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困境:将腐败转化为商机

应对困境:将腐败转化为商机

一、处置困境:化腐朽为商机(论文文献综述)

王可第[1](2019)在《政商关系转型与中国企业创新 ——论政府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角色》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都深刻地参与到经济发展与改革进程中,由政府主导的市场化改革过程加之行政分权、财政分权的转轨体制演绎出政府与企业之间,官员与企业家之间复杂的政商关系。这种特殊制度背景下形成的政商关系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中国的“经济奇迹”,但是基于官员与企业家个体层面的非正式政商关系与寻租腐败交织,导致“政府失灵”,扭曲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降低了资源的配置效率,影响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政府与市场关系需要进一步理顺,中国的政商互动边界需要进一步明晰。当前,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在继续深化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的政商关系也在转型和重塑:一方面,伴随着高压反腐的制度变迁,官员在企业兼职形成的“政商旋转门”、国有企业高管“亦官亦商”、基于寻租关系建立的“官商同盟”等非正式的政商关系正在被打破和加以规范;另一方面,从中央到地方纷纷出台政策措施,聚焦改善营商环境,建立在制度化、法治化基础上的“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正在形成。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需要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微观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政府与市场关系不顺,政府与企业互动的边界不明,成为影响中国企业创新的制度藩篱。那么,政商关系转型如何影响企业创新?什么样的政商关系能够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如何在经济的新发展阶段处理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本文借助十八大以来高压反腐举措对中国政商关系造成的制度性变革所提供的实验场景,阐述政商关系转型对中国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于打破和规范非正式政商关系能否促进企业创新转型,本文利用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中组部18号文)、中央对55家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的巡视以及腐败官员被调查等提供的难得的准自然实验较为全面地考察了各种形式的非正式政商关系转型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中组部18号文造成的“政商旋转门”关闭提高了民营企业的创新激励,但“资源约束效应”恶化了其面临的创新融资约束,民营企业能否成功实现创新转型依赖于所处的营商环境;巡视能够发挥外部监督作用,抑制“亦官亦商”的国有企业领导人追求企业的规模效益和短期效益而忽视企业创新效率的倾向;腐败官员落马造成与之相关联的特权企业寻租关系外生性的终结明显促进了同地区其它公司的创新活动,即打破“官商同盟”具有正外部性效应。对于建立在制度化、法治化基础上的“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如何影响企业创新,本文构建了全面理解新型政商关系作用于企业创新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更健康的政商关系能够显着提高企业的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并且新型政商关系的创新促进效应对民营企业更为显着。分析新型政商关系促进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本文发现,新型政商关系通过资源效应、效率效应和价值效应作用于企业创新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在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更健康的政商关系能够缓解企业创新融资约束;其次,更健康的政商关系能够提高企业研发资金的配置效率;再次,更健康的政商关系能够提高企业创新价值。这意味着,在制度化、法治化基础上构建健康的政商关系是释放企业创新红利,提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政商关系问题的本质是政府与市场关系问题。本文说明,在创新驱动发展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问题同样具有核心意义。中国亟需转变国家创新体系,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主导力量,让政府更好发挥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官员群体以各种形成深入到企业,与企业搭建非正式的政商关系,这种非正式政商关系导致的寻租问题是造成企业在创新过程中“政府失灵”的最主要原因。打破非正式政商关系,有助于矫正“政府失灵”,而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有助于矫正企业创新过程中面临的“市场失灵”,政商关系转型能够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共同作用下,释放中国企业创新活力,提高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本文论证了政府在促进企业创新过程中积极有为的实现路径,也针对中国经济在现阶段所暴露出来的发展质量和效益不够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的突出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

王璟[2](2019)在《低碳视角下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选址决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突出,化石燃料能源在面临资源短缺困境的同时,也已无法完全满足人类的能源需求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在这种背景下,低碳发展理念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其中,垃圾焚烧发电方式因其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成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垃圾焚烧发电方式不但可以有效破解城市“垃圾围城”的困局,节约大量土地资源,而且可以对垃圾进行能源资源化处理,降低环境二次污染概率。然而,在目前相关文献研究中,对于低碳视角下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选址研究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对于低碳经济背景下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选址决策工作仍缺乏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不利于发挥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低碳效益,因此有必要对其开展更为系统的研究。选址工作是项目建设与施工的前提,针对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发展的低碳性,选址决策对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环境友好性、经济性和运营稳定性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本文提出以低碳视角来进行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选址决策,以期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为达成此目标,本文首先收集并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和资料,对低碳理念以及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的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研究,并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分析了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决策环境,为后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接着本文分析了影响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选址决策的一般影响因素,并从一般因素和环境角度深入挖掘其低碳内涵,最终从低碳环境、经济因素、低碳技术、自然条件和社会因素五个方面来建立低碳视角下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选址决策指标体系。然后本文构建了不确定语言环境下的选址决策评估模型,通过附有可信度的犹豫模糊语言和云模型来描述评价信息,采用组合赋权法完成各指标权重的计算,并对传统TODIM方法加以改进和利用来实现项目的优选。最后,本文进行了算例分析,并对所得结果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以验证决策模型的可行性和稳定性。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相关理论和方法的创新。首先,本文建立了一套系统的低碳视角下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选址指标体系。其次,本文创新性的将犹豫模糊语言与云模型相结合,使得选址决策过程中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和随机性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描述。第三,在指标权重的确定方面,本文将网络分析法、熵权法和基于博弈论的综合集成赋权法相结合,同寸考虑了专家评估意见和客观评价信息,增加赋权的合理性。最后,本文采用TODIM方法对备选项目进行排序,以此来考虑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心理行为的影响,使模型更加适用于实际决策环境。

李仁霞[3](2016)在《绿色发展战略下的企业责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绿色发展对我们来说,是机遇、挑战、创新并存的战略。企业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必然要承担起自身的绿色责任。然而,在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的状况下,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其所应承担的责任,因此,研究企业承载绿色发展中的责任研究对于实现绿色发展的战略目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在厘清绿色责任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界定了企业绿色责任的内容和要求,认为企业不仅需要直接对资源环境承担绿色责任,更应注重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环境互动关系,明确企业绿色发展中的基本责任,注重整体,优选发展,只有这样优化责任配置,企业才能真正承担起绿色责任的使命。进而以实证研究的方法选取了江苏王子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企业绿色责任的履行状况,系统地分析了企业在绿色责任实践中面临的困境及形成的原因。最后,本文就企业如何在绿色发展战略中承担责任做出探索,并分别从政府、利益相关者、企业自身等方面提出了企业后续发展过程中更快更生态化的发展建议。综合来讲,本文是从责任内容、责任困境、实现路径三个方面来研究企业在绿色发展战略中的责任。

唐明华[4](2016)在《海耕——一个农耕民族的沧浪之歌》文中研究表明公元1894年9月17日,当北洋水师的战舰在晨曦中醒来的时候,四十五岁的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迎来人生最后一个生日。天公作美,风和日丽,邓世昌像往常一样巡阅完毕,他手扶舷栏,引颈眺望,恍惚中,耳边响起四女小婷嫩嫩的声音:等爹爹生日的时候,我给您唱好听的歌儿。一缕淡淡笑影从邓管带的眼波里溢出,绽成深秋里一朵盛开的墨菊。就在这时,号角响了。十二时许,中日两国舰队在鸭绿江口外的黄海迎头相撞。顿时,阴风怒号,樯倾楫摧,惊天地、泣鬼神。弹尽援绝之际,邓世昌回首西望,双膝跪地。随即,二百四十余弁勇亦悉数跪倒。邓世昌仰

周若璇[5](2016)在《城市工业遗址再生研究 ——以武汉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与台北华山1914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例》文中认为自十八世纪工业革命开始,从工业技术的提高到工业资产的积累,使得城市从工业化开始蓬勃发展到最后衰落,这个时期遗留了大量的工业遗址(Industrial sites),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努力,工业遗址的保护和再生慢慢的受到了大众的关注。然而中国对工业遗址保护与再生的关注起步较晚,在全球化经济政治不断发展下,工业遗址的再生和活化已经成为了全球炽热的议题。本研究从工业遗址的形成它的历史,到国家提出的发展政策和运营管理模式进行详细的阐述,从文化介入的城市工业遗址这个角度去探讨政策和一些价值观的冲突。提出城市工业遗址保护与再生所需策略,并提出景观都市主义做为工业遗址保护与再生的策略理论建议,最后落地于景观设计的手法处理城市中的工业遗址,希望它能成为最佳活化工业遗址的一种手段,并以国外案例德国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为例,研究其发展政策、运营管理模式以及景观设计手法,从以下七点做主要研究:(1)将景观设计与工业遗址的利用相结合,研究其政策和运营管理模式。(2)景观设计加强工业遗址的空间特征。(3)景观设计与场地风貌相协调。(4)通过景观设计将生态修复的技术和过程进行可视化演示。(5)强调景观设计的可持续性。(6)景观设计与艺术相结合。(7)注重景观设计的场所精神以及公众参与。研究工业遗址保护与再生其时间与空间背景错综复杂,因此本研究选择中国大陆和台湾最先开始开发的两个案例:武汉汉汉阳造文创园区与台北华山1914文创园区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其政策成效和营运模式以及景观设计方法,并且借鉴国外案例进行交互比较分析,希望能以及尝试找到以文化为导向的我国工业遗址保护与再生中景观设计问题的对策,能够抛砖引玉,引起更多的专家学者和大众的关注。

周国郎(CHOU KUO LANG)[6](2016)在《小学废校再利用为老人住宅之研究 ——以屏东万隆国小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台湾地区国民小学因少子女化浪潮冲击,入学新生人数节节下降,中小规模学校比例高,形成教育资源浪费,农村及偏远地区尤其严重,一生一师一教室之特殊情况亦有所闻,并校废校遂成发展趋势。检视废校后活化现况高达四分之一处于闲置状态,其余大多便宜行事作为当地机关或团体办公场所使用少数作为观光及社会福利用途,校舍使用违反建筑物使用执照用途类别规定,使用频率低落或闲置荒废为现况写照。2017年台湾地区即将进入高龄社会,预计2025年超高龄社会达标,老年人口暴增银发产业需求旺盛,民间经营之养生村有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然而收费高昂实非一般百姓经济能够负担。“老人福利法”第33条,排除老人租屋障碍,可知推动老人住宅为政府应办事项。国小废校后再利用为老人住宅,导入民间参与政府可节省公帑经费,校舍可获得新生命,更契合在社区老化之在地精神。废小转型为老人住宅过程中,涉及土地使用分区、使用地类别、使用执照等变更程序及建筑物室内装修、无障碍设施、结构补强等法令关卡。兹以“屏东县新埤乡万隆国民小学”为例,依其既有现况模拟操作为老人住宅,首先从基地调查可知农村地区高龄比例远高于全国平均值,“新埤乡”境内七个村落有四所国民小学,其中三所学童总数少于100人,教育资源严重浪费,并废校作业实刻不容缓。其次,“万隆国小”之土地、建物受限于“非都市土地管制规则”、“建筑物使用类组及变更使用办法”及其它相关法令,透过案例作业仿真可爬梳出变更过程中困难点,一方面期望引起政府部门重视进而促进相关部门横向协调,简化行政程序提高民间参与意愿;另一方面使业者明白需投入之经费与时间并避开陷阱以免血本无归,。第三,透过全套作业仿真,厘清政府相关部门业务职掌及应办事项,提供民选县市首长及其任命之政务官掌握核心关键,破除不同机关单位间之行政壁垒。

王汪[7](2015)在《江西萍钢集团管控模式研究》文中提出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中国钢铁工业步入了市场需求不断萎缩、钢材价格不断下滑的漫长寒冬期,全行业出现亏损,许多企业开始在生死线上挣扎。钢铁工业的这种新常态,决定了钢铁业必须加强整合力度、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整合资源、优化结构来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盈利大幅度提升。要实现重组目的,关键在重组后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企业集团如何实现有效管控,充分发挥整合优势、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所以,研究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本文通过对江西萍钢集团在不同发展阶段采取的管控模式以及企业的经营效果进行分析,尤其是对重组后企业的管控机制予以剖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文章在结构上共分七章。其中,第一章为导论,对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的宗旨及意义进行说明,并结合文献进行综合阐述;第二章详细概括了企业集团管控的理念,主要从管控的概念、内容、目标以及分权与集权理论等几方面具体阐述;第三章对重组前江西萍钢的管控模式及经营效果进行具体剖析,指出问题的根源所在;第四章简要介绍江西萍钢被动重组的背景、方案以及过程;第五章则对重组后江西萍钢的管控模式及经营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第六章对现行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建议;第七章是结论与展望,对本课题的探究实质进行总结。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基于重组的企业集团,在对子公司管控模式的选择上,不能单一、生硬搬套,要充分考虑影响集团效益最大化发挥的各个因素,既要注意激发各级积极性,又要实现风险控制,真正发挥企业整合优势。所以,该集中的权利一定要集中,应该下放的权力也要放到位,要灵活掌握,真正做到“集权有道、分权有序、授权有章、行权有度”。本文对江西萍钢这一案例的研究,对中国钢铁企业如何设计管控模式实现有效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力上,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同时,对提振企业兼并重组的信心也有一定作用。

李潇蓓[8](2014)在《湖南省电信公司客户投诉管理改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我国1999年开始实现电移分离以来,湖南电信公司就不断在技术、业务以及服务等方面进行创新,推动着湖南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近年来,湖南省电信公司的移动通信一直呈持续快速增长的状态,对全省的社会经济以及人民日常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伴随着广大用户对电信产品和服务使用程度和关注程度的不断提高,湖南电信公司客户投诉量也在逐年上涨,各类电信质量问题已经成为了每年消费者的申诉热点,不断提醒电信公司应当重视客户投诉管理。笔者在湖南电信公司从事数年服务管理工作,对近年来公司所面临的各类客户投诉管理问题深有感触。为了充分改进湖南电信公司在广大客户投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从国内外关于客户投诉管理的研究理论出发,深入探讨了投诉管理的内涵与功能、投诉管理的原则以及投诉管理改进的现实意义,并对湖南电信公司的客户投诉管理现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当前湖南电信公司的客户投诉管理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为:流程设计不合理、职责定位不明晰、资源配置不充分、内部管理不规范。从而提出一系列提升客户投诉管理效率、改进客户管理现状的措施,如:树立正确客户投诉管理观念、优化投诉管理服务组织体系、加强投诉管理服务监督管理、完善投诉管理服务业务流程等。本文通过对湖南省电信公司客户投诉管理现状进行的深入研究,为公司进行客户投诉管理完善决策提供参考和借鉴的价值,对公司的整体规划和长远发展也起到一定的实际意义。

秦玺平[9](2013)在《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以台塑集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下,中国的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通过学习国外企业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技术手段,逐步实现了从本土化向现代化、国际化的转变。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完全照搬国外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经验,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事实证明,越是民族化的东西,越是国际化。因此,充分掌握并使用民族智慧,才能使中国的企业在未来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如“自强不息、俭朴勤劳,民为贵,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止于至善,孝悌、忠恕”等优秀思想,不仅是伦理之道,也是经营管理之道,对现代企业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和积极的借鉴意义。本文以台湾台塑集团为基本案例,通过对其发展历程及其经营理念进行剖析,感悟台塑集团在学习引进西方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同时,又将中国几千年来的优秀思想植入企业,中西合璧,形成了独特的台塑文化。台塑集团积极倡导并遵循的“追根究底,止于至善”,“善待客户、善待员工、善待自然、善待社会”等核心理念和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是台塑集团成为独具特色的世界级现代化企业的根本所在。

魏海岩[10](2012)在《王安石变法中的宣传斗争研究》文中指出北宋建立之初,赵匡胤、赵光义兄弟在汲取前代帝王治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朝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新的统治制度。由于该制度本身就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后来的继任者又多缺乏创新魄力、惟知谨守家法,最终导致宋王朝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境地。宋神宗即位之后,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以求扭转危局。由于社会矛盾由来日久,很早以来统治集团内部就不断传出改革呼声。从这个角度看,这次变法确实具有一定的舆论基础。与此同时,黄老思想的流行、对祖宗之法的崇拜和压制创新精神的官僚管理制度又导致北宋的社会风气中有十分保守的一面。变法发动以后,士大夫们在人材选用标准、变法合理性、改革路线等问题的认识上无法达成一致。历史的隐患和现实的分歧,使士大夫群体分裂出支持变法与反对变法两个子群体。双方在进奏院、台谏、行政、教育、科举考试、文学等领域展开了一场旨在影响皇帝、士大夫、百姓态度和行为的宣传斗争。宋是中国古代社会中新闻传播最为发达的王朝,在官府有进奏院统一发行的进奏院状,在民间有非法出版的小报。但是,不论是进奏院状还是小报,都与进奏院关系密切,故双方的新闻宣传斗争便集中于此。为更好地控制和利用进奏院,变法群体调整了进奏院监官的选拔标准,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新闻月报。反变法群体自然也不甘失败,总是设法进行抵制。由于双方在维护王朝稳定方面的立场-致,因此斗争中也有妥协。定本制度的迅速废除、进奏院监管法令的顺利颁布,便是这种妥协性的集中表现。在专制时代,行政组织是整个社会系统中最为高效的信息传播渠道。变法与反变法群体在中央决策形成、发布和落实的各个环节均展开过激烈的宣传斗争。台谏是宋代官场的舆论中心,因此变法刚刚发动,反变法群体就组织台谏官鼓动舆论、攻击新法。变法群体一面通过申辩驳斥来降低他们造成的不利影响,一面借助撤换台谏官、规范风闻制度来削弱对手在台谏中的力量。宋代的经筵讲学具有教育皇帝和规谏皇帝的双重功能。变法群体和反变法群体均试图通过讲学来劝说神宗接受自己的政治主张,有时双方甚至会在讲学过程中发生面对面的争论。宋代面向社会的教育系统有官学、私学之分。变法群体主要通过改善官学办学条件、加强对学官控制、改革教材等手段控制官学,使之成为宣传变法理论的主要渠道。仕途上失意的反变法官员无法控制官学,便通过创办私学来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宋代的选官考试在社会各阶层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可以被用来贯彻皇帝或大臣的思想意图。变法群体和反变法群体为了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便围绕着命题权、录取权等展开争夺。宋代是中国古代社会中文学最为繁盛的时代之一,而卷入变法斗争的官员中有很多都是当时着名的文学巨匠。他们纷纷吟诗作文,或抨击政敌,或讴歌同道。旷日持久的口舌之斗,对变法产生了巨大的破坏作用。首先,变法群体论甘而忌辛,反变法群体好丹而非素,使政坛的包容性越来越小、离心力越来越大,难以形成同心协力、共创伟业的氛围;其次,对立舆论的强大压力,迫使变法群体调整原有计划,降低了除旧布新的力度;再次,激烈的争论将内部矛盾公之于众,影响了社会环境的稳定。当然,经久不息的笔墨之辩,也有积极的一面。其一,它有利于变法群体注意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谨慎决策、认真管理,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和损失;其二,它有利于促进部分反变法者更深入地理解新法,转变认识。按照改革发动的背景不同,中国古代社会的改革可以划分为前瞻式改革、修复式改革和重建式改革。前瞻式改革是在现行制度未造成重大破坏之前组织实施的改革。由于借助制度漏洞而谋取权益的群体尚未形成强大的势力,他们很难与获得领导权的改革者进行对等的宣传斗争。修复式改革是指在社会制度的弊端已经完全暴露的形势下进行的改革。旧制度庇佑下的利益集团已经十分强大,他们会设法控制各种宣传渠道,与改革者进行对抗。因此,这一模式的改革通常伴有十分激烈的宣传斗争。重建式改革是指王朝、政权更迭后,新的统治集团在恢复生产、确立新秩序的同时所进行的制度创新。在重建式改革前发生了政权转移,旧势力遭到沉重打击,主张改革的新贵攫取了足够的权力,他们很容易在宣传上占据上风。政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也会对改革中的宣传斗争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一个政权处在封闭的状态或者与之有联系的政权落后于自己,改革一方就很难在宣传上占据主动;反之则可能极大提高改革者在宣传斗争中获胜的几率。王安石变法属于一种典型的修复式改革,而且北宋面对的又是辽和西夏这样落后的少数民族政权。这就注定了变法宣传要获得成功是异常艰难的。

二、处置困境:化腐朽为商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处置困境:化腐朽为商机(论文提纲范文)

(1)政商关系转型与中国企业创新 ——论政府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角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篇章结构
        一、研究内容
        二、篇章结构
    第四节 创新点与不足
        一、本文创新点
        二、研究不足
第二章 制度背景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中国政商关系转型与重塑
        一、非正式政商关系的表现形式
        二、非正式政商关系与“政府失灵”
        三、中国政商关系的变化与发展
    第二节 腐败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反腐的经济效应
        一、腐败与经济增长的学术理论
        二、中国反腐的经济效应
        三、评估腐败的经济效应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三节 企业创新的影响因素与中国的企业创新
        一、企业创新的特征
        二、政府支持与企业创新
        三、中国企业创新面临的问题与制约因素
第三章 非正式政商关系与企业创新Ⅰ:官员兼职的影响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一、官员独董辞职与企业创新转型
        二、产权性质的影响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样本与数据
        二、模型设计及变量定义
    第四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分析
        二、回归结果
        三、稳健性检验
    第五节 影响机制分析
        一、官员独董辞职与企业创新融资约束
        二、官员独董辞职与创新资源配置效率
    第六节 进一步分析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非正式政商关系与企业创新Ⅱ:国有企业管理者“亦官亦商”的影响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制度背景与理论分析
        一、亦官亦商与国有企业创新效率
        二、国有企业外部监督机制与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
        三、反腐巡视的“积极治理效应”与“消极应对效应”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样本与数据
        二、模型设计及变量定义
    第四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二、回归分析
        三、巡视下的国有企业创新效率:“积极治理”还是“消极应对”?
    第五节 影响机制检验
        一、巡视提高国有企业创新效率的代理成本渠道
        二、排除其他作用机制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非正式政商关系与企业创新Ⅲ:官商同盟的影响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一、官商同盟的创新资源错配效应
        二、官商同盟的创新激励扭曲效应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变量及数据
        二、模型设定
    第三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回归分析
        三、稳健性检验
    第四节 影响机制检验
        一、创新资源重新配置
        二、企业创新再激励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正式政商关系与企业创新:新型政商关系的影响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一、资源效应
        二、效率效应
        三、价值效应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二、变量定义
        三、模型设定
        四、内生性问题讨论与工具变量设计
    第四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二、基本回归结果
        三、产权性质的影响
        四、工具变量回归结果
        五、稳健性检验结果
    第五节 新型政商关系影响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
        一、新型政商关系与企业创新融资约束
        二、新型政商关系与企业研发资金配置效率
        三、新型政商关系与企业创新价值实现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启示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研究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低碳视角下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选址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选址研究
        1.2.2 国内外低碳理论研究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径
        1.3.1 论文研究内容
        1.3.2 论文技术路径
    1.4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2.1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低碳分析
        2.1.1 低碳理念的提出
        2.1.2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低碳性的内涵
        2.1.3 低碳视角融入项目选址的必要性分析
    2.2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优化选址环境分析
        2.2.1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发展现状
        2.2.2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选址PEST分析
    2.3 项目选址决策方法
        2.3.1 指标评估信息描述方法
        2.3.2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2.3.3 备选项目排序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低碳视角下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选址指标体系
    3.1 低碳背景下决策指标体系设计思路与原则
        3.1.1 选址决策指标体系设计思路
        3.1.2 选址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3.2 选址影响因素分析
        3.2.1 选址一般影响因素分析
        3.2.2 选址低碳视角影响因素挖掘
    3.3 选址指标体系建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低碳视角下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选址决策模型构建
    4.1 低碳视角下选址决策流程
    4.2 选址指标评价值的确定
        4.2.1 附有可信度的犹豫模糊语言的表达
        4.2.2 附有可信度的犹豫模糊语言的云转换
    4.3 选址指标权重的确定
    4.4 基于改进TODIM方法的备选厂址排序
    4.5 算例分析
        4.5.1 项目背景介绍
        4.5.2 选址决策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4.5.3 决策指标权重计算
        4.5.4 决策模型应用计算
        4.5.5 决策结果的敏感性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3)绿色发展战略下的企业责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现实意义
    三、研究现状
        (一) 绿色发展研究现状
        (二) 企业绿色责任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和思路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思路
    五、研究方法
    六、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点
第一章 绿色发展及企业绿色责任的诠释
    一、绿色发展及企业绿色责任的相关界定
        (一) 绿色发展
        (二) 企业绿色责任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内涵及优势
        (一)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内涵
        (二)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优势
    三、企业承担绿色责任的重要意义
        (一) 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平稳发展
        (二) 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增长
        (三) 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四) 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第二章 企业承担绿色责任的内容与要求
    一、企业承担绿色责任内容
        (一) 珍惜环境提供的财富
        (二) 重视基础责任的作用
        (三) 肯定市场要素的价值
    二、企业承担绿色责任要求
        (一) 求同存异,共谋发展
        (二) 优化配置,高效发展
第三章 企业承担绿色责任的困境分析
    一、企业绿色责任实践的困境
        (一) 可持续运营能力差,资源环境责任缺失
        (二) 缺乏以人为本意识,基础责任缺失
        (三) 角色冲突加剧,市场责任缺失
    二、企业承担绿色责任困境的原因
        (一) 政府宏观引导的偏颇
        (二) 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负效应
        (三) 企业自我定位模糊
第四章 企业承担绿色责任的实现路径
    一、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
        (一) 制定和实施绿色发展战略
        (二) 引导企业绿色生产
        (三) 加快环保监管体制改革
        (四) 建设企业绿色责任评价机制
    二、调动企业利益相关者参与
        (一) 坚持绿色生活方式
        (二) 加强对企业绿色责任履行的监督
    三、激活企业自身潜能
        (一) 树立生态文明意识
        (二) 营造企业绿色文化
        (三)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四) 提高绿色实践能力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5)城市工业遗址再生研究 ——以武汉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与台北华山1914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方法
        1.4.1 研究设计
        1.4.2 定性访谈
    1.5 研究框架
2 相关研究综述、概念和理论
    2.1 国内外城市工业遗址保护与再生相关研究综述
        2.1.1 国外城市工业遗址保护与再生研究
        2.1.2 国内城市工业遗址保护与再生研究
    2.2 相关概念阐释
        2.2.1 工业遗址的概念
        2.2.2 工业遗产的概念
        2.2.3 棕地的概念
        2.2.4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生梯度
        2.2.5 城市再生的概念与演进
        2.2.6 城市更新与城市再生的比较
    2.3 工业遗址的再发展
        2.3.1 工业遗址的成因与再生
        2.3.2 大陆工业遗址发展脉络
        2.3.3 台湾工业遗址发展脉络
    2.4 景观都市主义及其不足之处
        2.4.1 景观都市主义产生的背景
        2.4.2 景观都市主义的定义及主要观点
        2.4.3 景观都市主义论述之不足
    2.5 本章小结
3 德国鲁尔区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再生案例研究
    3.1 鲁尔区后工业景观
        3.1.1 鲁尔区概况
        3.1.2 后工业景观公园发展框架
    3.2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再生设计
        3.2.1 历史脉络
        3.2.2 彼得?拉茨(Peter Latz)设计理念与手法
        3.2.3 空间功能场域与景观层次
        3.2.4 生态设计
    3.3 借鉴意义
4 武汉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和台北华山1914文创园个案研究
    4.1 武汉汉阳造文创园概况
        4.1.1 园区概况
        4.1.2 园区历史脉络
    4.2 武汉汉阳造文创园政策定位与经营管理
        4.2.1 中国大陆政策脉络
        4.2.2 中国大陆文创区开发策略
        4.2.3 园区空间发展计划
        4.2.4 园区营运管理模式
    4.3 武汉汉阳造文创园场地现状保护与再生研究
        4.3.1 景观设计目标的确立
        4.3.2 功能的多元复合
        4.3.3 建筑空间与风貌设计
        4.3.4 景观生态修复
        4.3.5 景观的可持续设计
        4.3.6 景观设计与艺术结合
        4.3.7 景观的场所精神
    4.4 台北华山1914文创园概况
        4.4.1 园区概况
        4.4.2 园区历史脉络
    4.5 台北华山1914文创园政策定位与经营管理
        4.5.1 台湾政策脉络
        4.5.2 台湾文创园区开发策略
        4.5.3 园区空间发展计划与运营管理模式
    4.6 台北华山1914文创园场地现状保护与再生研究
        4.6.1 景观设计目标的确立
        4.6.2 功能的多元复合
        4.6.3 建筑空间与风貌设计
        4.6.4 景观生态修复
        4.6.5 景观的可持续设计
        4.6.6 景观设计与艺术结合
        4.6.7 景观的场所精神
    4.7 本章小结
5 武汉汉阳造文创园与台北1914文创园景观再生综合比较研究
    5.1 文化介入城市的空间政策的再生
        5.1.1 文创园区的性质比较
        5.1.2 政策影响与园区发展
    5.2 功能的多元复合再生
        5.2.1 与周边用地功能连锁互补
        5.2.2 多功能的复合开发
    5.3 空间的整合再生
        5.3.1 因地制宜、强化空间特征
        5.3.2 巧于因借、丰富立面元素
    5.4 景观要素的重组
        5.4.1 原有工业遗存的景观利用
        5.4.2 新设计内容与原有风貌相协调
    5.5 景观生态修复的再生
        5.5.1 加强污染调查与治理制度
        5.5.2 利用场地自然修复过程
        5.5.3 土壤生态修复
        5.5.4 水体生态修复
        5.5.5 乡土植物的运用
    5.6 景观可持续设计
        5.6.1 废旧材料再利用
        5.6.2 能源可持续利用
        5.6.3 雨水控制利用
    5.7 景观设计与艺术结合的再生
        5.7.1 大地艺术
        5.7.2 雕塑艺术
        5.7.3 涂鸦艺术
    5.8 景观场所精神的再生
        5.8.1 营造场所氛围
        5.8.2 开展多元文化活动
        5.8.3 公众参与
    5.9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案例交互比较研究
    6.2 结论
    6.3 后续研究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6)小学废校再利用为老人住宅之研究 ——以屏东万隆国小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动机
        1.1.1 少子女化浪潮冲击
        1.1.2 高龄社会来临
    1.2 研究目的
        1.2.1 台湾地区国中小废并校趋势探讨
        1.2.2 台湾地区国中小废并校后活化再利用现况数据汇整
        1.2.3 老人住宅发展现况
        1.2.4 废并校转型再利用为老人住宅之条件
    1.3 研究范畴
        1.3.1 不动产所有权属及目的事业主管机关
        1.3.2 土地使用管制与使用分区
        1.3.3 建筑物使用执照
    1.4 研究流程
第2章 老人住宅法规与废校建筑物使用执照
    2.1 老人住宅相关法规
        2.1.1 建筑技术规则第十六章老人住宅
        2.1.2 老人住宅基本设施及设备规划设计规范
        2.1.3 无障碍建筑物及其设施设计规范
        2.1.4 老人福利法及其施行细则
    2.2 使用执照变更
        2.2.1 建筑物使用类组及变更使用办法
        2.2.2 建筑物室内装修管理办法
    2.3 土地使用分区变更及特定目的事业变更
        2.3.1 都市计划地区土地使用分区变更
        2.3.2 非都市土地特定目的事业变更
第3章 国小废校空间组成与活化现况
    3.1 国小废校土地及空间
        3.1.1 国民小学校地选址条件及规模
        3.1.2 国民小学空间组成
        3.1.3 全台国民小学现况
    3.2 废小活化运作机制及流程
        3.2.1 废小活化现况
        3.2.2 废小活化运作机制及作业流程
第4章 台湾屏东万隆国小作为老人住宅之实际操作
    4.1 本章引论
        4.1.1 万隆国小所在新埤乡之人文历史地理
        4.1.2 万隆国小校舍现况基本资料
    4.2 万隆国小转型作为老人住宅之土地问题
        4.2.1 万隆国小校舍产权变更
        4.2.2 万隆国小校地使用分区变更
        4.2.3 万隆国小校地使用地类别变更
    4.3 万隆国小转型作为老人住宅之建物问题
        4.3.1 使用执造变更
        4.3.2 室内装修
        4.3.3 建筑物无障碍设施设计
        4.3.4 程序违建
    4.4 本章小结
        4.4.1 目的事业主管机关
        4.4.2 土地使用分区及使用地类别
        4.4.3 使用执照变更与程序违建补照作业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个案分析研究结论
        5.1.1 国有财产属性变更
        5.1.2 非都市土地管制
        5.1.3 民间参与
    5.2 研究建议
        5.2.1 老人住宅有关法令整合
        5.2.2 民选首长及政务官
参考文献
表目录
图目录
致谢
附录A “「万隆国小」”地籍等相关资料
附录B “「万隆国小」”建造执照1409号图说
个人简历、在学其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7)江西萍钢集团管控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简评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基本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企业集团管控的理论基础
    2.1 管控的相关概念
        2.1.1 企业集团的定义
        2.1.2 管控的定义
        2.1.3 集团管控的定义
    2.2 集团管控的内容、模式和目标
        2.2.1 集团管控的内容
        2.2.2 集团管控的模式
        2.2.3 集团管控的目标
    2.3 战略规划、机构职能、管理流程的关系
        2.3.1 企业战略的定义
        2.3.2 企业战略的种类
        2.3.3 企业战略、规划、计划的关系
        2.3.4 四者之间的关系
    2.4 集团管控的理论基础
        2.4.1 “集团管控三分法”理论
        2.4.2 集权与分权理论
第3章 重组前企业基本情况及管控模式分析
    3.1 企业的基本情况及发展历程
        3.1.1 企业的基本情况
        3.1.2 企业的发展历程
    3.2 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及组织机构设置
        3.2.1 重组前管控模式概述
        3.2.2 母公司组织机构设置
        3.2.3 母公司机构职能
        3.2.4 子公司组织机构设置
        3.2.5 子公司机构职能概述
    3.3 企业的管理状况及问题
        3.3.1 干部缺乏积极性,企业管理松懈
        3.3.2 基础工作薄弱,各类事故频发
        3.3.3 制度建设缺位,管理漏洞繁多
        3.3.4 专业管理不细致,企业效益低下
        3.3.5 制造成本高
        3.3.6 盈利能力差
        3.3.7 资产负债率高
        3.3.8 决策失误
    3.4 重组前企业的经营效果
        3.4.1 粗钢产量情况
        3.4.2 工业增加值情况
        3.4.3 销售收入情况
        3.4.4 上交税金情况
        3.4.5 企业利润情况
第4章 江西萍钢并购重组方案及过程
    4.1 被动重组背景
    4.2 重组方案及过程
        4.2.1 重组方案
        4.2.2 重组过程
第5章 重组后企业的管控模式及生产经营变化
    5.1 重组后企业管控模式及组织机构设置
        5.1.1 集团对各子公司的管控模式
        5.1.2 集团总部及子公司组织机构设置
    5.2 重组后企业管理的主要措施、变化、经营效果
        5.2.1 企业管理的主要措施和变化
        5.2.2 重组后企业的经营效果
第6章 重组后管控模式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6.1 现行管控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6.2 原因分析
    6.3 解决建议
        6.3.1 适当调整管控模式
        6.3.2 具体措施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湖南省电信公司客户投诉管理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理论基础以及研究综述
        1.2.1 相关理论基础
        1.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研究思路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
第2章 湖南电信客户投诉管理的现状分析
    2.1 湖南电信公司简介
    2.2 湖南电信客户投诉管理基本模式简介
        2.2.1 湖南电信客户投诉处理流程现状
        2.2.2 湖南电信客户投诉管理部门的职能设置现状
    2.3 湖南电信客户投诉处理客户满意度和投诉量现状
        2.3.1 满意度现状
        2.3.2 湖南电信客户投诉处理投诉量现状
    2.4 湖南电信客户投诉处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4.1 流程设计不合理
        2.4.2 职责定位不明晰
        2.4.3 资源配置不充分
        2.4.4 内部制度不规范
第3章 湖南电信客户投诉管理改进方案
    3.1 客户投诉管理改进的理念与原则
        3.1.1 客户投诉管理改进的理念
        3.1.2 客户投诉管理改进的原则
    3.2 制定客户投诉管理的改进举措
        3.2.1 明确客户投诉管理职责定位
        3.2.2 优化客户投诉管理处理流程
        3.2.3 制定客户投诉资源分配方案
        3.2.4 规范客户投诉内部管理制度
    3.3 投诉管理事前控制
        3.3.1 信息防治问题
        3.3.2 系统管理问题
        3.3.3 装维服务问题
第4章 湖南电信客户投诉管理改进保障措施
    4.1 树立全员投诉服务意识
        4.1.1 转变传统观念
        4.1.2 培养危机意识
    4.2 优化投诉管理服务组织体系
        4.2.1 调整组织架构体系
        4.2.2 强化服务人员管理
    4.3 加强投诉管理服务监督管理
        4.3.1 优化公司内部监督功能
        4.3.2 建立社会外部监督管理
    4.4 建立社会公众权益维护机制
        4.4.1 维护好与客户的关系
        4.4.2 维护好与行业主管部门的关系
        4.4.3 维护好与媒体的关系
    4.5 预期效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以台塑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选题涉及的基本内容
    1.3 研究的不足
第二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以及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2.1 儒家文化的优秀思想内涵与应用
        2.1.1 “为政以德,修身正己”的思想
        2.1.2 “民贵人和,以人为本”的思想
        2.1.3 “成由勤俭败由奢”的思想
        2.1.4 “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思想
        2.1.5 “齐家治国,孝悌为本”的思想
        2.1.6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思想
        2.1.7 “义、利融合,和谐统一”的思想
    2.2 道家优秀思想的传承与应用
        2.2.1 “上善若水”的思想
        2.2.2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的思想
    2.3 兵家优秀思想的传承与应用
第三章 台塑集团的发展历程
    3.1 企业初创——从卖米到走出困境
        3.1.1 少年苦难,铸就坚强意志
        3.1.2 从卖米到开办自己的碾米厂,勤于思考,服务客户
        3.1.3 从失败中努力前行,总结成功方法,创立“瘦鹅理论”
    3.2 涉足塑胶,初见成效
        3.2.1 周密分析,跨越障碍,进入塑胶
        3.2.2 正视逆境,积极应对,走向成功
    3.3 扩大投资,内外联动
        3.3.1 迎接挑战,投资海外,扩大市场
        3.3.2 捕捉机会,化腐朽为神奇
        3.3.3 进军纺织,铸就辉煌
    3.4 出色经营,创建石化航母
        3.4.1 扩大规模,建立一体化生产体系
        3.4.2 兴建六轻,开创石化王国
第四章 台塑集团的经营理念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
    4.1 由勤劳朴实,止于至善”的思想到管理制度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
        4.1.1 “勤劳朴实,修身正己”的思想
        4.1.2 由“勤劳俭朴”的生活作风到经营管理中的制度建设
        4.1.3 “追根究底,止于至善”,谋求管理合理化的思想
    4.2 从“孝悌、忠恕”到人力资源管理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
        4.2.1 事亲从兄的“孝悌”思想是台塑文化的基础
        4.2.2 以身作则,谦虚谨慎
        4.2.3 善待员工,敬重人才
    4.3 兼顾客我,利己利人
        4.3.1 善待客户,获取双赢
        4.3.2 为员工创业提供机会,让利客户,帮助成长
    4.4 企业文化建设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
        4.4.1 创建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灵魂
        4.4.2 正心诚意,回报社会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王安石变法中的宣传斗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动机
    1.2 选题说明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
    1.5 难点、创新点及意义
2 变法的社会环境
    2.1 求变进取的新风与因循苟且的旧俗
    2.2 朋党盛行
    2.3 宋、辽、西夏三足鼎立的形势
3 变法群体与反变法群体的宣传观
    3.1 王安石的宣传观
    3.2 司马光的宣传观
4 变法群体与反变法群体间的争论焦点
    4.1 人才选用标准
    4.2 变法的合理性
    4.3 改革路线
5 变法群体与反变法群体的宣传对象
    5.1 宋神宗
    5.2 士大夫
    5.3 百姓
6 宣传渠道之争
    6.1 进奏院中的宣传斗争
    6.2 行政领域的宣传斗争
    6.3 台谏领域的宣传斗争
    6.4 教育领域的宣传斗争
    6.5 选官考试领域的宣传斗争
    6.6 文学领域的宣传斗争
7 宣传斗争对变法的影响
    7.1 宣传斗争对变法的消极影响
    7.2 宣传斗争对变法的积极影响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熙宁新法
附录2 熙宁二至九年天灾表
附录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4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独立主持项目

四、处置困境:化腐朽为商机(论文参考文献)

  • [1]政商关系转型与中国企业创新 ——论政府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角色[D]. 王可第. 南开大学, 2019(05)
  • [2]低碳视角下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选址决策研究[D]. 王璟.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01)
  • [3]绿色发展战略下的企业责任研究[D]. 李仁霞.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6(02)
  • [4]海耕——一个农耕民族的沧浪之歌[J]. 唐明华. 时代文学, 2016(05)
  • [5]城市工业遗址再生研究 ——以武汉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与台北华山1914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例[D]. 周若璇. 华中科技大学, 2016(01)
  • [6]小学废校再利用为老人住宅之研究 ——以屏东万隆国小为例[D]. 周国郎(CHOU KUO LANG). 清华大学, 2016(06)
  • [7]江西萍钢集团管控模式研究[D]. 王汪. 南昌大学, 2015(07)
  • [8]湖南省电信公司客户投诉管理改进研究[D]. 李潇蓓. 湖南大学, 2014(12)
  • [9]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以台塑集团为例[D]. 秦玺平. 内蒙古大学, 2013(01)
  • [10]王安石变法中的宣传斗争研究[D]. 魏海岩. 华中科技大学, 2012(09)

标签:;  ;  ;  ;  ;  

应对困境:将腐败转化为商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