国家绝大多数燃气锅炉是可利用水蒸气汽化潜热、节能效果明显的冷凝式锅炉。在我国冷凝式锅炉的使用刚刚起步,目前尚缺少冷凝式锅炉的热工测试法规、标准和评价依据。在凝结换热过程当中,烟气的相对湿度迅速增加,形成携带液滴的气液两相流体。由于换热表面液膜内温度梯度和凝结水二次冷却的作用,使得烟气中的液滴温度往往低于饱和温度。常规接触式测温装置一旦与凝结液滴接触后,反馈的是凝结液的温度,这样得到的温度会使其表征的烟气温度明显偏低。为了准确测量这种携带液滴高含湿烟气的温度、湿度,本课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测试装置,在搭建的直接深冷实验系统中对该装置可用性进行了研究。首先,设计并建造了直接深冷喷淋式换热系统,可以产生满足测试需要的携带液滴的高含湿烟气。其次,提出并试制了气液两相流动条件下的温、湿度测试设备,研究了影响该设备使用的重要影响参数,包括:抽气流量、伴热强度等。然后,应用该测试装置测试了直接深冷喷淋式换热系统在不同换热条件下的温、湿度分布规律。最后,参照ASME PTC 4-2008评价方法,对相关参数以及各影响因素进行了不确定度分析。通过本文研究,最终形成了对本课题提出关键测试设备的使用方法。研究结论为冷凝锅炉热工测试提供重要理论和方法指导。

张敏[9](2014)在《音速喷嘴法气体流量标准装置的测量数据处理》文中研究表明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测量结果,但在许多场合下仅给出测量结果往往还不充分。任何测量都存在缺陷,所有的测量结果都会或多或少地偏离被测量的真值,因此在给出测量结果的同时,还必须同时指出所给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本文研究音速喷嘴法气体流量标准装置的测量数据处理,装置采用负压音速喷嘴法。根据流体力学原理,当喷嘴上游滞止压力不变,气体处于亚音速时,喉部气流流速将随节流压力比p1/p0减小而增大。当节流压力比p1/p0小到时某一数值时,喉部流速将达到最大流速(音速),即所谓的临界流速。这个原理使喷嘴可以用作标准表,选择不同的喷嘴组合,可以标定不同的流量值。通过对该装置在对同一被测量在规定的测量条件下重复多次的测量,用测量结果减去计量标准所复现的量值而得到的差值,就为系统误差的估计值。测量不确定度来源就是对测量结果有影响的影响量,测量有确定度来源既不能遗漏,也不要重复计算,特别是对于比较大的各种不确定度的分量。测量不确定度和测量误差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不确定度是一个区间,它表示被测量之值可能分布上的范围,是与测量结果相关连的参数,而误差是一个差值,是测量结果与计量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的差值,而这个根本区别引起了两者在其他各方面的区别。

王鲁[10](2014)在《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及其在力值计量中的应用与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量检定/校准以其灵活多变的方式展现在人们面前,并被广泛接受。凡正式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CNAS)的实验室均可在其相应的专业领域从事计量校准检测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认证检测市场也逐渐开放,民间检测机构,国外认证、检测机构和实验室将会大批涌入。根据国家实验室认可准则ISO/IEC17025:2005的相关要求,实验室要对检测项目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如果实验室不具备测量不确定评定能力或者评定能力不足,则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进而被淘汰。《测量不确定指南》的发表,使得力学计量在对被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方面有了量化的指标和依据,如何实现不确定度在力学计量中的应用,仍旧是一个较新的问题,为此通过实践工作和理论研究,完成力学计量的不确定度评定理论,并予以推广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1、根据国家校准实验室对力学计量不确定度评定的要求,对校准要求、力学计量术语、实验室认可、误差理论、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概念及方法等进行介绍。2、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不确定度来源,对不确定度分量进行A类和B类评定,结合各个不确定度分量确定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再确定扩展不确定度,最后给出不确定度报告的流程。针对舟山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研究院校准实验室中的相关设备,如材料试验机,扭矩扳子,液压千斤顶,洛氏硬度计、燃油加油机、回弹仪、砝码等在设备校准过程中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评定,并广泛应用于实践工作,对本院力学计量校准实验室的不确定度评定具有实际指导意义。3、通过对测量不确定理论的学习与研究,以及实践和理论分析,明确易被混淆的相关领域的计量概念,解决实际工作中不确定度数字有效位数的修约,不确定度的表示方法等问题;对B类不确定度评定过程中,自由度的估计及包含因子的确定问题进行研究,对在不确定度评定过程中被忽略的因素所带来的风险进行分析,对测量不确定度表示的规范化进行阐述,并指导实践工作,为今后力学计量中测量不确定的评定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不确定度重复引用中自由度计算问题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确定度重复引用中自由度计算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矢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压电式推力矢量测量系统不确定度模型化研究
    2.1 推力矢量定义与几何描述
    2.2 压电式推力矢量测量系统
    2.3 推力矢量测量不确定度模型
        2.3.1 推力矢量测量系统的测量模型
        2.3.2 推力矢量测量不确定度分析模型
        2.3.3 推力矢量测量不确定度高阶传播模型
        2.3.4 推力矢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模型
    2.4 本章小结
3 推力矢量测量GUM法不确定度评定
    3.1 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度
    3.2 GUM法不确定度评定
        3.2.1 A类不确定度评定
        3.2.2 B类不确定度评定
        3.2.3 测量不确定度的合成
    3.3 GUM法不确定度评定流程
    3.4 GUM法推力矢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3.4.1 压电式推力矢量测量系统测量不确定度来源
        3.4.2 推力矢量测量不确定度推导
        3.4.3 GUM法不确定度评定结果
    3.5 GUM法局限性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蒙特卡洛法的推力矢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4.1 基本思想
    4.2 蒙特卡洛法的实现
        4.2.1 抽样仿真次数M
        4.2.2 随机抽样—产生随机数
        4.2.3 蒙特卡洛法输出量评定
    4.3 不确定度评定流程
    4.4 蒙特卡洛法适用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最大熵原理的蒙特卡洛法推力矢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5.1 最大熵原理
        5.1.1 基本思想
        5.1.2 优化算法
    5.2 舍选抽样法
    5.3 基于最大熵原理的蒙特卡洛法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软件的实现
    5.4 MCM推力矢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5.5 本章小结
6 推力矢量MCM与 GUM法不确定度评定对比分析
    6.1 不确定度评定结果质量比较
    6.2 不确定度与合格判定
    6.3 对比验证
        6.3.1 自适应蒙特卡洛法
        6.3.2 验证结果
    6.4 本章小结
结论及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符号索引
附录 B 图清单
附录 C 表清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2)SC实验室管理体系关键环节风险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质量管理理论的发展
        1.2.2 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3.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检测认证(TIC)风险管理基础环境
    2.1 TIC行业国家法律法规的新重点
        2.1.1 《国家标准化法》等新版法规条例的概述
        2.1.2 新版CNAS实验室认可规范的概述
        2.1.3 新版CMA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的概述
    2.2 开放市场下TIC行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
        2.2.1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影响
        2.2.2 TIC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应用的发展
        2.2.3 ISO9000 标准体系与ISO17025 标准体系的区别与联系
    2.3 新旧版ISO17025体系标准的比较分析
        2.3.1 新旧版ISO17025标准差异
        2.3.2 旧版“改进”要素与新版“风险控制”要素之间的比较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C检测实验室体系关键环节风险识别
    3.1 SC实验室基本情况
        3.1.1 SC实验室体系架构及资源情况
        3.1.2 SC实验室风险控制关键环节
    3.2 SC实验室历年外部评审不符合项(NCR)实例汇总分析
        3.2.1 SC实验室历年外部评审NCR实例概述
        3.2.2 SC实验室历年外部评审NCR风险识别
    3.3 行业强制性产品检测质量及SC实验室报告问题汇总分析
        3.3.1 强制性产品质量检测情况
        3.3.2 SC实验室检测报告质量风险识别
    3.4 SC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评估的风险影响分析
        3.4.1 贝叶斯定理
        3.4.2 合格判定
        3.4.3 SC实验室接地试验不确定度评定风险识别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C检测实验室风险控制程序与管理措施
    4.1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S)风险管理工具
        4.1.1 偏差和趋势分析
        4.1.2 技术绩效测量
        4.1.3 储备分析
    4.2 SC实验室风险管理程序的设置
        4.2.1 体系风险因素
        4.2.2 风险评估
        4.2.3 风险处置
        4.2.4 风险监控
    4.3 SC实验室体系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措施
        4.3.1 已关闭不符合项的跟踪评估
        4.3.2 检测报告质量的保证
        4.3.3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的应用
    4.4 SC实验室体系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SC检测实验室风险控制效果验证评价
    5.1 自查方案和自查内容
    5.2 自查结果
        5.2.1 实验室组织机构情况
        5.2.2 质量体系整体运行情况
        5.2.3 检测流程合规性情况
        5.2.4 从业人员职业自律情况
        5.2.5 自查不符合整改
        5.2.6 电线电缆业务专项核查
    5.3 SC实验室风险控制效果评价
        5.3.1 建立效果评价体系
        5.3.2 计算实验室管理体系风险值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实验室历年外部评审不符合汇总
附录二 实验室风险监控记录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空间干涉测量平台的构建与集成仿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激光干涉引力波探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激光干涉引力波探测的国外研究现状
        1.2.2 激光干涉引力波探测的国内研究现状
    1.3 空间光学有效载荷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1.3.1 光学有效载荷集成仿真技术研究现状
        1.3.2 灵敏度分析方法在空间光学有效载荷中的应用
        1.3.3 空间载荷构建过程中的坐标测量技术研究现状
    1.4 “太极1号”卫星各模块概述
    1.5 本文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光学系统原理分析与仿真计算
    2.1 引言
    2.2 光学系统设计方案
        2.2.1 外差干涉测量方法的确定
        2.2.2 光束出射方式的选择
        2.2.3 空间干涉测量平台光学系统布局
    2.3 科学信号的理论计算
        2.3.1 平面波干涉原理
        2.3.2 高斯光束干涉原理
        2.3.3 科学信号的定义
    2.4 光学仿真链路的建立
    2.5 仿真链路与理论计算的结果对比
        2.5.1 两平面波干涉
        2.5.2 两高斯光束干涉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以光程稳定性为目标函数的系统集成仿真
    3.1 引言
    3.2 拓扑优化方法及参数化建模
        3.2.1 拓扑优化模型
        3.2.2 参数化优化模型
    3.3 干涉测量平台的结构方案设计
        3.3.1 结构初始设计方案
        3.3.2 主支撑结构的拓扑优化设计
        3.3.3 主支撑结构的参数化建模分析
    3.4 光机热集成方法
        3.4.1 集成仿真的数学模型
        3.4.2 集成仿真模型的接口设计
        3.4.3 集成优化的软件实现
    3.5 温度涨落噪声分析
        3.5.1 光机热集成仿真模型的建立
        3.5.2 温度噪声模拟
        3.5.3 温度噪声分析结果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空间光束绝对位置测量方案的设计与应用
    4.1 引言
    4.2 空间光束绝对位置测量方法
        4.2.1 测量原理
        4.2.2 结构设计方案
        4.2.3 误差分析
    4.3 空间光束绝对位置测量设备校准方法
    4.4 校准结果分析与校验
        4.4.1 校准结果分析
        4.4.2 校准结果校验方法
    4.5 测量设备在验证干涉仪中的应用
        4.5.1 验证干涉仪的方案布局
        4.5.2 氢氧催化粘接技术
        4.5.3 基于氢氧催化粘接的干涉仪装调方案
        4.5.4 光学元件的精密定位方法
        4.5.5 实验与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空间干涉测量平台的构建与环境试验
    5.1 引言
    5.2 光学元件自由度参数的灵敏度分析
        5.2.1 近似模型的建立
        5.2.2 自由度参数的初值设置
        5.2.3 测试质量干涉仪元件灵敏度分析
        5.2.4 参考干涉仪元件灵敏度分析
        5.2.5 频率干涉仪元件灵敏度分析
    5.3 基于灵敏度分析的公差分配结果与调整策略
        5.3.1 元件公差分配结果
        5.3.2 核心测量平台元件调整策略
    5.4 核心测量平台的构建过程
    5.5 空间干涉测量平台的环境试验和性能测试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工作总结
    6.2 论文主要创新点
    6.3 进一步工作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CESSNA172飞机自动化水平测量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技术指标确定
    1.4 研究内容及安排
第2章 水平测量技术方案设计
    2.1 CESSNA172 飞机概述
        2.1.1 机身结构特点及主要性能参数
        2.1.2 飞机站位
    2.2 水平测量项目设计
    2.3 测量特征点选取及特征参数计算
    2.4 坐标转换技术
        2.4.1 水平测量坐标系
        2.4.2 坐标转换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自动化水平测量系统构建
    3.1 自动化水平测量系统方案设计
        3.1.1 测量系统的选定
        3.1.2 激光跟踪仪系统原理
        3.1.3 系统方案设计
    3.2 自动化水平测量场的搭建
        3.2.1 飞机要求
        3.2.2 环境要求
        3.2.3 系统标定
        3.2.4 路径规划
        3.2.5 转站基准点布置
    3.3 测量定位装置设计
        3.3.1 设计原则
        3.3.2 方案设计
        3.3.3 结构支撑设计
        3.3.4 硬件控制设计
        3.3.5 反馈补偿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软件设计
    4.1 软件开发平台与开发工具
        4.1.1 开发软件与平台
        4.1.2 开发工具
    4.2 自动化测量软件结构与功能
        4.2.1 软件需求分析
        4.2.2 软件总体框架
        4.2.3 软件方案设计
    4.3 MBD测量模型建立
        4.3.1 MBD模型
        4.3.2 测量模型建立
    4.4 模块功能实现
        4.4.1 系统配置
        4.4.2 定位反馈
        4.4.3 自动测量
        4.4.4 数据处理及管理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测试与误差分析
    5.1 坐标转换算法验证测试
    5.2 系统精确性测试
        5.2.1 测试方案
        5.2.2 测试步骤
        5.2.3 测试结果
    5.3 系统可行性测试
        5.3.1 测试方案
        5.3.2 测试步骤
        5.3.3 测试结果
    5.4 自动化水平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附录

(5)复杂曲面在机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在机测量及测量不确定度研究现状
        1.2.1 在机测量研究现状
        1.2.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研究现状
        1.2.3 复杂曲面/曲线建模研究现状
    1.3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1.3.1 课题来源
        1.3.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在机测量建模及测量不确定度影响因素分析
    2.1 在机测量建模
        2.1.1 在机测量架构分析
        2.1.2 在机测量空间坐标系变换
        2.1.3 点激光在机测量坐标提取模型
    2.2 在机测量系统测量不确定度影响因素分析
        2.2.1 运动机构关联影响因素
        2.2.2 传感器关联影响因素
        2.2.3 数据处理关联影响因素
    2.3 融合黑箱模型与量值特性分析的不确定度影响因素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在机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算法设计
    3.1 基于自适应MCM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框架
    3.2 面向在机测量系统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样本集规划方法
    3.3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建模
        3.3.1 基于极大似然估计或非参数统计方法的样本数据分布拟合
        3.3.2 在机测量不确定度建模
    3.4 基于自适应蒙特卡洛法的测量不确定度传递合成
    3.5在机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实验
        3.5.1 搭建在机测量实验系统
        3.5.2 样本集规划与同步采样
        3.5.3 不确定度分量分布拟合
        3.5.4 不确定度传递建模
        3.5.5 自适应MCM不确定度评定实现算法
    3.6 本章小结
4虑及多维测量不确定度的复杂曲面建模与实验
    4.1 火箭喷管在机扫描测量系统及不确定度评估
        4.1.1 基于点激光的在机扫描测量规划
        4.1.2 点激光在机扫描测量系统多维度不确定度评定
        4.1.3 主辅侧曲面拼接数据处理
    4.2 虑及多维测量不确定度的火箭喷管曲面重建
        4.2.1 基于NURBS的喷管曲面重构
        4.2.2 虑及测量不确定度的曲面建模
    4.3 在机测量加工算法优化及软件编写
        4.3.1 循环往复式扫描测量算法设计与优化
        4.3.2 主辅侧曲面拼接算法设计与优化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5.2 存在问题和进一步的改进工作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6)精密光谱辐射计的定标与特性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太阳光谱辐射测量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太阳光谱辐射观测仪器与技术的发展现状
        1.2.2 光谱辐射计误差特性表征中的关键技术及现状
        1.2.3 光谱辐射计定标中的关键技术及现状
    1.3 论文内容安排
第二章 光谱辐射计系统设计
    2.1 收光单元设计
    2.2 导光单元设计
        2.2.1 导光形式及材料光谱透过特性的选型设计
        2.2.2 CSC光纤束的参数设计
    2.3 分光单元设计
        2.3.1 光栅分光单元的光学结构特点及选择
        2.3.2 基于线性渐变滤光片及反射陷阱的消杂散光设计
        2.3.3 CCD阵列光电探测器的参数特性分析与选择
        2.3.4 狭缝参数的计算
        2.3.5 光谱像面微调结构设计与调整方法
    2.4 光电转换器件的模拟信号链路分析与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光谱辐射计杂散光与非线性误差特性表征的建模研究
    3.1 光谱辐射计杂散光特性建模
        3.1.1 基于系统响应函数模型的杂散光特性分析
        3.1.2 杂散光特性表征模型的构建
    3.2 光谱辐射计非线性误差特性建模
        3.2.1 光谱辐射计非线性特性的测试与分析
        3.2.2 光谱辐射计非线性特性的建模与校正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光谱辐射计波长及辐射定标的不确定度优化与评估
    4.1 光谱辐射计的波长定标
        4.1.1 波长定标原理及流程
        4.1.2 定标过程参数对精度的影响研究
        4.1.3 定标方程拟合平差及波长定标精度评估
    4.2 光谱辐射计的辐射定标
        4.2.1 卤钨灯光源系统的参数模型
        4.2.2 基于卤钨灯的光谱辐射定标系统的不确定度测试评估
        4.2.3 光谱辐射计的辐射定标
    4.3 综合各项关键误差特性对定标不确定度合成计算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光谱辐射计的太阳辐射应用观测实验及比对评估分析
    5.1 光谱辐射计的太阳辐射应用观测实验
        5.1.1 太阳光谱辐照度的分量与地理参数之间的关系
        5.1.2 太阳光谱辐照度与云的关系
        5.1.3 太阳光谱辐照度数据的气象参数模型
    5.2 光谱辐射计与日本EKO公司MS700的外场比对测试分析
        5.2.1 与参考仪器性能指标的比对
        5.2.2 与参考仪器测试数据的比对分析
        5.2.3 比对测试结果讨论及偏差影响特性原因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7)力学计量中测量不确定度的应用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发展趋势
    1.4 陕西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力学计量不确定度的应用现状
    1.5 研究内容及方案
2 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2.1 测量不确定度的发展过程
    2.2 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
    2.3 测量不确定度分布的介绍及判定
        2.3.1 测量不确定度分布-正态分布
        2.3.2 测量不确定度分布的判定
        2.3.3 测量不确定度的两类评定方法的关系
        2.3.4 测量不确定度两类评定方法的不足
    2.4 测量不确定度与误差的联系与区别
    2.5 测量不确定度与合格评定的关系
        2.5.1 测量能力的概念
        2.5.2 不确定度与合格评定
        2.5.3 安全裕度的概念
        2.5.4 测量异常值的判断
        2.5.5 测量异常值的处理
3 测量不确定度在力学计量中的应用
    3.1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在力学计量中的应用概述
        3.1.1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在力学计量校准中的重要性
        3.1.2 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
    3.2 设计测量不确定度的流程
        3.2.1 建立数学模型
        3.2.2 分析不确定度来源
        3.2.3 设计测量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方法
        3.2.4 设计测量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方法
    3.3 设计依据的检定规程
    3.4 测量方法与步骤
    3.5 材料试验机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3.5.1 测量方案
        3.5.2 测量模型
        3.5.3 不确定度评定
    3.6 千斤顶的不确定度评定
        3.6.1 测量方案
        3.6.2 测量模型
        3.6.3 不确定度评定
    3.7 混凝土回弹仪率定值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3.7.1 测量方案
        3.7.2 回弹仪率定值不确定度测量方法及模型
        3.7.3 回弹仪率定值不确定度评定
        3.7.4 回弹仪弹击拉簧刚度不确定度测量方法及模型
        3.7.5 回弹仪弹击拉簧刚度不确定度评定
    3.8 力学计量器具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总结
    3.9 测量不确定度在工程应用中相关问题的研究
        3.9.1 有关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数据的有效数字
        3.9.2 数据的修约规则
        3.9.3 近似数运算
        3.9.4 测量不确定度报告
4 力学计量检定与校准的比较
    4.1 计量检定与校准的目的
    4.2 计量检定与校准的对象
    4.3 计量检定的分类
    4.4 计量检定的主要方法
        4.4.1 整体检定法
        4.4.2 单元检定法
    4.5 检定与校准的区别
    4.6 力学计量检定与校准的特点
5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携带液滴的高含湿烟气温湿度测试方法与不确定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冷凝换热系统在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冷凝换热系统的国外研究现状
        1.3.2 冷凝换热系统的国内研究现状
    1.4 冷凝换热方向还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试验台系统及主要测试方法研究
    2.1 概述
    2.2 试验台系统介绍
        2.2.1 燃气锅炉系统
        2.2.2 冷凝实验台主体换热系统
        2.2.3 引风机
        2.2.4 循环水泵
        2.2.5 板式换热器
    2.3 试验装置介绍
        2.3.1 烟气取样系统
        2.3.2 烟气分析仪
        2.3.3 等速采样系统
        2.3.4 温度采集系统
        2.3.5 温控仪
        2.3.6 温湿度仪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携带液滴的高含湿烟气温湿度测试及其分析
    3.1 引言
    3.2 烟气成分分析
        3.2.1 天然气成分分析
        3.2.2 烟气量计算
        3.2.3 烟气的含湿量
        3.2.4 烟气露点温度
        3.2.5 理论计算结果汇总
        3.2.6 过量空气系数的校核
    3.3 烟气湿度的测量以及烟气处理的方法
        3.3.1 烟气温度下水蒸气饱和分压力的求法
        3.3.2 高温烟气含湿量和露点温度的计算
        3.3.3 烟气相对湿度的折算
    3.4 实验操作方法与主要控制参数和影响因素
        3.4.1 测试步骤与测点选取规则
        3.4.2 主要控制参数的控制方法
        3.4.3 取样装置各参数的选取原则
    3.5 高含湿烟气温度测量结果分析
        3.5.1 换热系统可行性分析
        3.5.2 循环水流量对烟气温度测量的影响
        3.5.3 排烟温度在测试平面上的分布
    3.6 高含湿烟气湿度测量结果分析
        3.6.1 测试平面上湿度场的分布
        3.6.2 含湿量随排烟温度的变化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验数据的不确定度分析方法探究
    4.1 引言
    4.2 测量不确定度的相关概念
        4.2.1 不确定度与误差的异同
        4.2.2 不确定度来源
        4.2.3 测量不确定度分类
    4.3 实验前的不确定度分析
    4.4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4.4.1 测量不确定度A类评定方法
        4.4.2 测量不确定度B类评定方法
        4.4.3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4.4.4 扩展不确定度和包含因子
        4.4.5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过程
    4.5 不确定度评定在冷凝换热装置测试中的应用
        4.5.1 温度测量
        4.5.2 烟气湿度测量
        4.5.3 循环水给水压力测量
        4.5.4 烟气中氧气含量测量
        4.5.5 排烟热损失的不确定度分析方法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专利
致谢

(9)音速喷嘴法气体流量标准装置的测量数据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简析音速喷嘴法气体流量标准装置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测量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
    2.1 系统误差和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
        2.1.1 如何发现系统误差
        2.1.2 减小系统误差的几种方法
        2.1.3 修正系统误差的几种方法
        2.1.4 测量重复性和测量复现性如何进行评定
    2.2 测量不确定度
        2.2.1 测量不确定度定义理解
        2.2.2 测量不确定的表示方式
    2.3 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之间的几点区别
    2.4 测量结果和测量仪器的误差、准确度、不确定度的比较
    2.5 误差与不确定度的小结
第三章 测量数据处理
    3.1 被测量估计值
    3.2 如何判别和剔除异常值
        3.2.1 异常值的概念
        3.2.2 用统计方法来判别异常值
    3.3 测量结果和不确定度的修约
第四章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4.1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步骤
    4.2 关于测量不确定度的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4.2.1 标准不确定度的 A 类评定
        4.2.2 标准不确定度的 B 类评定
        4.2.3 A 类、B 类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的注意事项
    4.3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4.3.1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在线性数学模型下的表示
        4.3.2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在各输入量之间存在相关性时的表示
        4.3.3 合成不确定度在非线性数学模型下的表示
    4.4 扩展不确定度
        4.4.1 如何判定被测量 Y 的分布情况
        4.4.2 扩展不确定度在不同分布下包含因子的确定以及它的表示
    4.5 自由度以及正态分布时的包含因子
        4.5.1 自由度
        4.5.2 A 类不确定度评定中的自由度
        4.5.3 B 类不确定度评定中的自由度
        4.5.4 标准不确定度合成时的有效自由度
        4.5.5 被测量接近正态分布时的扩展不确定度
        4.5.6 安全因子
        4.5.7 扩展不确定度在被测量 Y 的分布不同时的表示
    4.6 测量结果的表示和报告
        4.6.1 完整的测量结果的报告内容
        4.6.2 用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报告测量结果的形式
        4.6.3 用扩展不确定度报告测量结果的形式
第五章 音速喷嘴式气体流量标准装置检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5.1 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5.1.1 概述
        5.1.2 数学模型
        5.1.3 各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
        5.1.4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及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
        5.1.5 扩展不确定度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10)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及其在力值计量中的应用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意义
        1.1.1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方案
第二章 力学计量和不确定度
    2.1 力学计量
    2.2 测量不确定度的定义与来源
        2.2.1 测量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
        2.2.2 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
        2.2.3 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
        2.2.4 传统误差理论
    2.3 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评定方法
        2.3.1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过程
        2.3.2 建立数学模型
        2.3.3 分析不确定度来源
        2.3.4 测量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方法
        2.3.5 测量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方法
        2.3.6 测量不确定度的蒙特卡罗评定方法
        2.3.7 测量不确定度分布的介绍及判定
        2.3.8 测量不确定度的两类评定方法的关系
        2.3.9 测量不确定度两类评定方法的不足
        2.3.10 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度的联系与区别
    2.4 测量不确定度与合格评定的关系
        2.4.1 测量能力的概念
        2.4.2 不确定度与合格评定
        2.4.3 安全裕度的概念
    2.5 测量异常值的判断和处理
        2.5.1 测量异常值的判断
        2.5.2 测量异常值的处理
第三章 测量不确定度在力学计量中的应用
    3.1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在力学计量中的应用概述
        3.1.1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在力学计量校准中的重要性
        3.1.2 仪器的示值误差在进行不确定度评定时的方法与步骤
    3.2 材料试验机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3.3 洛氏硬度计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3.4 千斤顶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与截距的不确定度评定
    3.5 扭矩扳子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3.6 回弹仪率定值测量结果的不确定评定
第四章 测量不确定度在工程应用中相关问题的研究
    4.1 有关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数据的有效数字及修约规则
        4.1.1 有效数字
        4.1.2 数据的修约规则
    4.2 近似数运算
    4.3 测量不确定度报告
    4.4 有关不确定度有效位数修约的问题
    4.5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忽略相关项所带来的风险
    4.6 规范化表示测量不确定度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作者简介
致谢

四、不确定度重复引用中自由度计算问题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矢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研究[D]. 郑科.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2021(02)
  • [2]SC实验室管理体系关键环节风险控制研究[D]. 谢玉洁.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3]空间干涉测量平台的构建与集成仿真技术研究[D]. 李钰鹏.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2020(08)
  • [4]CESSNA172飞机自动化水平测量系统设计[D]. 李志艺.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2020(12)
  • [5]复杂曲面在机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实验研究[D]. 王腾辉. 大连理工大学, 2020
  • [6]精密光谱辐射计的定标与特性表征[D]. 刘丽莹. 长春理工大学, 2019(02)
  • [7]力学计量中测量不确定度的应用与研究[D]. 李卿. 西安理工大学, 2019(08)
  • [8]携带液滴的高含湿烟气温湿度测试方法与不确定度分析[D]. 韩建伟.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5(01)
  • [9]音速喷嘴法气体流量标准装置的测量数据处理[D]. 张敏. 西安石油大学, 2014(07)
  • [10]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及其在力值计量中的应用与研究[D]. 王鲁. 浙江大学, 2014(02)

标签:;  ;  ;  ;  ;  

不确定性重复参考中自由度的计算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