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柴油机超速故障的机理分析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孙鑫海[1](2021)在《内燃机车柴油机主轴承失效机理及预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产主型内燃机车柴油机的主轴承均采用液体动压滑动式轴承结构,其具有承载能力大、抗冲击能力强和摩擦损耗小、寿命长等特点。但是,随着内燃机车使用年限的增长,柴油机各机械组件逐渐老化,加之维修、运用不当,易导致主轴承工作失效。主轴承失效轻则造成轴瓦损伤影响机车正常使用,重则引发机体、曲轴报废导致严重机破,不仅会给铁路局机务段带来较大的直接经济损失,严重时甚至会扰乱正常的运输和生产秩序,造成巨大间接经济损失。本论文通过分析滑动轴承机构和滑动轴承失效形式,结合内燃机车16V240ZJ、12V240ZJ、8240ZJ型柴油机主轴承失效典型故障案例,从影响柴油机主轴承工作状态最直接、重要的曲轴、机体、轴瓦三大部件进行分析,总结出了主轴承检修、组装和运用过程中可能诱发主轴承失效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精细选配主轴瓦、液氮冷却法更换曲轴油堵等技术改进措施,并设计制作了曲轴清洗试压装备,解决了曲轴内油道清洗不彻底和内油道无法做密封性试验的难题,有效地提升了柴油机主轴承组件的检修水平,为遏止柴油机主轴承非正常失效惯性质量故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结合光谱分析技术和铁谱分析技术的优缺点,提出了以光谱分析为主、以铁谱分析为辅的光铁谱油液综合诊断应用方法,即通过运用光谱分析技术确定磨粒的元素类型和浓度,再对光谱分析显示异常磨粒的油液进行铁谱分析,确定出异常磨粒的可能来源,从而为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检查提供依据,进而更快捷、准确地查找出异常磨损的部位。光铁谱油液综合诊断应用方法有助于提前预测主轴承的磨损状态,避免因主轴承过度磨损导致工作失效而引发柴油机大部件破损,保障机车运用安全可靠,为运输生产节约成本,达到节支降耗的目的。
杨尚刚[2](2021)在《Z6170型船用双电控双燃料发动机开发与试验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船舶排放法规的日趋严苛和世界能源的日益短缺,高热效率、低排放的节能环保发动机成为船舶动力发展技术的主导方向,液化天然气具有能量密度高、排放低、便于运输等优点,被认为是船舶动力最有发展潜力的绿色燃料之一。在未来的船舶动力中,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以其生产改制方便、燃料可选择性灵活,以及其良好的环保性、经济性等多重优点,已成为国内外船舶绿色动力前进的方向。正文以理论分析和台架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船舶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常用工作模式的性能和排放特性。在船舶发动机常用的E3循环工作特性和D2循环工作特性下,研究了双燃料发动机柴油模式和双燃料模式的试验性能;在发动机E3循环工作特性下,研究了双燃料发动机柴油模式和双燃料模式下,NOx、CO2、THC和CO等污染物的排放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E3和D2循环双燃料模式运行时:功率和柴油模式相同,增压压力和涡后排温略有升高,最大爆发压力和热效率均有降低,双燃料模式替代率大幅提高,并将双燃料模式运行负荷点由25%降至10%,拓宽了双燃料模式的运行区间。(2)E3循环排放特性:柴油模式NOx和CO2比双燃料模式排放高;双燃料模式THC和CO排放大幅高于柴油模式;燃油喷射时刻的提早,NOx和CO2排放增加,THC和CO降低;燃油替代率的提高,THC和CO排放迅速恶化,NOx和CO2排放降低;天然气喷射时刻的改变对NOx影响不明显,天然气喷射时刻的过于提前和滞后均造成THC和CO的恶化。(3)排气污染物比排放量的计算:E3工作循环,试验机柴油模式和双燃料模式NOx+NMHC和CO的比排放计算结果均达到了还未实施的GB15097船舶发动机排气污染物第二阶段限值的要求。
赵中玉[3](2020)在《基于PIC16F877A的移动电站信息监控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文中提出信息监控是移动电站控制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对移动电站信息的准确监控对整个电站控制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课题正是基于移动电站的信息监控而提出的,系统以PIC16F877A为核心器件来开发移动电站监控系统,同时针对移动电站柴油机电子调速器设计一种模糊PID控制算法。本文以移动电站设计为工程背景,研究移动电站系统的构成及特点,然后从移动电站功能要求和技术指标考虑,进行电站系统的硬件选型与配置,并针对移动电站监控系统中的采集回路,数字量回路及电子调速器等硬件电路进行了设计。对电路中各个模块的电路设计进行了相应的软件设计,并进行了端口及显示初始化设计及GSM远程监测的设计。本文最后对移动电站机组调速控制系统进行分析,研究其工作原理,构建控制系统中柴油机与执行器的数学建模。使用常规的PID控制算法对已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然后在常规PID的基础上,运用模糊PID控制算法对其数学模型进一步分析,并分别对两种控制算法进行仿真实验,比较其输出结果。根据仿真结果可得本文采用传统PID算法与模糊算法相结合的模糊PID控制算法对其进行控制,以满足其响应准确、响应速度快以及稳定性高等要求。
王洪峰[4](2019)在《机车柴油机智能化管理系统平台研究》文中指出机车柴油机的智能化水平是我国工业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轨道车辆装备发展起到革命性作用。当前柴油机技术已经朝大数据智能化方向发展,柴油机智能化管理系统的研制可以促进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客户服务质量,降低装备维修管理成本。本文结合机车运用需求以及未来柴油机的发展,分析了生产厂商和用户对柴油机智能化管理系统的需求,论述了柴油机智能化管理系统所要具备的基本功能,并以此为设计目标,分解系统设计所需要的关键技术。研究了机车柴油机智能化管理系统的硬件架。将机车柴油机智能化管理系统分为系统感知、数据分析、预测与健康管理、全寿命可靠性、运维支持等多个系统部分。本文以某型柴油机为例进行了系统设计,构建了初步的智能化管理系统方案,进行了相关试验测试,取得了数据,验证了柴油机智能化管理系统方案的可行性,为后续设计修改与技术发展提供了借鉴。某型柴油机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已上线试运行超过2年,使用状态良好。期间积累了大量的正常数据和故障数据,为今后的设计方案改进提供了依据。在试运行的2年中,该智能化管理系统也未出现大的运行故障,总体上运行比较稳定可靠。该工作达到了国内比较先进的水平。本研究表明,柴油机智能化管理系统不仅意味着运用、管理成本的降低,也增加了安全性和服务一体化水平,必将为柴油机技术发展带来巨大变革,并且可以推广到民用发电、军工装备、核电、船舶动力等领域。
程毅飞[5](2019)在《桥式抓斗卸船机状态监测及故障预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桥式抓斗卸船机作为港口散货船接卸的主要大型机械设备,其安全稳定运行对企业运营生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港口桥式抓斗卸船机工作时间和强度的不断提升,相应地增加了卸船机的故障问题。目前现有的卸船机故障诊断技术能有效地减少危险事故,但是仍然不能及时的发现故障问题并解决问题。本文针对已有故障诊断研究中故障诊断不及时、不全面等不足,通过传感器监测桥式抓斗卸船机整机的运行状态以获取监测数据,并利用新的故障预测方法实现对卸船机的故障预测。论文从桥式抓斗卸船机机械状态特征及其变化入手,进行了关联规则挖掘,深度置信网络预测等研究,为卸船机整机系统和小车运行系统的故障预测研究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分析了桥式抓斗卸船机的机械结构及工作特点,总结了卸船机的主要故障类型及故障特征,基于以上设计了两种卸船机在线监测方案。通过在线监测积累大量的卸船机状态监测数据,使其故障预测拥有了数据来源,保证故障预警中所有研究成果的真实可靠。(2)针对桥式抓斗卸船机整机故障,提出一种基于兴趣度关联规则的卸船机故障预测模型方法。采用传感器监测和时域分析方法获取卸船机运行参数空间,利用聚类离散算法将监测数据根据其属性值域离散为非线性聚类区间,获取卸船机关联规则组,提取状态数据关联维权重系数,建立状态监测数据关联规则函数模型,利用该模型中关联规则状态改变实现故障预测。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表征卸船机运行状态监测的内部关联特征信息,实现对卸船机故障类别的预测,对降低卸船机故障发生频率有现实意义。(3)针对桥式抓斗卸船机最关键的小车运行系统故障,构建一种基于深度置信网络(Deep Blief Net,DBN)的卸船机时间序列故障预测模型。结合深度学习理论的自我学习能力,将原始时域信号数据输入DBN进行训练,通过反向微调学习对其进行整体微调,利用该模型对卸船机振动烈度时间序列进行多步预测,构建状态监测残差序列特征约束函数模型,通过关联权重残差序列状态变化实现故障预测。实验通过对比分析其他相关故障预测方法,验证了该方法能降低预警阈值和提高预测精度,更能及早有效地预测卸船机故障发生类别,提前做出警示。(4)在桥式抓斗卸船机机械、传感器、故障预测技术等基础上研发了一套新型、可靠的桥式抓斗卸船机工作状态监控与预警系统。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实时性以及应用价值,可以实现卸船机的状态监测、数据存储、故障预测、故障评价及预警发布、故障处理等预警功能。
刘靖宇[6](2019)在《基于S4000P系统分析的柴油机预防性维修研究》文中提出船舶柴油机的维修是在船舶整个生命周期中必不可少的要素,预防性维修更是柴油机维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GB/T 2900.99-2016《电工术语、可信性》中定义:预防性维修是为降低产品故障的概率或防止功能退化按预定的时间间隔或按规定准则实施的维修[1],它以预防作为方法,以故障在未发生前被消灭为目的,既可以保证船舶柴油机的可靠性,也能极大地降低故障发生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任务中断等。实施船舶柴油机的预防性维修工作,离不开一个完备健全和可持续的标准的指导,预防性维修国际通用标准S4000P(International Specification for Developing and Continuously Improving Preventive Maintenance)是欧洲航空航天和国防工业协会制定的产品通用的预防性维修标准[2]。通过将S4000P标准的系统分析流程与船舶柴油机的预防性维修相结合,得到改进的适用于船舶柴油机预防性维修的方法,并依此方法开展和实施船舶柴油机预防性维修工作。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基于船舶柴油机预防性维修的特点,对S4000P标准的系统分析流程进行改进,得到适用于柴油机的改进的系统分析(Modified System Analysis,MSA)方法,称其为“船舶柴油机预防性维修方法”。其主要是改进系统分析流程原有的每一个方法模块,使之通用特点全部转化成符合柴油机的专用特点,细化每一个方法模块,并对其中不相符的分析步骤进行删减,并添加新的方法模块,使其完全符合柴油机的预防性维修。(2)在柴油机预防性维修中按照MSA方法的流程展开应用研究。基于柴油机零部件的结构树,按易损件和耐磨损件对柴油机的零部件进行分类研究,并研究柴油机关键运动副的间隙达到阈值时所对应的预防性维修方式。同时以气缸套为例进行MSA方法的分析和应用,依照潜在失效原因建立气缸套和轴瓦的故障树,并对所有研究得到的柴油机预防性维修内容按照W1W6级别进行分类研究。(3)设计一款管理柴油机预防性维修信息的软件,使船舶柴油机的预防性维修紧跟信息化的发展,提高管理和应用柴油机预防性维修信息的能力。研究该软件的顶层设计,并依此研究该软件的功能结构,对所需的信息进行分类研究,设计实现所有功能的软件界面。
鞠明军[7](2018)在《国五排放标准的柴油机开发与匹配》文中研究指明伴随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环保意识也在日渐增强,减小大气中有害物排放已成为人们的迫切需求。汽车有害物排放是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降低汽车有害排放物也是我国减排工作深入进行的重要关键。同时,自2018年1月1日,我国开始在全国推行了国五排放法规标准,而2020年更为严格的国六排放法规也即将实施,故而,如何减小汽车有害排放物的排放水平、满足日益严格排放法规的需求,已成为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为了适应市场和法规的需求、提升我公司产品的质量和类型,长春一汽四环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提出了“车用CA4D30C5柴油机达国五排放标准”项目,并要求其同时能够具备达国六排放标准的技术升级潜力。基于发动机的实际使用用途,本项目选择了燃烧优化协同SCR的国五技术路线。同时,CA4D30C5柴油机是本公司拟新开发及推广的一款机型,为更好为实现项目的预期目标,需要对燃烧系统进行优化和匹配升级。本文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介绍了CA4D30C5发动机的关键指标参数,并通过外特性及ESC试验研究了两组喷油嘴和四组不同垫片厚度对发动机关键性能的影响,且通过比油耗、烟度等的综合考虑选取了8孔油嘴2.5mm垫片的喷油器。2、进行了增压器的升级优化,分析了VGT工作原理,并对JK52F1VGT增压器与样机的匹配进行了评测。同时,对样机的排气模型、外特性、万有特性等进行了细致的优化标定工作。此外,还对配气机构的凸轮型线进行了进一步改进,通过试验测定A凸轮轴可使发动机的油耗、烟度、进气量和有害物排放达到更优。3.对SCR系统关键构件、工作原理、控制及通信等进行了详细介绍,进行了关键控制模型标定,完成了系统调试和开发工作,并通过试验调整和测试使发动机满足了国五的排放法规要求4、进行了CA4D30C5发动机驾驶性标定及三高试验的标定工作,检测了燃油系统、发动机性能和SCR系统在极端环境下的稳定性及工作状况,经过试验验证,各系统本身的表现都符合设计预期。最终,CA4D30C5发动机设计合理,排放结果满足了国五排放标准,同时具备了国六的开发潜力。
周浩[8](2019)在《三棵树机务段机车用能精细化管控研究》文中提出自“十二五”起,国家对铁路投入不断加大,根据中铁总“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总体战略部署,铁路发展已经进入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的关键阶段。在牵引动力升级换代的同时,铁路牵引成本支出的结构和规律也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呈现出技术性强,波动周期复杂,多种影响因素相互交织,密切关联的全新特征。三棵树机务段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公司旗下唯一的纯客运机务段,在担当全局近60%旅客列车牵引任务的同时,也是年均支出近10亿元的成本大户。机车牵引用能是该段直接生产成本中占比最大的项目,应用精细化思想建立管控体系,节约机车用能成本,对改善企业效益,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作者在三棵树机务段多年来从事机车用能精细化管控的实际工作经历为背景,从精细化管理理念和技术实现的双重视角入手,对该段开展机车用能精细化管控前相关管控体系存在的各种粗放问题进行了分析梳理;在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应用精细化方法构建了适用于该机务段生产实际的机车用能成本精细化管控体系,在将精细化基本方法与三棵树机务段机车用能管控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基础上,对相关粗放问题逐一给出了解决方案。文章最后对精细化管理思想与铁路机车用能管控工作结合过程中需要关注的要点进行了探讨。本论文内容对新形势下各铁路机务段,尤其是内电混合机务段在机车用能领域实施精细化管控,减少成本支出,改善企业效益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马建,孙守增,芮海田,王磊,马勇,张伟伟,张维,刘辉,陈红燕,刘佼,董强柱[9](2018)在《中国筑路机械学术研究综述·2018》文中研究指明为了促进中国筑路机械学科的发展,从土石方机械、压实机械、路面机械、桥梁机械、隧道机械及养护机械6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筑路机械领域的学术研究进展、热点前沿、存在问题、具体对策及发展前景。土石方机械方面综述了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平地机技术等;压实机械方面综述了静压、轮胎、圆周振动、垂直振动、振荡压路机、冲击压路机、智能压实技术及设备等;路面机械方面综述了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水泥混凝土搅拌设备、水泥混凝土摊铺设备、稳定土拌和设备等;桥梁机械方面综述了架桥机、移动模架造桥机等;隧道机械方面综述了喷锚机械、盾构机等;养护机械方面综述了清扫设备、除冰融雪设备、检测设备、铣刨机、再生设备、封层车、水泥路面修补设备、喷锚机械等。该综述可为筑路机械学科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基础资料。
华蕾,刘斌,邵秋荣[10](2018)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果中嘧霉胺残留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据欧盟官网通报,欧盟在NO.8712014号条例里修改了(EC)No 396/2005法规,附录V里,爱利思达(Arysta Life Science Benelux SPRL)提交的申请提议放宽嘧霉胺在瓜类蔬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根据法规第八章规定,递交了评估报告,欧盟食品安全局综合评审后,确定嘧霉胺限量为:
二、柴油机超速故障的机理分析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柴油机超速故障的机理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内燃机车柴油机主轴承失效机理及预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滑动轴承润滑研究现状 |
1.2.2 曲轴动力学分析研究 |
1.2.3 轴承合金层应力分析研究 |
1.2.4 润滑油性能分析研究 |
1.2.5 柴油机主轴承故障监测研究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 |
2 液体动压滑动轴承基础理论 |
2.1 引言 |
2.2 液体动压润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关系 |
2.2.1 液体动压油膜的形成原理 |
2.2.2 液体动压润滑的基本方程 |
2.2.3 油楔承载机理 |
2.3 液体动压径向滑动轴承基本原理 |
2.4 滑动轴承失效形式及产生原因 |
2.4.1 磨粒磨损 |
2.4.2 疲劳破坏 |
2.4.3 咬粘(胶合) |
2.4.4 擦伤 |
2.4.5 过度磨损 |
2.4.6 腐蚀 |
2.4.7 其他失效形式 |
2.5 本章小结 |
3 主轴承失效分析 |
3.1 引言 |
3.2 制造和装配质量不达标 |
3.2.1 曲轴 |
3.2.2 机体 |
3.2.3 轴瓦 |
3.3 使用维护方法不当 |
3.3.1 柴油机飞车 |
3.3.2 滑油压力异常 |
3.3.3 司机操纵不当 |
3.3.4 配件检修质量不高 |
3.4 本章小结 |
4 主轴承失效控制措施 |
4.1 引言 |
4.2 主轴承相关配件清洁度控制 |
4.2.1 清洁度标准制定 |
4.2.2 曲轴清洗试压设备的设计制作 |
4.3 曲轴检测组装质量控制 |
4.3.1 曲轴修复 |
4.3.2 曲轴油堵更换方法 |
4.3.3 曲轴检测 |
4.4 机体检测组装质量控制 |
4.4.1 机体修复 |
4.4.2 机体检测 |
4.4.3 机体组装 |
4.5 轴瓦质量控制 |
4.5.1 轴承游隙值的确定 |
4.5.2 轴瓦检验与装配 |
4.6 使用维护要求 |
4.6.1 滑油压力监测 |
4.6.2 日常操作注意事项 |
4.7 本章小结 |
5 主轴承失效预防性研究 |
5.1 引言 |
5.2 铁谱、光谱分析和油品理化指标分析的原理和特点 |
5.2.1 铁谱分析 |
5.2.2 光谱分析 |
5.2.3 油品理化指标分析 |
5.3 光铁谱综合诊断技术研究 |
5.3.1 确定分析对象 |
5.3.2 光铁谱诊断标准 |
5.4 综合检测分析技术的应用 |
5.4.1 光谱分析 |
5.4.2 铁谱分析 |
5.4.3 分析结果的验证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附录2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Z6170型船用双电控双燃料发动机开发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来源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研究现状总结 |
1.3 本文研究意义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天然气/柴油双电控双燃料发动机设计 |
2.1 试验研究对象 |
2.2 燃油供给系统 |
2.1.1 电控泵 |
2.1.2 喷油器 |
2.3 天然气供给系统 |
2.3.1 天然气气轨 |
2.3.2 天然气喷射阀 |
2.4 油气双电控系统 |
2.4.1 运行工况转换 |
2.4.2 运行模式转换 |
2.4.3 电子控制单元ECU |
2.4.4 双燃料发动机监控仪 |
2.4.5 传感器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双燃料发动机台架性能试验研究 |
3.1 试验条件 |
3.1.1 水力测功器 |
3.1.2 天然气质量计 |
3.1.3 MEXA-1500D型气体成分分析仪 |
3.1.4 3010 MINIFID型碳氢分析仪 |
3.1.5 采样点及取样探头 |
3.2 试验方法 |
3.2.1 E3循环推进特性试验 |
3.2.2 D2循环负荷特性试验 |
3.3 双燃料发动机机替代率 |
3.4 油气双电控双燃料发动机的优势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双燃料发动机排放特性研究及比排放量计算 |
4.1 燃油喷射正时对排放的影响 |
4.1.1 喷油正时对柴油模式排放影响 |
4.1.2 喷油正时对双燃料模式排放影响 |
4.2 柴油模式与双燃料模式排放对比 |
4.2.1 NO_x排放对比 |
4.2.2 CO_2排放对比 |
4.2.3 CO排放对比 |
4.2.4 THC排放对比 |
4.3 天然气喷射正时对排放影响 |
4.4 燃油替代率对排放影响 |
4.5 比排放量的计算 |
4.5.1 大气因子有效性计算 |
4.5.2 柴油模式比排放量计算 |
4.5.3 双燃料模式比排放量计算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取得的成果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基于PIC16F877A的移动电站信息监控系统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概述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 课题任务及目标 |
第2章 移动电站信息监控系统硬件设计 |
2.1 基于西门子S7-200的监控系统方案设计 |
2.2 基于PIC16F877A单片机的监控系统方案设计 |
2.3 方案比较与选择 |
2.4 移动电站硬件电路设计 |
2.5 PIC16F877A单片机选择及基本外围电路介绍 |
2.5.1 PIC16F877A单片机选择 |
2.5.2 在线调试电路 |
2.5.3 市电电压变送器 |
2.5.4 模拟信号采集回路 |
2.5.5 数字信号采集回路 |
2.5.6 移动电站电子调速器脉冲采集回路 |
2.5.7 数字量输出回路 |
2.5.8 显示回路 |
2.5.9 远程监测回路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柴油机电子调速器模糊PID控制方法研究 |
3.1 模糊PID控制算法原理 |
3.2 移动电站柴油机模糊PID算法设计 |
3.2.1 模糊PID算法设计 |
3.2.2 电子调速器执行器数学建模 |
3.2.3 移动电站柴油机组数学建模 |
3.3 模型仿真与结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软件设计 |
4.1 编程语言及环境介绍 |
4.2 软件设计 |
4.2.1 端口初始化设计 |
4.2.2 LCD12864初始化 |
4.2.3 GSM(SIM900A模块)初始化 |
4.2.4 数字量输入采集 |
4.2.5 模拟量输入采集 |
4.2.6 数字量输出控制 |
4.2.7 机组故障保护 |
4.2.8 LCD12864液晶显示设计 |
4.2.9 GSM远程监测设计 |
4.3 系统变量定义表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调试及测试结果分析 |
5.1 硬件测试 |
5.1.1 单板测试 |
5.1.2 集成测试 |
5.2 PIC16F877A的移动电站信息监控系统调试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机车柴油机智能化管理系统平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公式符号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目标及意义 |
1.3 国内外情况 |
1.4 课题研究思路 |
1.5 本文主要工作 |
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2.1 铁路运用的功能化需求 |
2.1.1 内燃机车不同用途下的功能化需求分析 |
2.1.2 铁路机车运用环境特点分析 |
2.1.3 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
2.2 用户管理的功能需求 |
2.2.1 基于可靠运用的功能化需求 |
2.2.2 基于成本控制的功能化 |
2.2.3 监管 |
2.3 产品研发和质量控制指导 |
2.4 零部件数字化管理 |
2.4.1 产品标识与识别 |
2.4.2 信息码的应用与管理 |
2.5 小结 |
3 控制系统架构 |
3.1 基础性架构 |
3.1.1 车载系统 |
3.1.2 车地传输系统 |
3.1.3 地面系统 |
3.2 关键零部件 |
3.2.1 传感器 |
3.2.2 线束 |
3.2.3 电喷控制单元 |
3.2.4 机载PHM控制单元 |
3.2.5 通讯设备 |
3.2.6 数据存储及下载设备 |
3.2.7 地面计算机 |
3.3 控制与管理系统功能划分 |
3.4 小结 |
4 感知系统 |
4.1 感知对象 |
4.2 硬件组成 |
4.2.1 感知系统常用硬件 |
4.2.2 非常规硬件设备 |
4.2.3 通过软件分析和计算可以获知的柴油机参数 |
4.3 软件模型 |
4.4 工程应用试验 |
4.5 小结 |
5. 数据处理 |
5.1 数据类型 |
5.2 数据传输与记录 |
5.2.1 机车内网数据传输与储存 |
5.2.2 车地数据传输与储存 |
5.3 特征提取 |
5.3.1 诊断项目 |
5.4 运用分析 |
5.5 柴油机状态分析 |
5.6 可靠性分析 |
5.6.1 可靠性数据 |
5.6.2 数据接收配置 |
5.6.3 数据库配置 |
5.6.4 处理引擎配置 |
5.6.5 故障预测与诊断 |
5.7 检修分析 |
5.8 成本分析 |
5.9 工程运用及其试验 |
5.10 小结 |
6. 控制与故障处置策略 |
6.1 自动化控制的主要功能 |
6.2 智能感知 |
6.3 故障诊断 |
6.4 故障预测 |
6.5 运维优化 |
6.6 自动化调整策略 |
6.7 柴油机故障分类 |
6.8 故障判查机理与处置策略 |
6.9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时间序列预测符号定义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5)桥式抓斗卸船机状态监测及故障预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机械设备状态监测的发展现状 |
1.3 起重机械故障预警研究现状 |
1.3.1 故障预测方法研究现状 |
1.3.2 故障预警系统研究现状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4.3 研究方法 |
1.4.4 论文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桥式抓斗卸船机状态监测 |
2.1 引言 |
2.2 桥式抓斗卸船机结构及工作运行特点概述 |
2.3 桥式抓斗卸船机故障分析 |
2.3.1 桥式抓斗卸船机故障影响因素分析 |
2.3.2 桥式抓斗卸船机主要故障类型及产生原因 |
2.3.3 桥式抓斗卸船机常用故障预防措施 |
2.4 桥式抓斗卸船机状态监测方案设计 |
2.4.1 传感器布置及指标选取 |
2.4.2 状态监测方案 |
2.4.3 卸船机监测数据源组织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关联规则的卸船机整机故障预测模型 |
3.1 引言 |
3.2 兴趣度关联规则理论 |
3.2.1 关联规则基本理论及分类 |
3.2.2 兴趣度筛选方式 |
3.2.3 Apriori算法改进 |
3.3 基于改进关联规则的整机故障预测模型 |
3.3.1 卸船机故障类型与故障征兆权重关系 |
3.3.2 卸船机故障征兆与AR组权重关系 |
3.3.3 卸船机整机故障预测函数模型的构建 |
3.4 整机故障预测模型实例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深度置信网络的小车系统故障预测模型 |
4.1 引言 |
4.2 深度置信网络模型 |
4.2.1 限制玻尔兹曼机 |
4.2.2 深度置信网络 |
4.3 基于DBN模型的小车系统时间序列故障预测模型 |
4.3.1 时间序列预测方法 |
4.3.2 小车系统故障预测模型的构建 |
4.3.3 样本空间与参数设置及评价指标 |
4.4 小车系统故障预测模型实例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桥式抓斗卸船机故障预警系统 |
5.1 引言 |
5.2 桥式抓斗卸船机故障等级划分 |
5.3 桥式抓斗卸船机故障预警系统开发工具及功能框架 |
5.3.1 系统开发工具 |
5.3.2 系统功能框架 |
5.4 桥式抓斗卸船机故障预警系统实现及应用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 作者简介 |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
4 发明专利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基于S4000P系统分析的柴油机预防性维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柴油机预防性维修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柴油机预防性维修研究现状 |
1.2.2 国内柴油机预防性维修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3 课题研究意义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预防性维修基本理论 |
2.1 引言 |
2.2 预防性维修基本要素 |
2.2.1 预防性维修等级 |
2.2.2 预防性维修级别 |
2.2.3 预防性维修间隔期 |
2.2.4 预防性维修类型 |
2.3 基于系统分析的预防性维修决策方法 |
2.4 柴油机零部件失效概述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针对柴油机的S4000P系统分析改进研究 |
3.1 引言 |
3.2 S4000P系统分析改进过程研究 |
3.3 针对柴油机改进的MSA方法框架 |
3.4 针对柴油机的MSA方法应用过程研究 |
3.4.1 MARC方法应用过程研究 |
3.4.2 MFMEA方法应用过程研究 |
3.4.3 MFFCA方法应用过程研究 |
3.4.4 MFCAA方法应用过程研究 |
3.4.5 柴油机预防性维修数值化评估方法研究 |
3.4.6 柴油机预防性维修信息对照表研究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MSA方法在柴油机预防性维修中的应用研究 |
4.1 引言 |
4.2 基于磨损类型的柴油机零部件研究 |
4.2.1 柴油机易损件和耐磨损件分类研究 |
4.2.2 柴油机关键运动副的预防性维修类型研究 |
4.3 MSA方法在缸套预防性维修中的应用研究 |
4.3.1 气缸套的失效模式研究 |
4.3.2 MARC方法在气缸套预防性维修中的应用研究 |
4.3.3 MFMEA方法在气缸套预防性维修中的应用研究 |
4.3.4 MFCAA方法在气缸套预防性维修中的应用研究 |
4.4 柴油机气缸套和轴瓦的故障树建立 |
4.4.1 柴油机气缸套故障树建立 |
4.4.2 柴油机轴瓦故障树建立 |
4.5 柴油机预防性维修内容分类研究 |
4.5.1 W1 级柴油机预防性维修内容研究 |
4.5.2 W2 级柴油机预防性维修内容研究 |
4.5.3 W3 级柴油机预防性维修内容研究 |
4.5.4 W4 级柴油机预防性维修内容研究 |
4.5.5 W5、W6 级柴油机预防性维修内容研究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柴油机预防性维修应用管理软件开发 |
5.1 引言 |
5.2 柴油机预防性维修应用管理软件顶层设计 |
5.3 柴油机预防性维修应用管理软件功能结构设计 |
5.4 柴油机预防性维修应用管理软件信息分类研究 |
5.4.1 预防性维修信息分类研究 |
5.4.2 预防性维修零部件信息分类研究 |
5.4.3 预防性维修操作信息分类研究 |
5.5 软件界面原型设计研究 |
5.5.1 登录界面设计研究 |
5.5.2 主界面设计研究 |
5.5.3 维修查询功能模块界面设计研究 |
5.5.4 维修指导功能模块界面设计研究 |
5.5.5 维修记录功能模块界面设计研究 |
5.5.6 维修反馈功能模块界面设计研究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7)国五排放标准的柴油机开发与匹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关于汽车污染物 |
1.2 柴油机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及危害 |
1.3 柴油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
1.4 柴油机排放控制技术 |
1.4.1 机内净化技术 |
1.4.2 机外净化技术 |
1.5 CA4D30C5柴油机国五后处理技术路线的选择 |
1.5.1 柴油机后处理技术路线介绍 |
1.5.2 CA4D30C5柴油机国五后处理技术路线选择及原因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样机性能分析、关键零部件优化匹配及性能标定 |
2.1 CA4D30C5柴油机简介 |
2.2 喷油嘴及垫片选型及优化匹配 |
2.3 增压器的选择、工作原理及优化匹配 |
2.3.1 增压器的选择 |
2.3.2 VGT增压器工作原理 |
2.3.3 VGT增压器优化匹配 |
2.4 发动机性能标定 |
2.4.1 排气模型标定 |
2.4.2 外特性标定 |
2.4.3 万有特性标定 |
2.5 凸轮轴优化匹配 |
2.5.1 试验设备 |
2.5.2 试验条件 |
2.5.3 试验数据对比 |
2.5.4 试验结论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SCR系统介绍及标定、CAN通信和OBD功能简介 |
3.1 SCR系统介绍及工作原理 |
3.2 SCR系统技术反应原理 |
3.3 SCR系统的结构 |
3.4 SCR系统各部件功能简述 |
3.5 SCR系统的标定 |
3.5.1 原机NO_X标定 |
3.5.2 尿素喷射相关标定 |
3.5.3 NO_X传感器激活标定 |
3.5.4 尿素喷射量修正标定 |
3.5.5 ESC/ETC/WHTC 标定 |
3.5.6 尿毒解冻及管路加热标定 |
3.5.7 排放超3.5标定 |
3.5.8 NO_X传感器标定 |
3.6 CAN通信和CAN报文简介 |
3.6.1 CAN 通讯 |
3.6.2 DCU的CAN报文通信 |
3.7 OBD功能验证 |
3.8 排放试验结果 |
3.9 本章小结 |
第4章 驾驶性标定及三高标定试验 |
4.1 驾驶性标定 |
4.1.1 怠速标定过程 |
4.1.2 档位识别标定 |
4.2 高寒标定试验及验证 |
4.2.1 高寒试验目的 |
4.2.2 高寒试验过程 |
4.2.3 高寒试验结果 |
4.3 高温标定试验及验证 |
4.3.1 高温试验目的 |
4.3.2 高温试验过程 |
4.3.3 高温试验结果 |
4.4 高原标定试验及验证 |
4.4.1 高原试验目的 |
4.4.2 高原试验过程 |
4.4.3 高原试验结果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全文总结与工作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8)三棵树机务段机车用能精细化管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论文的写作背景 |
1.1.2 论文的写作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 |
1.2.1 国外机车用能管控研究情况 |
1.2.2 国内机车用能管控研究情况 |
1.2.3 国内外机车用管控研究综述 |
1.3 本文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论文研究视角及主要内容 |
1.3.2 论文主要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章 三棵树机务段概况及机车用能管控基本内容 |
2.1 三棵树机务段概况 |
2.2 三棵树机务段机车用能管控基本情况 |
2.3 铁路机车用能管控相关概念及精细化管理相关理论 |
2.3.1 铁路机车用能管控的基本术语及相关概念 |
2.3.2 精细化管理相关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三棵树机务段机车用能管理问题及分析 |
3.1 内燃机车运行用油管控方面的问题 |
3.1.1 牵引动力配置相关评价体系缺位 |
3.1.2 司机操纵节油考核客观性不足导致激励作用弱化 |
3.1.3 运用系统擅自改变作业规范造成机车用能浪费 |
3.1.4 机车热工状态不佳导致能耗成本上升 |
3.1.5 机车燃油整备及交接管理粗放 |
3.2 内燃机车非运行用油管控方面的问题 |
3.2.1 冬季打温作业温间隔落实不到位 |
3.2.2 打温期内暖库资源利用不充分 |
3.2.3 内燃机车检修用油管控不力导致浪费 |
3.3 内燃机车冬季燃油低烧方面存在的问题 |
3.4 电力机车用电管控方面的问题 |
3.4.1 司机操纵节电评价不够客观及高铁动车组节电管控缺位 |
3.4.2 牵引用电计量设备不良导致计量失真 |
3.4.3 牵引用电用管分离导致电费管控实质性缺位 |
3.5 内电共用区段牵引力选择方面的问题 |
3.6 绩效考核政策方面的问题 |
3.7 三棵树机务段机车用能管控粗放问题的归纳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三棵树机务段机车用能精细化管控体系的构建 |
4.1 机车用能精细化管控体系的基本目标及原则方法 |
4.1.1 基本目标 |
4.1.2 构建原则及方法 |
4.2 三棵树机务段机车用能精细化管控体系的构建 |
4.3 内燃机车用油精细化管控解决方案 |
4.3.1 内燃机车运行用油精细化管控解决方案 |
4.3.1.1 建立高度显性化的司机操纵精细化分析系统 |
4.3.1.2 建立内燃机车牵引力利用程度定期评价机制 |
4.3.1.3 清理影响内燃机车用油的不合理规定 |
4.3.1.4 建立内燃机车热工状态分析管控机制 |
4.3.1.5 建立内燃机车燃油交接及燃整作业质量监控机制 |
4.3.2 建立内燃机车非运行用油管控机制 |
4.3.3 探索内燃机车燃油低烧节支潜能 |
4.4 电力机车及动车组用电管理体系的优化 |
4.4.1 加强电力机车及动车组用电日常管理 |
4.4.2 开展针对高铁动车组用电的专项研究 |
4.4.3 加强机车用电计量及电量抄记管理 |
4.4.4 加强与供电部门的横向沟通与协作 |
4.4.5 开展内电共用区段用能成本对比分析 |
4.5 机车用能相关绩效考核政策的调整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三棵树机务段机车用能精细化管控体系实施效果及保障措施 |
5.1 三棵树机务段机车用能精细化管控体系实施效果 |
5.2 铁路机车用能管控领域开展精细化管控需要的保障措施 |
5.2.1 关于数据保障 |
5.2.2 关于制度保障 |
5.2.3 关于人才保障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介 |
(9)中国筑路机械学术研究综述·2018(论文提纲范文)
索引 |
0引言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提供初稿) |
1 土石方机械 |
1.1 推土机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肖茹硕士生, 吉林大学赵克利教授提供初稿;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统稿) |
1.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1.1. 1 国外研究现状 |
1.1.1. 2 中国研究现状 |
1.1.2 研究的热点问题 |
1.1.3 存在的问题 |
1.1.4 研究发展趋势 |
1.2 挖掘机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团队、华侨大学林添良副教授提供初稿;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统稿) |
1.2.1 挖掘机节能技术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刘昌盛博士、郝鹏博士, 华侨大学林添良副教授, 中南大学胡鹏博士生、林贵堃硕士生提供初稿) |
1.2.1. 1 传统挖掘机动力总成节能技术 |
1.2.1. 2 新能源技术 |
1.2.1. 3 混合动力技术 |
1.2.2 挖掘机智能化与信息化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 中南大学胡鹏、周烜亦博士生、李志勇、范诗萌硕士生提供初稿) |
1.2.2. 1 挖掘机辅助作业技术 |
1.2.2. 2 挖掘机故障诊断技术 |
1.2.2. 3 挖掘机智能施工技术 |
1.2.2. 4 挖掘机远程监控技术 |
1.2.2. 5 问题与展望 |
1.2.3 挖掘机轻量化与可靠性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王德军副总工艺师, 中南大学刘强博士生、万宇阳硕士生提供初稿) |
1.2.3. 1 挖掘机轻量化研究 |
1.2.3. 2 挖掘机疲劳可靠性研究 |
1.2.3. 3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1.2.4 挖掘机振动与噪声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 中南大学刘强博士生、万宇阳硕士生提供初稿) |
1.2.4. 1 挖掘机振动噪声分类与产生机理 |
1.2.4. 2 挖掘机振动噪声信号识别现状和发展趋势 |
1.2.4. 3 挖掘机减振降噪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
1.2.4. 4 挖掘机振动噪声存在问题与展望 |
1.3 装载机 (吉林大学秦四成教授, 博士生遇超、许堂虹提供初稿) |
1.3.1 装载机冷却系统散热技术研究 |
1.3.1.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2 研究发展趋势 |
1.3.2 鱼和熊掌兼得的HVT |
1.3.2. 1 技术原理及结构特点 |
1.3.2. 2 技术优点 |
1.3.2. 3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4 中国研究现状 |
1.3.2. 5 发展趋势 |
1.3.2. 6 展望 |
1.4 平地机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赵睿英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
1.4.1 平地机销售情况与核心技术构架 |
1.4.2 国外平地机研究现状 |
1.4.2. 1 高效的动力传动技术 |
1.4.2. 2 变功率节能技术 |
1.4.2. 3 先进的工作装置电液控制技术 |
1.4.2. 4 操作方式与操作环境的人性化 |
1.4.2. 5 转盘回转驱动装置过载保护技术 |
1.4.2. 6 控制系统与作业过程智能化 |
1.4.2. 7 其他技术 |
1.4.3 中国平地机研究现状 |
1.4.4 存在问题 |
1.4.5 展望 |
2压实机械 |
2.1 静压压路机 (长安大学沈建军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
2.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2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
2.2 轮胎压路机 (黑龙江工程学院王强副教授提供初稿) |
2.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2 热点研究方向 |
2.2.3 存在的问题 |
2.2.4 研究发展趋势 |
2.3 圆周振动技术 (长安大学沈建军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
2.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1. 1 双钢轮技术研究进展 |
2.3.1. 2 单钢轮技术研究进展 |
2.3.2 热点问题 |
2.3.3 存在问题 |
2.3.4 发展趋势 |
2.4 垂直振动压路机 (合肥永安绿地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宋皓总工程师提供初稿) |
2.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4.2 存在的问题 |
2.4.3 热点研究方向 |
2.4.4 研究发展趋势 |
2.5 振动压路机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杂志社万汉驰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
2.5.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5.1. 1 国外振动压路机研究历史与现状 |
2.5.1. 2 中国振动压路机研究历史与现状 |
2.5.1. 3 特种振动压实技术与产品的发展 |
2.5.2 热点研究方向 |
2.5.2. 1 控制技术 |
2.5.2. 2 人机工程与环保技术 |
2.5.2. 3 特殊工作装置 |
2.5.2. 4 振动力调节技术 |
2.5.2. 4. 1 与振动频率相关的调节技术 |
2.5.2. 4. 2 与振幅相关的调节技术 |
2.5.2. 4. 3 与振动力方向相关的调节技术 |
2.5.2. 5 激振机构优化设计 |
2.5.2. 5. 1 无冲击激振器 |
2.5.2. 5. 2 大偏心矩活动偏心块设计 |
2.5.2. 5. 3 偏心块形状优化 |
2.5.3 存在问题 |
2.5.3. 1 关于名义振幅的概念 |
2.5.3. 2 关于振动参数的设计与标注问题 |
2.5.3. 3 振幅均匀性技术 |
2.5.3. 4 起、停振特性优化技术 |
2.5.4 研究发展方向 |
2.6 冲击压路机 (长安大学沈建军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
2.6.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6.2 研究热点 |
2.6.3 主要问题 |
2.6.4 发展趋势 |
2.7 智能压实技术及设备 (西南交通大学徐光辉教授, 长安大学刘洪海教授、贾洁博士生, 国机重工 (洛阳) 建筑机械有限公司韩长太副总经理提供初稿;西南交通大学徐光辉教授统稿) |
2.7.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7.2 热点研究方向 |
2.7.3 存在的问题 |
2.7.4 研究发展趋势 |
3路面机械 |
3.1 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 (长安大学谢立扬高级工程师、张晨光博士生、赵利军副教授提供初稿) |
3.1.1 国内外能耗研究现状 |
3.1.1. 1 烘干筒 |
3.1.1. 2 搅拌缸 |
3.1.1. 3 沥青混合料生产工艺与管理 |
3.1.2 国内外环保研究现状 |
3.1.2. 1 环保的宏观管理 |
3.1.2. 2 沥青烟 |
3.1.2. 3 排放因子 |
3.1.3 存在的问题 |
3.1.4 未来研究趋势 |
3.2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周小浩硕士生提供初稿) |
3.2.1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近几年销售情况 |
3.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2.2. 1 国外沥青混凝土摊铺机发展现状 |
3.2.2. 2 中国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的发展现状 |
3.2.2. 3 国内外行驶驱动控制技术 |
3.2.2. 4 国内外智能化技术 |
3.2.2. 5 国内外自动找平技术 |
3.2.2. 6 振捣系统的研究 |
3.2.2. 7 国内外熨平板的研究 |
3.2.2. 8 国内外其他技术的研究 |
3.2.3 存在的问题 |
3.2.4 研究的热点方向 |
3.2.5 发展趋势与展望 |
3.3 水泥混凝土搅拌设备 (长安大学赵利军副教授、冯忠绪教授、赵凯音博士生提供初稿;长安大学赵利军副教授统稿) |
3.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3.1. 1 搅拌机 |
3.3.1. 2 振动搅拌技术 |
3.3.1. 3 搅拌工艺 |
3.3.1. 4 搅拌过程监控技术 |
3.3.2 存在问题 |
3.3.3 总结与展望 |
3.4 水泥混凝土摊铺设备 (长安大学胡永彪教授提供初稿) |
3.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4.1. 1 作业机理 |
3.4.1. 2 设计计算 |
3.4.1. 3 控制系统 |
3.4.1. 4 施工技术 |
3.4.2 热点研究方向 |
3.4.3 存在的问题 |
3.4.4 研究发展趋势[466] |
3.5 稳定土厂拌设备 (长安大学赵利军副教授、李雅洁研究生提供初稿) |
3.5.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5.1. 1 连续式搅拌机与搅拌工艺 |
3.5.1. 2 振动搅拌技术 |
3.5.2 存在问题 |
3.5.3 总结与展望 |
4桥梁机械 |
4.1 架桥机 (石家庄铁道大学邢海军教授提供初稿) |
4.1.1 公路架桥机的分类及结构组成 |
4.1.2 架桥机主要生产厂家及其典型产品 |
4.1.2. 1 郑州大方桥梁机械有限公司 |
4.1.2. 2 邯郸中铁桥梁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4.1.2. 3 郑州市华中建机有限公司 |
4.1.2. 4 徐州徐工铁路装备有限公司 |
4.1.3 大吨位公路架桥机 |
4.1.3. 1 LGB1600型导梁式架桥机 |
4.1.3. 2 TLJ1700步履式架桥机 |
4.1.3. 3 架桥机的规范与标准 |
4.1.4 发展趋势 |
4.1.4. 1 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 |
4.1.4. 2 智能安全监测系统的应用 |
4.1.4. 3 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 |
4.2 移动模架造桥机 (长安大学吕彭民教授、陈一馨讲师, 山东恒堃机械有限公司秘嘉川工程师、王龙奉工程师提供初稿;长安大学吕彭民教授统稿) |
4.2.1 移动模架造桥机简介 |
4.2.1. 1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分类及特点 |
4.2.1. 2 移动模架主要构造及其功能 |
4.2.1. 3 移动模架系统的施工原理与工艺流程 |
4.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4.2.2. 1 国外研究状况 |
4.2.2. 2 国内研究状况 |
4.2.3 中国移动模架造桥机系列创新及存在的问题 |
4.2.3. 1 中国移动模架造桥机系列创新 |
4.2.3. 2 中国移动模架存在的问题 |
4.2.4 研究发展的趋势 |
5隧道机械 |
5.1 喷锚机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谷立臣教授、孙昱博士生提供初稿) |
5.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1.1. 1 混凝土喷射机 |
5.1.1. 2 锚杆钻机 |
5.1.2 存在的问题 |
5.1.3 热点及研究发展方向 |
5.2 盾构机 (中南大学易念恩实验师, 长安大学叶飞教授, 中南大学王树英副教授、夏毅敏教授提供初稿) |
5.2.1 盾构机类型 |
5.2.1.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
5.2.1. 2 存在的问题与研究热点 |
5.2.1. 3 研究发展趋势 |
5.2.2 盾构刀盘 |
5.2.2.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2.2. 2 热点研究方向 |
5.2.2. 3 存在的问题 |
5.2.2. 4 研究发展趋势 |
5.2.3 盾构刀具 |
5.2.3.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2.3. 2 热点研究方向 |
5.2.3. 3 存在的问题 |
5.2.3. 4 研究发展趋势 |
5.2.4 盾构出渣系统 |
5.2.4. 1 螺旋输送机 |
5.2.4. 2 泥浆输送管路 |
5.2.5 盾构渣土改良系统 |
5.2.5.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
5.2.5. 2 存在问题与研究热点 |
5.2.5. 3 研究发展趋势 |
5.2.6 壁后注浆系统 |
5.2.6.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
5.2.6. 2 研究热点方向 |
5.2.6. 3 存在的问题 |
5.2.6. 4 研究发展趋势 |
5.2.7 盾构检测系统 |
5.2.7.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2.7. 2 热点研究方向 |
5.2.7. 3 存在的问题 |
5.2.7. 4 研究发展趋势 |
5.2.8 盾构推进系统 |
5.2.8.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2.8. 2 热点研究方向 |
5.2.8. 3 存在的问题 |
5.2.8. 4 研究发展趋势 |
5.2.9 盾构驱动系统 |
5.2.9.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2.9. 2 热点研究方向 |
5.2.9. 3 存在的问题 |
5.2.9. 4 研究发展趋势 |
6养护机械 |
6.1 清扫设备 (长安大学宋永刚教授提供初稿) |
6.1.1 国外研究现状 |
6.1.2 热点研究方向 |
6.1.2. 1 单发动机清扫车 |
6.1.2. 2 纯电动清扫车 |
6.1.2. 3 改善人机界面向智能化过渡 |
6.1.3 存在的问题 |
6.1.3. 1 整车能源效率偏低 |
6.1.3. 2 作业效率低 |
6.1.3. 3 除尘效率低 |
6.1.3. 4 静音水平低 |
6.1.4 研究发展趋势 |
6.1.4. 1 节能环保 |
6.1.4. 2 提高作业性能及效率 |
6.1.4. 3 提高自动化程度及路况适应性 |
6.2 除冰融雪设备 (长安大学高子渝副教授、吉林大学赵克利教授提供初稿;长安大学高子渝副教授统稿) |
6.2.1 国内外除冰融雪设备研究现状 |
6.2.1. 1 融雪剂撒布机 |
6.2.1. 2 热力法除冰融雪机械 |
6.2.1. 3 机械法除冰融雪机械 |
6.2.1. 4 国外除冰融雪设备技术现状 |
6.2.1. 5 中国除冰融雪设备技术现状 |
6.2.2 中国除冰融雪机械存在的问题 |
6.2.3 除冰融雪机械发展趋势 |
6.3 检测设备 (长安大学叶敏教授、张军讲师提供初稿) |
6.3.1 路面表面性能检测设备 |
6.3.1. 1 国外路面损坏检测系统 |
6.3.1. 2 中国路面损坏检测系统 |
6.3.2 路面内部品质的检测设备 |
6.3.2. 1 新建路面质量评价设备 |
6.3.2. 2 砼路面隐性病害检测设备 |
6.3.2. 3 沥青路面隐性缺陷的检测设备 |
6.3.3 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
6.4 铣刨机 (长安大学胡永彪教授提供初稿) |
6.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6.4.1. 1 铣削转子动力学研究 |
6.4.1. 2 铣削转子刀具排列优化及刀具可靠性研究 |
6.4.1. 3 铣刨机整机参数匹配研究 |
6.4.1. 4 铣刨机转子驱动系统研究 |
6.4.1. 5 铣刨机行走驱动系统研究 |
6.4.1. 6 铣刨机控制系统研究 |
6.4.1. 7 铣刨机路面工程应用研究 |
6.4.2 热点研究方向 |
6.4.3 存在的问题 |
6.4.4 研究发展趋势 |
6.4.4. 1 整机技术 |
6.4.4. 2 动力技术 |
6.4.4. 3 传动技术 |
6.4.4. 4 控制与信息技术 |
6.4.4. 5 智能化技术 |
6.4.4. 6 环保技术 |
6.4.4. 7 人机工程技术 |
6.5 再生设备 (长安大学顾海荣、马登成副教授提供初稿;顾海荣副教授统稿) |
6.5.1 厂拌热再生设备 |
6.5.1.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6.5.1. 2 热点研究方向 |
6.5.1. 3 存在的问题 |
6.5.1. 4 研究发展趋势 |
6.5.2 就地热再生设备 |
6.5.2.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6.5.2. 2 热点研究方向 |
6.5.2. 3 存在的问题 |
6.5.2. 4 研究发展趋势 |
6.5.3 冷再生设备 |
6.5.3.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6.5.3. 2 热点研究方向 |
6.6 封层车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杨光兴硕士生提供初稿) |
6.6.1 前言 |
6.6.2 同步碎石封层技术与设备 |
6.6.2. 1 同步碎石封层技术简介 |
6.6.2. 2 国外研究现状 |
6.6.2. 3 中国研究现状 |
6.6.2. 4 研究方向 |
6.6.2. 5 存在的问题 |
6.6.3 稀浆封层技术与设备 |
6.6.3. 1 稀浆封层技术简介 |
6.6.3. 2 国外研究现状 |
6.6.3. 3 中国发展现状 |
6.6.3. 4 热点研究方向 |
6.6.3. 5 存在的问题 |
6.6.4 雾封层技术与设备 |
6.6.4. 1 雾封层技术简介 |
6.6.4. 2 国外发展现状 |
6.6.4. 3 中国发展现状 |
6.6.4. 4 热点研究方向 |
6.6.4. 5 存在的问题 |
6.6.5 研究发展趋势 |
6.7 水泥路面修补设备 (长安大学叶敏教授、窦建明博士生提供初稿) |
6.7.1 技术简介 |
6.7.1. 1 施工技术 |
6.7.1. 2 施工机械 |
6.7.1. 3 共振破碎机工作原理 |
6.7.2 共振破碎机研究现状 |
6.7.2. 1 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
6.7.2. 2 中国研究发展现状 |
6.7.3 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
6.7.3. 1 研究热点 |
6.7.3. 2 发展趋势 |
7 结语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提供初稿) |
四、柴油机超速故障的机理分析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内燃机车柴油机主轴承失效机理及预防研究[D]. 孙鑫海.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1(01)
- [2]Z6170型船用双电控双燃料发动机开发与试验研究[D]. 杨尚刚. 山东大学, 2021(11)
- [3]基于PIC16F877A的移动电站信息监控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 赵中玉. 兰州理工大学, 2020(02)
- [4]机车柴油机智能化管理系统平台研究[D]. 王洪峰.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8)
- [5]桥式抓斗卸船机状态监测及故障预警研究[D]. 程毅飞. 浙江工业大学, 2019(02)
- [6]基于S4000P系统分析的柴油机预防性维修研究[D]. 刘靖宇.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9)
- [7]国五排放标准的柴油机开发与匹配[D]. 鞠明军. 吉林大学, 2018(04)
- [8]三棵树机务段机车用能精细化管控研究[D]. 周浩.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5)
- [9]中国筑路机械学术研究综述·2018[J]. 马建,孙守增,芮海田,王磊,马勇,张伟伟,张维,刘辉,陈红燕,刘佼,董强柱. 中国公路学报, 2018(06)
- [10]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果中嘧霉胺残留量[J]. 华蕾,刘斌,邵秋荣. 中国科技信息, 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