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食两用植物——土人参的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陈兰,冯剑,黄梦利,孙晓玉,刘洋洋[1](2022)在《海南地方习用药材土人参质量标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建立海南地方习用药材土人参的质量标准,依据《国家药品标准工作手册》中药质量标准研制的要求,对土人参药材的性状、鉴别、水分、总灰分、浸出物、多糖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明确了土人参药材的性状和显微结构特征,建立了具有专属性的薄层鉴别方法;规定土人参药材水分含量不得超过12.0%、总灰分含量不得超过18.0%、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不得少于8.0%、多糖含量不得少于9.0%。本研究可为建立土人参药材质量标准体系提供参考。
尹鸿翔,任梓萱,赵家雯,王庆鹤,赵灵,李四虎[2](2021)在《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野生蔬菜资源的价值调查分析》文中提出在成都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时代背景下,探讨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的野生蔬菜资源对于优化全市蔬菜供给侧结构的价值。基于民族植物学理论,通过文献研究、田野调查、分类学鉴定和品种编目,掌握青城山野生蔬菜的资源禀赋和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并进一步结合政策研究和案例分析提出对策和建议。记录常见野生蔬菜58种,隶属于29科,其中14种原植物被《中国药典》收载,包括9类食用部位和9类食用方法;归纳了在资源保护、科学研究、品牌打造、企业培育等领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合多种要素的资源利用和产业发展对策;阐明了在优化成都市蔬菜供给侧结构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及途径。
赖敏婷,莫云豹,何春梅,徐明锋[3](2021)在《不同栽培方式对土人参和刺芫荽生长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通过比较气雾培和土培对土人参和刺芫荽的生长影响差异,选择最优的栽培方式。研究结果表明:气雾培与土培对土人参株重的影响有显着性差异,气雾培下的土人参平均株重是土培的2.91倍。土培在栽培45d后增长了82%,而气雾培增长了937%。气雾培与土培对刺芫荽株重的影响有显着性差异,气雾培的平均株重是土培的3.45倍。土培在栽培45d后增长了75%,而气雾培增长了416%。气雾培对土人参和刺芫荽株重的增长速度有着远超土培的优势。
徐旭[4](2020)在《国内野生桔梗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研究》文中指出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Jacq.)A.DC)是多年生药食两用植物,具有排脓祛痰等功效,作为一种可药、食、赏兼用的传统中药,广泛应用在人们的生活中。对于桔梗人们的需求量有增无减,不少学者通过系统选育的方法培育出高产、高效、观赏性高的品种。本研究通过广泛搜集国内桔梗资源,研究它们的遗传背景,分析遗传多样性,解析群体遗传结构,为发掘优异野生桔梗种质,指导资源保存和进行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1、全长转录组测序以及SSR引物设计。本研究以2年生桔梗为材料,进行三代转录组测序,然后根据测序结果,设计SSR引物,用于桔梗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完成转录组测序后,共获得24.4Gb clean data的数据。获得ROI(reads of insert)695,772条,插入片段大小为1~6kb。获得全长非嵌合(FLNC,Full Length readsnon-chimeric)的序列477,700条,平均长度为2,081bp。全长序列中Artificial Concatemers比例为1.19%,全长序列占全部读取序列的比例是69.49%。使用SMRT Analysis软件的Iso Seq模块对全长序列进行聚类分析,共得到一致性转录本221,774个,平均长度为2,256bp。使用非全长序列校正后,获得高质量转录本序列147,884个,占全部转录本序列的66.68%。对高质量转录本以及校正后的转录本使用CD-HIT进行去冗余分析,将相似度高的序列合并后,得到75,440个转录本序列。基于转录组测序结果,共预测出76,642个SSR位点。经过筛选后,保留了5456个位点。根据这些位点,设计了74对SSR引物。2、从基于转录组测序开发的SSR引物中,筛选有效扩增引物。为了获得稳定可靠的扩增结果,本研究将转录组测序后开发的SSR引物进行了筛选,选择出扩增产物特异性强,杂带少,目标条带清晰可辨,并且在样本间有多态性的引物。首先,用9号(采样地为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茅荆坝三道沟)、13号(采样地为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左旗石棚沟林场)和18号(采样地为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高格斯台罕乌拉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桔梗样品为模板,对转录组测序后合成的引物进行第一轮筛选。由于样品量有限,用编号为24号(采样地为河南省修武市)、48号(采样地为河南省修武市)和69号(采样地为河南省信阳市鸡公山)的桔梗样品进行第二轮引物筛选。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电泳进行条带检测。保留扩增出清晰的目的条带的引物;扩增出模糊的目的条带的引物,根据其SSR位点重新设计合成引物,进行第二轮筛选;没有扩增出目的条带的引物筛除。最终,第一轮成功筛选保留了18对SSR引物,第二轮成功筛选保留了8对SSR引物。3、国内野生桔梗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研究。采集内蒙古自治区、河南省、山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和山西省等6个省份20个采样地的野生桔梗茎叶共计355份,硅胶干燥保存。利用试剂盒提取桔梗DNA。本研究最终采用了58对引物,对355个样品进行PCR扩增。58对引物包括文献报道的22对SSR引物和10对ISSR引物,利用1%的琼脂糖凝胶进行扩增产物的条带检测;另一部分引物是转录组测序后合成并经两轮筛选后保留的26对SSR引物,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电泳进行条带检测。用Gen Al Ex 6.502软件、NTSYSpc Version 2.10软件等软件分析各样本之间的亲缘关系,解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将355份样本按照行政区划划分为9个群体,Gen Al Ex 6.502软件分析结果表明,遗传多样性的来源分为两部分,其中,24%的遗传差异来自于群体之间,76%的遗传差异来自于群体内部。所研究的355份桔梗中,总共产生了1206个差异条带位点。观察到的等位基因数目(No.of Different Alleles,Na)的平均值为0.743±0.010,有效等位基因数目(No.of effective alleles,Ne)的平均值为1.071±0.002,Shannon多样性指数(Shannon’s information index,I)的平均值为0.091±0.002,期望杂合度(Expected heterozygosity,He)的平均值为0.051±0.001。特异性条带(No.private bands=No.of bands unique to a single population)数目为3~137条,这些条带为该采样地样本所特有的条带。NTSYS软件对355份不同产地的桔梗DNA样品进行聚类分析,大致分为12大类。结果显示,355份样本没有按照采样地的区分,各自聚为一类,表明各省份的样本之间存在广泛的基因交流。这可能是人为引种、自然交配或其他原因造成了桔梗基因迁移。STRUCTURE软件对9个群体的355份样本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最佳K值为3(此时delta K值最大),表明将355份样本可以划分为3个亚群体,每个样本的血统分别用蓝色、紫色和橙色表示。其中,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大部分样本、河南省修武市少量样本和山东省威海市接近一半的样本,主要具有橙色血统。河南省修武市部分样本、河南省信阳市绝大部分样本、山东省青岛市绝大部分样本,主要具有蓝色血统。少部分山东省青岛市样本、重庆市城口县全部样本、山西省晋城市全部样本和部分山东省威海市样本,主要具有紫色血统。所研究的355份样本中,绝大部分样本的血统不纯,均杂合了其他血统。这一结果可以为桔梗资源的保护、品种选育以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王业[5](2020)在《云南铁皮石斛及其相似种光谱指纹图谱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药材品质受原植物来源、采收期、产地、部位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其质量参差不齐,品质不稳定。光谱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分析方法,结合色谱特征性成分的含量数据,辅以化学计量学,可为中药质量控制提供一种快速、有效、便捷的技术参考。本论文以石斛属(Dendrobium)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可见光光谱(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scopy,UV-Vis)、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tenuate total reflection-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ATR-FTIR)、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高效液相色谱结合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equipped with diode array detector,HPLC-DAD)等技术,对不同种石斛、不同采收期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不同产地以及不同部位铁皮石斛进行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系统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t分布随机邻域嵌入(T-distributed stochastic neighbor embedding,T-SNE)三种无监督模式识别方法;K最近邻(k-nearest neighbor,KNN)、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网格式搜索支持向量机(Grid search-support vector machine,GS-SV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四种有监督模式识别方法以及支持向量机回归(Support vector machine regression,SVMR)分析,深入石斛的光谱特征。铁皮石斛及其近源种鉴别结果显示,低级融合策略为石斛种类判别的最佳融合策略;GS-SVM和PLS-DA均可用于模型的精准判别,训练集和预测集的判别正确率均为100%。重要变量结合PLS-DA可以有效提高模型的稳健性。铁皮石斛采收期鉴别结果显示,茎段和叶片的光谱重要变量融合可以提高模型的鉴别正确率,训练集和预测集的正确率分别为94.44%和97.92%。两部位融合数据相比单一部位光谱数据集建模的优势可尝试推广到其它物种的光谱鉴别。分别测定铁皮石斛茎段和叶片中的槲皮素和毛兰素含量,结合二者光谱数据建立SVMR模型。结果表明合适的预处理方法结合网格式参数搜索方法可以提高预测模型的结果。上述系统的铁皮石斛质量评价方法,为其规范合理的资源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吴妙薇[6](2019)在《景区村庄庭院植物景观研究 ——以安吉县为例》文中指出乡村庭院绿化作为乡村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地区生态景观的呈现具有重要意义。安吉作为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发源地,其景区村庄植物景观相对成熟,因而选择具有典型性的5个3A级景区村庄为对象进行调研。结合相关学科理论,对该地区庭院植物景观进行系统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调研地庭院植物情况:大竹园村(82科185种)、双一村(77科151种)、龙王村(90科218种)、尚书圩村(79科169种)、余村村(86科211种)。分布较广的科有蔷薇科、豆科、菊科、百合科等。植物生长型构成以乔,草本植物种类为多,藤本种类最少。植物归化率分别为:大竹园村(31.9%)、双一村(31.9%)、龙王村(32.6%)、尚书圩村(23.7%)、余村村(37%)。植物用途组成上,以观赏性植物为最高,其次为食用类。分析了案例地庭院植物的观赏特性,统计得:观花型植物共131种,季节性色叶植物共46种,观果植物共89种,及较多的蔬果资源植物。(2)分析调研地庭院乔灌层植物群落特征,得出各村乔灌层植物群落的主要优势种。多样性指数都较高,各村差异不大,乔木层最低为龙王村,最高为大竹园村;灌木层最低为大竹园村,最高为龙王村及余村。各村乔灌层植物相似性主要统计分析了各村的特有植物,最多为大竹园村7种,最少为余村3种。(3)对调查庭院依据庭院功划分为:生产型、观赏型、混合型、经营型、公共型五类,按建筑与景观风格划分为:现代型和乡土型,对比分析了各村各类型庭院构成及具体植物配置模式。最后,总结其庭院植物景观现状优劣,对此在提出相关优化建议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庭院植物景观营建的各因素(地域环境及人文因素等),提出营建原则,针对不同类型庭院推荐可供参考的配置模式,为同类型村庄庭院植物景观建设提供参考借鉴。并根据调研景区村庄总植物名录,筛选出195种乡土植物。
陈星澄[7](2018)在《林下经济示范园规划设计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林业生产方式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出现林业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等严峻形势。因此必须转变林木资源的传统生产方式,将林业从木材产业向外延伸,扩展到林下产业(徐超,2013)。林下经济属于典型的循环经济模式,有利于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林业局,2014)。林下经济示范园是林下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是实现林下经济向可持续方向发展的必然要求。林下经济示范园是林下经济科技成果转化的载体和孵化器,也是林下经济种养技术和研发产品示范推广平台,除了具有生产加工功能,还兼有观光、度假、体验、科普等休闲功能,这为林业景观和林下空间的高效利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因此在林下经济示范园内将林下种养业、林下产品加工业、与森林旅游业结合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中国林下经济发展时间短,国内外学者对林下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展模式、种养技术、效益分析等方面,对林下经济示范园规划设计的研究较少,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基础,提供给实践者的信息有限,这些都给林下经济示范园的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制约性,但同时也为其研究带来了相对的空间。本论文通过对林下经济示范园的规划设计进行研究,主要从理论研究和项目实践两大部分展开。阐述了林下经济示范园的概念、特征和功能,再分析了景观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学、景观美学、旅游心理学等与论文相关的理论,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林下经济示范园规划设计的内容、规划原则、规划方法等,是整篇论文的核心部分。接着选取了3个国内案例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可借鉴之处和案例启示,并以广东省林下经济示范园为例,结合前面的理论分析,根据现状条件和建设需求进行总体布局规划,以此为林下经济示范园的规划与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罗汉[8](2018)在《安徽省石台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为了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石台县药用植物资源,本课题组对石台县中药资源的种类、分布、蕴藏量、利用情况、资源变化趋势等本底情况展开实地调查。调查结果可用于分析石台县药用植物的区系特点,发掘具有特色的中药材种类,制定区域内中药资源发展规划,为当地中药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调研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石台县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在实地调查中,引入遥感系统(RS)、全球定位系统(GPS)以及地理信息系统(GIS)所集成的“3S”技术,以提高野外工作效率,并为数据的有效采集提供保障。结果:通过110天的实地调查工作,我们采集标本1678号,共6000余份,鉴定出石台县药用植物184科662属1208种,其中包括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9种;发现无距虾脊兰和浙江凤仙花两种安徽省植物新分布。基于样方调查结果,以黄精为例,估算出石台县野生多花黄精的蕴藏量达到159309kg。对石台县药用植物属的区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药用蕨类植物可分为8个分布区类型,具有明显的热带区系特征;药用种子植物区系成分较为复杂,可分为14个分布区类型和15个变型,泛热带和北温带特征较为显着,这也印证了石台县处于北亚热带与温带的过渡地带。基于对石台县具有开发潜力的大宗药用植物资源、特色药用植物资源以及药食两用植物资源进行的深入研究,本论文确定了几种适宜当地生产发展的药用植物;通过对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生境特征进行深入考察,分析其致危原因,找出致危因素,并提出了保护措施。根据石台县中药资源调查与分析结果,提出将石台县中药发展规划分为西南山地中药资源发展保护区、东部山地大宗药材发展利用区、西北山地及丘陵药材综合发展利用区和中药与旅游融合的特色产业发展区的建议。结论:石台县药用植物种类丰富,常用药用植物资源蕴藏量较大,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当地拥有较多种类的珍稀濒危药用植物,需加强对它们的保护;为促进石台县中药产业的发展,制定了该县中药发展规划。
屠娟丽,费伟英,吴金毛,董新兰[9](2017)在《不同配方秸秆堆肥对土人参生长的影响》文中认为为提高秸秆资源利用率及土人参产量和质量,以不同量的羊粪、杭白菊秸秆、砻糠等为原料堆制有机肥,并将4种不同的堆肥用于土人参设施栽培,比较不同堆肥对土人参产量和粗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堆肥均有利于提高土人参产量和粗多糖的含量;4种不同堆肥对产量影响差异不显着,堆肥中添加杭白菊秸秆比添加砻糠更有利于提高土人参肉质根中粗多糖含量。
黄旭峰,袁翠红,古锐,钟世红,俞佳,赵明明[10](2017)在《四川省药用植物食用价值整理》文中研究指明以四川省具有食用价值的药用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整理与野外调查方法相结合,按拉丁名顺序对四川省具有食用习惯的药用植物进行编目和分析。结果表明:共整理出115种常见可食用的药用植物名录,其中菊科植物占16种,百合科9种,豆科植物7种,十字花科植物4种,地上部分食用的为106种,根食用的为17种,花(花序)食用的为26种,果实或种子食用的为19种,传统认为其有毒性的为7种,属于卫生部公布药食同源可用于保健食品的品种有28种,有栽培报道的品种为63种。这些药用植物的食用价值体现出明显的野菜特征。四川具有丰富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通过食品开发拓展其应用价值具有广阔的前景。
二、药食两用植物——土人参的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药食两用植物——土人参的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海南地方习用药材土人参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仪器与试剂 |
1.1.2 实验材料 |
1.2 方法 |
1.2.1 性状检定 |
1.2.2 鉴别 |
1.2.2. 1 显微鉴别 |
1.2.2. 2 薄层鉴别 |
1.2.3 水分、总灰分、浸出物的测定 |
1.2.4 多糖的测定 |
1.2.4. 1 多糖对照品溶液制备 |
1.2.4. 2 标准曲线制备 |
1.2.4. 3 土人参多糖供试品溶液制备 |
1.2.4. 4 方法学考察 |
1.2.4. 5 含量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性状 |
2.2 鉴别 |
2.2.1 显微鉴别 |
2.2.2 薄层鉴别 |
2.3 水分、总灰分、浸出物的测定 |
2.4 多糖含量测定 |
2.4.1 方法学考察 |
2.4.1. 1 线性关系 |
2.4.1. 2 精密度试验 |
2.4.1. 3 稳定性试验 |
2.4.1. 4 重复性试验 |
2.4.1. 5 回收率 |
2.4.2 多糖测定结果 |
3 讨论与结论 |
3.1 土人参药材水分、总灰分及醇溶性浸出物含量限值的确定 |
3.2 土人参药材多糖含量限值的确定 |
(2)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野生蔬菜资源的价值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调查研究方法 |
1.1 文献研究 |
1.2 地点及时间 |
1.3 调查和编目 |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
2.1 青城山野生蔬菜资源编目 |
2.2 野菜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2.3 野生蔬菜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 |
2.3.1 随意采挖野生资源,缺乏保护意识和措施 |
2.3.2 应用基础研究薄弱,人工驯化工作滞后 |
2.3.3 精深加工技术落后,产品形式单一,远离城市餐桌 |
2.3.4 缺乏龙头企业和品牌意识,产业规模小层次低 |
3 推动青城山地区野菜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
3.1 加强野菜资源调查与品种整理,重视资源保护工作 |
3.2 加强驯化和良种选育工作,研究栽培关键技术和建设生产基地 |
3.3 开展精深加工技术研究,提升产品档次和经济效益 |
3.4 加强野菜的消费引导和对外宣传,培育消费市场,推动乡村振兴 |
3.5 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做大做强野菜产业 |
(3)不同栽培方式对土人参和刺芫荽生长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地概况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3 数据采集 |
2.4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栽培方式对土人参的影响 |
3.2 不同栽培方式下土人参的株重变化 |
3.3 不同栽培方式对刺芫荽的影响 |
3.4 不同栽培方式下刺芫荽的株重变化 |
4 结论与讨论 |
(4)国内野生桔梗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引言 |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桔梗转录组测序及其SSR引物设计 |
1 试验方法 |
1.1 植物材料 |
1.2 转录组测序 |
1.2.1 RNA提取和检测 |
1.2.2 测序文库构建 |
1.2.3 文库质控 |
1.2.4 上机测序 |
1.2.5 测序数据校正 |
1.3 SSR引物开发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章 筛选有效的SSR引物 |
1 材料和仪器 |
1.1 植物材料 |
1.2 引物材料 |
1.3 试剂 |
1.4 仪器 |
2 试验方法 |
2.1 样品DNA提取 |
2.2 PCR扩增 |
2.3 条带检测 |
3 引物筛选结果 |
3.1 第一轮筛选结果 |
3.2 第二轮引物筛选 |
4 讨论 |
第三章 国内桔梗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 |
1 材料和仪器 |
1.1 植物材料 |
1.2 试剂 |
1.3 仪器 |
1.4 引物 |
2 试验方法 |
2.1 样品DNA提取 |
2.2 PCR扩增 |
2.3 PCR扩增产物检测 |
2.4 Gen Al Ex6.502 软件分析 |
2.5 NTSYS软件分析 |
2.6 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
3 结果 |
3.1 条带检测结果 |
3.2 Gen Al Ex6.502 软件分析结果 |
3.3 NTSYS软件分析结果 |
3.4 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 |
4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5)云南铁皮石斛及其相似种光谱指纹图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NIR&UV-Vis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鉴别石斛药材 |
1.1 材料和方法 |
1.1.1 样品采集与化学试剂 |
1.1.2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采集 |
1.1.3 紫外可见光光谱采集 |
1.1.4 光谱预处理 |
1.2 化学计量学分析 |
1.2.1 无监督模式识别 |
1.2.1.1 主成分分析 |
1.2.1.2 系统聚类分析 |
1.2.2 有监督模式识别 |
1.2.2.1 偏最小二乘成判别分析 |
1.2.2.2 径向基核函数支持向量机判别分析 |
1.2.2.3 最近邻分类法 |
1.3 数据融合策略 |
1.4 结果和讨论 |
1.4.1 NIR和 UV-Vis光谱的定性分析 |
1.4.2 主成分分析聚类结果 |
1.4.3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 |
1.4.4 径向基核函数支持向量机判别分析结果 |
1.4.5 最近邻分类法判别结果 |
1.4.6 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
1.5 结论 |
第二章 NIR&ATR-FTIR结合化学计量学鉴别石斛药材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样品采集 |
2.1.2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采集 |
2.1.3 衰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采集 |
2.1.4 光谱预处理 |
2.2 随机森林模型 |
2.3 支持向量机 |
2.4 偏最小二成判别分析 |
2.5 模型评价 |
2.6 结果和讨论 |
2.6.1 NIR和 ATR-FTIR光谱定性分析及可视化结果 |
2.6.2 随机森林判别结果 |
2.6.3 支持向量机判别结果 |
2.6.4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 |
2.7 结论 |
第三章 ATR-FTIR&UV-Vis结合化学计量学鉴别石斛药材 |
3.1 材料和方法 |
3.1.1 样品采集 |
3.1.2 衰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采集 |
3.1.3 紫外可见光光谱采集 |
3.1.4 化学计量学理论解释 |
3.2 结果讨论 |
3.2.1 ATR-FTIR和 UV-Vis光谱可视化结果 |
3.2.2 偏最小二乘判别结果 |
3.2.3 系统聚类结果分析 |
3.3 结论 |
第四章 ATR-FTIR结合随机森林模型鉴别铁皮石斛采收期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样品采集 |
4.1.2 衰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采集 |
4.1.3 光谱预处理 |
4.2 随机森林模型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随机森林模型—茎段光谱 |
4.3.2 随机森林模型—叶片光谱 |
4.3.3 随机森林模型—茎叶融合光谱 |
4.4 结论 |
第五章 ATR-FTIR光谱结合SVMR模型快速预测铁皮石斛中槲皮素和毛兰素含量 |
5.1 材料和方法 |
5.1.1 样品采集和处理 |
5.1.2 仪器与试剂 |
5.1.3 衰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采集 |
5.1.4 色谱条件 |
5.1.5 样品提取液和对照品溶液配制 |
5.1.6 线性关系考察 |
5.1.7 精密度实验 |
5.1.8 重现性实验 |
5.1.9 稳定性实验 |
5.1.10 加样回收实验 |
5.2 数据处理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槲皮素和毛兰素含量分析 |
5.3.2 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结果 |
5.4 结论 |
第六章 结语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化学计量学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
1.中药产地鉴别 |
2.中药原植物鉴别 |
3.中药炮制品鉴别 |
4.中药真伪鉴别 |
5.中药采收期鉴别 |
6.化学计量学其它应用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科研课题 |
致谢 |
(6)景区村庄庭院植物景观研究 ——以安吉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与研究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美丽乡村 |
2.1.2 景区 |
2.1.3 景区村庄 |
2.1.4 庭院绿地 |
2.1.5 植物景观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国内乡村庭院植物景观的研究现状 |
2.2.2 国外乡村庭院植物景观的研究现状 |
3 安吉县景区村庄庭院植物现状调查分析 |
3.1 案例地景区村庄概况 |
3.1.1 大竹园村概况 |
3.1.2 双一村概况 |
3.1.3 龙王村概况 |
3.1.4 尚书圩村概况 |
3.1.5 余村村概况 |
3.2 庭院基本情况 |
3.2.1 大竹园村 |
3.2.2 双一村 |
3.2.3 龙王村 |
3.2.4 尚书圩村 |
3.2.5 余村村 |
3.3 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
3.4 物种组成与特点分析 |
3.4.1 植物科属种组成 |
3.4.2 植物生长型组成 |
3.4.3 乡土植物与外来植物组成 |
3.4.4 植物用途组成 |
3.5 观赏特性分析 |
3.5.1 观花植物组成分析 |
3.5.2 观叶植物组成分析 |
3.5.3 观果植物组成分析 |
4 安吉县景区村庄庭院植物群落特征分析 |
4.1 分析方法 |
4.1.1 多度 |
4.1.2 重要值分析 |
4.1.3 多样性分析 |
4.1.4 相似性分析 |
4.2 调查结果与分析 |
4.2.1 植物群落分析 |
4.2.1.1 多度 |
4.2.1.2 重要值 |
4.2.1.3 优势种 |
4.2.1.4 植物物种多样性 |
4.2.1.5 植物物种相似性 |
5 各类型庭院植物配置模式分析 |
5.1 按庭院功能侧重划分 |
5.1.1 大竹园村 |
5.1.2 双一村 |
5.1.3 龙王村 |
5.1.4 尚书圩村 |
5.1.5 余村村 |
5.2 按建筑与景观风格划分 |
6 安吉县景区村庄庭院植物景观优劣总结及营建策略 |
6.1 各村庭院植物景观优劣总结 |
6.1.1 各村庭院植物景观优势 |
6.1.2 各村庭院植物景观劣势 |
6.2 各村庭院植物景观优化建议 |
6.2.1 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庭院植物景观 |
6.2.2 绿化建设中注重经济效益的结合 |
6.2.3 完善配套政策提高绿化建设积极性 |
6.3 各景区村庄庭院植物景观营建 |
6.3.1 庭院植物景观影响因素 |
6.3.1.1 地域环境的影响 |
6.3.1.2 人文因素的影响 |
6.3.2 庭院植物景观营建原则 |
6.3.2.1 经济实用性 |
6.3.2.2 审美艺术性 |
6.3.2.3 生态安全性 |
6.3.3 庭院植物景观营造策略 |
7 结语 |
7.1 研究结论 |
7.2 创新与不足 |
7.2.1 创新点 |
7.2.2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各村庭院木本植物重要值排序表 |
附录二 Drude七级制多度等级划分标准 |
附录三 调研景区村庄庭院乡土植物名录 |
附录四 调研景区村庄庭院植物总名录表 |
附录五 调研景区村庄庭院植物照片 |
个人简介 |
致谢 |
(7)林下经济示范园规划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1.1 生态文明建设的趋势 |
1.1.2 林业产业转型发展的要求 |
1.1.3 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3.1 国内外林下经济研究概况 |
1.3.2 国内外林业科技示范园研究概况 |
1.4 研究的内容 |
1.5 研究的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案例分析法 |
1.5.3 项目实证法 |
1.6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林下经济示范园相关概述 |
2.1 基本概念 |
2.1.1 林下经济的概念 |
2.1.2 林下经济示范园的概念 |
2.2 林下经济示范园的基本特征 |
2.3 林下经济示范园的主要功能 |
第三章 林下经济示范园规划设计研究 |
3.1 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 |
3.1.1 景观生态学理论 |
3.1.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3.1.3 循环经济理论 |
3.1.4 景观美学理论 |
3.1.5 旅游心理学理论 |
3.2 规划设计的内容 |
3.2.1 园区总体概况 |
3.2.2 总体定位 |
3.2.3 发展模式规划 |
3.2.4 产业布局规划 |
3.2.5 分区布局规划 |
3.2.6 园区专项规划 |
第四章 国内相关案例分析 |
4.1 岭南中草药文化博览园 |
4.1.1 项目概况 |
4.1.2 规划特色 |
4.1.3 可借鉴之处 |
4.1.4 案例启示 |
4.2 林海循环经济示范区 |
4.2.1 项目概况 |
4.2.2 规划特色 |
4.2.3 可借鉴之处 |
4.2.4 案例启示 |
4.3 广西“五彩田园”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 |
4.3.1 项目概况 |
4.3.2 规划特色 |
4.3.3 可借鉴之处 |
4.3.4 案例启示 |
第五章 广东省林下经济示范园总体规划 |
5.1 项目建设背景 |
5.2 广东省林下经济发展与研究存在的问题 |
5.3 广东省林下经济示范园建设的必要性 |
5.4 园区现状分析 |
5.4.1 区位分析 |
5.4.2 资源条件分析 |
5.5 园区规划建设思路 |
5.5.1 规划依据 |
5.5.2 规划理念 |
5.5.3 功能定位 |
5.5.4 规划目标 |
5.5.5 规划原则 |
5.6 客源市场分析 |
5.7 产业布局规划 |
5.7.1 林下种植业 |
5.7.2 林下产品加工业 |
5.7.3 森林旅游业 |
5.8 分区布局规划 |
5.8.1 总体布局规划 |
5.8.2 分区建设内容 |
5.9 园区专项规划 |
5.9.1 道路系统规划 |
5.9.2 水景系统规划 |
5.9.3 植物种植规划 |
5.9.4 服务设施规划 |
5.10 项目技术方案 |
5.10.1 林下经济植物研究技术方案 |
5.10.2 种质资源保存技术方案 |
5.10.3 离体保存技术方案 |
5.11 综合评价分析 |
5.11.1 环境影响评价 |
5.11.2 效益评价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6.1 结论 |
6.2 讨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8)安徽省石台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石台县自然概况 |
1 地形地貌 |
2 气候特征 |
3 土壤类型 |
4 水文条件 |
5 植被概况 |
第二章 石台县药用植物分布与蕴藏量调查 |
1 调查时间及路线 |
1.1 踏查阶段 |
1.2 调查阶段 |
2 调查方法 |
2.1 文献调查 |
2.2 线路调查 |
2.3 样方调查 |
3 调查结果 |
3.1 石台县药用植物生态分布 |
3.2 安徽省植物新纪录 |
3.3 石台县药用植物蕴藏量的计算 |
第三章 石台县药用植物区系研究 |
1 药用蕨类植物区系特点 |
1.1 药用蕨类植物的主要地理成分 |
1.2 药用蕨类植物区系特征 |
2 药用种子植物的区系特点 |
2.1 药用种子植物的主要地理成分 |
2.2 药用种子植物区系特征 |
第四章 石台县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与利用 |
1 石台县大宗药用植物资源分布现状和利用分析 |
2 石台县特色药用植物资源分布现状和利用分析 |
3 石台县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分布现状及利用分析 |
第五章 石台县珍稀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与保护 |
1 石台县珍稀药用植物资源介绍 |
1.1 国家级保护植物 |
1.2 其他稀有植物 |
2 野生铁皮石斛资源分布与生境特征研究 |
2.1 铁皮石斛的分布 |
2.2 铁皮石斛的生境特征研究 |
2.3 讨论 |
3 石台县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探究 |
3.1 石台地区药用植物受威胁及优先保护评价研究 |
3.2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物种保护的基础 |
3.3 建立药用植物自然保护小区 |
第六章 石台县中药资源发展规划建议 |
1 西南山地中药资源发展保护区 |
2 东部山地大宗药材发展利用区 |
3 西北山地及丘陵药材综合发展利用区 |
4 中药与旅游融合的特色产业发展区 |
结语 |
1 调查结果 |
2 区系研究 |
3 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附录:石台县药用植物名录 |
(9)不同配方秸秆堆肥对土人参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
1.1试验地概况 |
1.2材料 |
1.3方法 |
1.3.1试验设计 |
1.3.2测定项目及方法 |
1.3.3统计方法 |
2结果与分析 |
2.1不同材料配方堆肥营养 |
2.2堆肥对土人参产量的影响 |
2.3堆肥对土人参粗多糖含量的影响 |
3结论与讨论 |
(10)四川省药用植物食用价值整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常见具有食用价值的药用植物编目 |
2 统计结果分析 |
2.1 药用植物食用的商品属性 |
2.2 药用植物食用价值综合开发的途径分析 |
2.2.1 属于药食同源目录药用植物的食品和保健食品开发 |
2.2.2 申报“新食品原料”获得开发准入门槛 |
2.2.3 加大特色野菜和蔬菜的农产品开发力度 |
四、药食两用植物——土人参的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海南地方习用药材土人参质量标准研究[J]. 陈兰,冯剑,黄梦利,孙晓玉,刘洋洋. 热带农业科学, 2022(01)
- [2]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野生蔬菜资源的价值调查分析[J]. 尹鸿翔,任梓萱,赵家雯,王庆鹤,赵灵,李四虎. 中国瓜菜, 2021(11)
- [3]不同栽培方式对土人参和刺芫荽生长的影响研究[J]. 赖敏婷,莫云豹,何春梅,徐明锋. 热带林业, 2021(02)
- [4]国内野生桔梗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研究[D]. 徐旭.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5)
- [5]云南铁皮石斛及其相似种光谱指纹图谱研究[D]. 王业.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6]景区村庄庭院植物景观研究 ——以安吉县为例[D]. 吴妙薇. 浙江农林大学, 2019(01)
- [7]林下经济示范园规划设计研究[D]. 陈星澄.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18(07)
- [8]安徽省石台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D]. 罗汉.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8(06)
- [9]不同配方秸秆堆肥对土人参生长的影响[J]. 屠娟丽,费伟英,吴金毛,董新兰.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7(09)
- [10]四川省药用植物食用价值整理[J]. 黄旭峰,袁翠红,古锐,钟世红,俞佳,赵明明. 北方园艺, 20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